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时语 《南风窗》2010,(25):84-85
<正>里斯本峰会上的协作和争吵,预示了北约的新定位、阿富汗战争前途以及俄罗斯的亚洲雄心。11月19~20日北约里斯本峰会上,美欧缩小战略分歧与俄罗斯北约增进合作是两大趋势,而阿富汗可能倒退回1994年塔利班异军突起时的局面,则是其中的催化剂。进一步看,这次峰会上的协作和争吵还预示了北约的新定位、阿富汗战争前途以及俄罗斯的亚洲雄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与北约理事会框架下的俄罗斯北约伙伴关系呈现出形式上的伙伴与实质上的参与者相结合的特点,从而使俄北伙伴关系表现出参与性伙伴关系的特点。综合来看,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经历了从战略忽略到战略关注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脆弱性、非对称性与象征性的特点。未来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发展还必须在不断解决敏感性冲突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话,保障参与性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华 《当代世界》2014,(12):40-43
<正>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急剧升温。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引发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危机,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骤然剑拔弩张。乌克兰危机起因诸多,内部纷争难以和解,外部势力插手不断,但本质上是地缘政治争斗,源于俄美因北约东扩引发的战略博弈。北约东扩的缘起北约东扩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北约战略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冷战结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和争议的最重大事件之一。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4.
欧洲及其他     
北约宣布新一轮东扩名单 新华社消息,11月21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上宣布,北约决定邀请10个候选国中的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成立53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这7个被邀请入盟国家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按照北约计划,这些被邀请入盟国家将于2004年完成所有入盟手续,正式加入北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0,(23)
<正>据俄罗斯《商业日报》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提议俄罗斯与北约在里斯本北约年度峰会上签署一个合作协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11月将参加俄罗斯-北约理事会,力图  相似文献   

6.
柳思思 《当代世界》2012,(11):35-37
近期土叙边境连续发生的多起越境炮击事件,土耳其议会1月4日通过动议,授予政府为期一年的全权调遣军队跨国界作战。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10月9日在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上表示,如有必要北约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来支持成员国土耳其。至此,北约已经做好了借力土耳其以介入叙利亚危机的准备,即北约通过土耳其对叙利亚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北约走向全球化的黄金年。4月27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召开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非正式外长会议,为半年后的北约里加(拉脱维亚首都)峰会作准备。索非亚会议抛出了一个新命题,即加强与非成员国,如钉在俄罗斯脑门上的芬兰和瑞典,以及对中国和俄罗斯形成东面围堵之势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等西太平洋国家的关系。这完全是美国自己的围堵战略的北约翻版。假如该命题得以成立,非成员国转换身份为成员国,也只是一步之遥,北约将重新在世界地图上划起敌我边界线。尽管多数的北约欧洲成员国对上述命题并不苟同,但北约南下的步伐倒是…  相似文献   

8.
徐刚 《当代世界》2024,(3):78-79
<正>2024年2月26日,匈牙利国会投票批准关于瑞典加入北约议定书的议案。3月7日,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向北约递交入约文件,瑞典正式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瑞典加入北约,不仅标志着其200余年中立国地位的终结,还表明除俄罗斯以外的波罗的海国家都已被纳入北约版图。与此同时,俄罗斯“见招拆招”“果断亮剑”,  相似文献   

9.
读者与编者     
美欧的对俄战略冲突无论是北约还是欧盟对俄罗斯有相似的改造目标。例如,北约-俄罗斯委员会致力于促进俄罗斯军队改革;欧盟-俄罗斯“共同空间”则是为了促进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的欧洲化、加强俄罗斯与欧洲的政治交往;欧洲委员会则被用来提升俄罗斯的西方价值观和规范。在俄罗斯不再被视为最大的军事威胁后,美欧都在尝试着与这个昔日的敌人和平共处甚  相似文献   

10.
姜锋 《当代世界》2024,(3):76-77
<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自2月起发动“坚定捍卫者2024”军事演习,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欧洲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把从挪威到罗马尼亚的广大欧洲东部地区(即“北约东翼”)变成了针对俄罗斯的假想战场,激化了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将双方推向“战争边缘”。2月26日,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8-29日,北约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召开了两年一次的首脑会议,北约26个成员国的11位总统、15位总理及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与会.这是北约自2004年实现最大规模东扩以来在新成员国举行的首次峰会.会上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北约能力建设、能源安全以及与非北约成员国合作关系等问题.此次会议后,北约未来的发展方向,北约与欧盟、与美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北约未来新走向势必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经不再具备与美国直接对抗的实力,但半个世纪超级大国的余威尚在,俄罗斯的地缘特点也注定他们不可能仅仅作为地区性大国存在。普京政府绝对无法容忍已经东扩到家门口的北约在空中力量对比上占据压倒性优势。第五代战斗机计划提速表明了俄罗斯的立场,那就是,与“猛禽”一较高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2—4日,北约成员国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本届峰会是北约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有26个成员国和20多个伙伴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此次峰会除了召开北约最高级别会议——北大西洋理事会会议外,还召开了欧洲一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会议、北约一俄罗斯理事会会议以及北约一乌克兰委员会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北约东扩问题、阿富汗问题以及北约能力建设问题等三项议题。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北约经历了四次战略职能的转变。前三次转型使北约从一个军事联盟走向安全—政治联盟,实现了职能的全球化、对非传统安全的关注,以及与外部第三方的合作。乌克兰危机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北约进行第四次转型,使其关注重点回归至集体安全。北约"与时俱进"的转型实践及经验,对作为新兴发展的以区域安全和经贸合作为目标的上合组织战略定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问题上,上合组织仍需重视俄罗斯作为创始成员的地位和作用;在重点关注领域方面,上合组织今后还需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给予更多关注,并重视具体应对技术手段的完善;在成员扩大问题上,上合组织还应在新成员国加入标准和程序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虽然北约和上合组织根本性质不同,但都关注区域安全问题,二者关系并非并且也不应是对立或对抗性的。适度寻求可能的对话与合作,有助于应对某些全球性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5.
正刚刚落幕的北约峰会,以进一步加强集体防御和威慑能力为牵引,实际上强化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对欧洲地缘局势的未来而言,具有根本影响的将是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形成的三角关系的演变。三方的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将不断磨合,其中既会有碰撞也会有协调。北约与俄罗斯新一轮地缘博弈,将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间接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俄罗斯各界认为,由于美国及北约的霸权主义行径,使得目前俄美陷入了新的冷战状态甚至更糟。俄2015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美国和北约列为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对此,俄各界深感忧虑。在俄美关系紧张的新形势下,中俄关系成为平衡世界局势的关键因素,由于其固有的欧洲心理俄罗斯仍然不会从其长远目标中放弃欧洲。  相似文献   

17.
周边     
《南风窗》2013,(9):21-21
日本与北约首签政治宣言日本首相安倍与到访的北约秘书长签署了双方间首个"共同政治宣言",声明将在网络安全、救灾、反恐、裁军、防止大规模破坏性武器扩散、打击海盗等问题上加强合作。日方签署共同政治宣言,与其地缘政治、多边安保和价值观外交等考量有关。"多边安保"是日本最近谋求的对华遏制模式。近  相似文献   

18.
目前,希腊的国防费用已占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9%,是北约各国中国防费用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仍多次向希腊领导人抱怨其国防开支太低,以致于购买战略运输机、空中加油机、侦察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先进武器的经费不足,他担心这将导致希腊在以后执行北约和欧盟军事使命时“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学者B.Π.古林教授近日在俄http:// geopolitika.narod.ru网站发表了题为《新世界格局中俄罗斯的安全问题》的文章,对当代世界的地缘政治状况、俄罗斯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普京总统执政后,俄罗斯新政府在内政外交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目前俄罗斯基本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伴随着经济复苏的脚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北约新战略出台,美国退出<反导条约>,"9·11¨"国际恐怖主义袭击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国际局势动荡不宁,调整中的俄罗斯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艰难和挑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核大国、军事科技强国的俄罗斯执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其外交走向何方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