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林 《学习导报》2010,(5):43-43
学习困扰、异性关系、社会适应、心理障碍……这些“青春烦恼”时常困扰着一些孩子。教师和家长往往使蛮力灌输“大道理”,可难免收效甚微。“心痛还需心药医”,坐落在莫愁湖畔的南京“陶老师”工作站另辟蹊径,用“热线”连通了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创新:众里寻他千百度 建立社区党员代办站,是抚顺市永安台街道南台社区党委服务居民群众的一项创造性实践,原因是一直困扰社区工作的“三个需要”。首先是居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比如,空巢家庭的子女往往不在身边,老人需要家政服务。再如,独居、残疾和孤寡老人,生活上需要照顾,双职工孩子上学需要接送,等等,  相似文献   

3.
2004年初,凤阳县审计局副局长程洪全放下优越的工作环境,丢下几岁的孩子和瘫痪在床的父亲,一头扎进大庙镇东林村当起了“村官”。几年来,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村民解决了许多困扰多年的生产、生活难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人”、“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7):47-47
现代人有“两拼”:少数有钱有势的“拼爹”,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其名为:“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b〉-J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中国狼爸”,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公安局的“窝囊爹娘”……“起跑”得可谓费尽心机、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5.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7):47-47
现代人有“两拼”:少数有钱有势的“拼爹”,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其名为:“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b〉-J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中国狼爸”,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公安局的“窝囊爹娘”……“起跑”得可谓费尽心机、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6.
楚清 《党建文汇》2002,(8):24-24
北京有个“宏志班”,“宏志班”的孩子爱流泪,是因为他们穷吗?不!是因为他们感受的东西比别人更多。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宏志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强不息,都在奋发向上。“宏志班”的孩子100%都考上了大学,85%以上进入重点大学。“宏志班”的孩子走向了清华、北大和国外……这是为什么?本版选编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宏志班”的学生,读着这些特困家庭孩子们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相信读者会找到相应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B超“神探”     
“贾主任,我们孩子才六岁,您一定给仔细查查,看看有救没救?”随着贾立群手持的B超探头在孩子的腹部移动,孩子的父亲紧张得声音都颤抖了。这个孩子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盆腔恶性肿瘤。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孩子从秦皇岛来到北京儿童医院。“不是肿瘤,只是阑尾脓肿。”贾立群放下手中的仪器说。“真的吗?”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孩子的父母都不敢相信。“我来证明给你们看。”贾立群拿来了一个穿刺针头。对准部位刺了进去,涌上来的脓立刻就把注射器推杆给顶了上去。“扑通”孩子的父亲跪倒在地:“您救了我们全家的性命啊!”贾立群连忙扶起他,“不是我救的,本来就没大碍。”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24):75-78
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很多人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在不知不觉中就“溺爱”了孩子。“溺”,即“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爱横溢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以下十种溺爱,你有没有?  相似文献   

9.
“我孩子今年4岁了,可不可以开始学习音乐?”“4岁的孩子,听觉、语言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以学习音乐了,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啊。但不能再小了,太小的孩子如果学习钢琴力度不够,手指的跨度也不够。只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还很短,主要是让孩子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5):110-112
【社会记录】与孩子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已成为困扰许多为人父母者的难题。他们往往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理解家长的苦心;而孩子们则反感父母的唠叨口罗唆,对家长缺少应有的尊重。如何融洽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有效沟通中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做父母的心愿,是每个家庭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熊宁 《新湘评论》2006,(1):39-39
新宁县在抓未成年人教育中,关爱农村“留守孩子”,探索出“代管家长制”等管理教育“留守孩子”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满足孩子的要求,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怎样帮助孩子支配手中的“零花钱”,则是当代家长、教师所面临的更现实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会哭的孩子”就该“多吃奶”吗?黄伟华“会哭的孩子多吃奶”、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信条,他们把“哭”当作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有困难“哭”,没有困难也“哭”,甚至比有困难的“哭”得更动人。举几职务提拔、职称评审、住房分配、困难补助等都要去“哭”“哭”来...  相似文献   

14.
快乐大叔 《党课》2008,(5):96-98
现在早熟的孩子不少,君不见有那才五六岁的娃娃就给《西游记》写续了。还有一种人,属于“大孩子”之列,却是“不想长大”的一类人。“不想长大”者有的是真的长不大,有的则是在装可爱,因为“可爱”往往可以带来许多好处。这和快乐大叔小时候正相反,那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盼着早一天长大成人,好早一天为祖国建设“四化”。  相似文献   

15.
在南开区嘉陵北里社区居委会有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刘奶奶”,她一手创办的“中小学贫困生义务辅导班”,用爱温暖着困难家庭的孩子。100多个孩子在她的呵护下健康成长,60多个孩子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曾一直困扰本溪满族自治县农民。而自打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以来,村民有个小毛病,不用出村、出乡就能治好。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9):109-111
【求助记录】孩子刚送幼儿园,家长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得饱吗,会不会想家,会不会受小朋友欺负,有没有挨老师批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三T公司”特约儿童教育专家提出以下“五要”“五忌”,供家长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迟开的花蕾     
人们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园丁,那我们就应该像母亲那样悉心地爱护孩子,像园丁那样精心培育幼苗。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正如一位师者在其文章中写道:“真情兮,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浩荡日月齐放彩。”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7):112-113
替你分忧 一个星期天,“三T公司”的负责人牧子外出购物,在商场的大门口见到高中时的一位女同学,只见她手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孩子一个劲儿地吵闹,非让妈妈抱不可。老同学分别多年相见倍感亲切,便兴奋地聊起来,聊来聊去最后聊到孩子教育问题:“你看到了吗,这孩子懒极了,吃饭等喂、起床等穿、出门等抱,带个孩子累死了。你认识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吗?教教我如何培养一个勤快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内乡县69岁老太柴小女为救落水孩子不幸遇难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颂,网友赞其为“最美奶奶”,乡亲们说“她是热心人、好人,太好太好了”。柴小女救人的义举发生于8月12日下午。当时,她在村子附近的湍河边洗衣服,看到本村4个孩子不慎落水,就跳入水中救人,连救3个孩子,当她再次跳入水中抢救第四个孩子时,终因体力不支而被河水吞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