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被认为是21世纪迄今为止全球公共卫生遭遇的最大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机制在疫情冲击下受到重创,凸显出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从人类共同挑战中独善其身。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国家还是作为整体的国际社会,都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与零和思维,深化合作,共克时艰。世界各国携手抗疫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变革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中国助力国际社会走出公共卫生治理困境、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转型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2.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部署下,中国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取得显著防控成效。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防疫抗疫举措,"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以下简称"智库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及国外理事单位成员通过来函、录制视频、接受媒体采访等多种方式表示支持和慰问,对中国在抗疫过  相似文献   

3.
正病毒无国界,合作是根本。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习近平强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高高举起一把火炬,在"至暗时刻"为全球抗疫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在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体系优势,防范化解疫情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向深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多边合作、政策协调、联防联控等举措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在抗击疫情的全球行动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过程中,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样本和中国倡议。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经济、社会、政治治理和国际秩序等方面的"综合性危机",给西方社会造成较大恐慌。受疫情冲击,全球化呈现回归"经济主权"时代的趋势,可能演变为"有限的全球化"。欧美国家将更加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并通过"产业回归"的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将事关国家安全和民众生命安全的生产能力留在国内或转移回本土。"有限的全球化"在短期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但从长期看,中国可以从中获益。疫情的持续蔓延推动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欧盟和美国在此次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这将导致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下降。美西方十分担忧中国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上升。疫情使原本就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蔓延以来,相较于区域层次的国际合作,全球层次的国际合作成果仍然较少,特别是二十国集团和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所取得的成果不及预期。全球抗疫合作中的主要困境在于大国协调存在困难和主要发达国家对多边机制的态度趋于负面。在逆全球化思潮下,发达国家内部的民粹主义者利用疫情作为反全球化的新论据,削弱了疫情应对中的专业性权威,推动疫情政治化,从而使应对疫情的全球合作成效不彰。为此,主要国家应发挥领导作用,进一步在多边框架下加强政策协调,警惕民粹主义者利用此次疫情推动经济脱钩和意识形态对抗。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国际公共卫生危机、经济危机、治理危机等叠加共振,严重冲击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基础。全球化会走向何方,成为当下世界性热议话题。随着国际社会不断加强抗疫合作,中国智慧不仅成为各国有效应对疫情的宝贵思想公共产品,也为国际社会破解全球化困局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世纪大考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新时代中非友谊的新篇章。中国在援助非洲抗疫物资、派遣医护专家、提供培训和分享防控防治措施与经验、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援非并率先采取行动等方面均体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担当。同时,中非在携手抗疫的过程中,也遭遇经贸合作受冲击、舆情环境日益复杂等挑战。后疫情时代,中国与非洲国家应加强在卫生、经贸、媒体、民间和国际事务等领域合作,构建更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给经济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冲击。无论是疫情防控、患者救治还是克服经济危机,疫情使我们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全球团结。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依靠人民作为战胜疫情的最根本力量,使人民生命安全得到最大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受到最小冲击,为全球抗疫赢得了时间并提供了经验。后疫情时代,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卫生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克服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为人类社会发展赢得更多机遇。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对大国实力对比产生了阶段性影响。美国的国际形象和战略信誉受损,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有所降低。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欧洲国家对中美两国的心态变得更为复杂。国际组织受到明显冲击,全球治理面临更大挑战,非传统安全在国际安全中的重要性相对上升。面对国际格局新变化,中国应着力提升产业链的自主生存和发展能力,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着眼长远确保中美关系总体稳定,深化与周边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以继续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有多么不容易,中国"两会"就有多么不平凡。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情况下,中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并全力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特别是"两会"胜利召开,这不能不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宛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风雨彩虹,映射出"中国之光",辉映天穹。科学之光:统筹协调是关键。科学的本质是探索和运用规律。对执政党和政府来讲,统筹协调就是一种治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反差明显的抗疫表现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真切见识了一个预期前景高度不确定、所谓"真相"不断"翻转"的世界。武汉"封城"一周后,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彼时中国国内疫情正处在急速上升期,但境外疫情尚只波及18个国家(82例确诊病例)。截至2月28日,全球52个国家已出现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将新冠  相似文献   

13.
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果断决策,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中国在疫情防控中体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支持和赞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多次公开称赞中国为全球抗  相似文献   

14.
王勤 《当代世界》2021,(12):64-6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东盟国家面临卫生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多重考验,百年大流疫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使东盟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各国普遍深陷发展困境.面对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中国与东盟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努力加强抗疫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双方经贸合作逆势而上,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中央要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营造良好国内国际舆论环境的指示精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迅速行动,组成由陈东晓院长亲自领衔的专题组,自2月1日起连续推出三份长篇英文报告:《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展与前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决战》《提振经济:中国力争打赢另一场抗"疫"保卫战》。这些报告针对性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对我抗击疫情的诸多关切,得到了国内外政府、组织、媒体的高度关注、转载或报道,有效发挥了在国际舆论场传播中国声音的智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举世瞩目的疫苗研发与使用正成为结束这场百年大流疫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言必行,行必果.中国不遗余力地推动疫苗国际合作,积极为守护全球抗疫生命线、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担当尽责.正如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所言,中国疫苗犹如"隧道尽头的光芒",给正在进行抗疫斗争的政府和人民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全球安全危机,这也是对全球卫生治理的一场未曾有的压力测试。有效的全球卫生治理取决于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应。一般而言,霸权国家通过其全球领导力在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促进全球卫生安全体系的发展和稳定。但是,当霸权国既无能力、又无意愿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体系时,全球卫生治理将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失序以及日益恶化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本质上就是"金德尔伯格陷阱"风险的体现。因此,在双边层面促成中美卫生合作,在区域层面提升东盟与中、日、韩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生合作机制化,在全球层面优化世界卫生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的全球卫生治理功能,应当成为中国全球卫生治理战略的多维图景。另外,推动卫生治理的区域化合作更具操作性和现实性,也是国际社会跨越全球卫生治理"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世界疫情的防控不仅需要每个国家的努力,更需要全人类同舟共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国际政治经济走向将发生何种转变?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如何?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各国应对新冠疫情的举措将对国际格局、国际合作和全球化产生哪些影响?经过此次疫情,世界各国能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更进一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国际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逸舟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已经使全球化进程呈现倒退趋势,疫情突如其来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激化了反对全球化与支持全球化力量间的矛盾,也暴露出供应链全球配置的脆弱性。虽然疫情不断催生国际卫生合作和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国际合作需求,但短期内难以阻止全球化倒退步伐。疫情之下,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影响力不断提高。疫情后,中国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