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中日关系迎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安倍积极利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盟系列峰会等多边外交场合与中国领导人会见,显示中日关系有所趋暖。然而,趋暖的走势能否使中日关系走出低谷,实现"再正常化"则取决于安倍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剑指何方。安倍在国内经济和民生领域面临压力迫使其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但安倍政府推行俯瞰地球仪外交、近期又大力推进所谓美日印澳四国联手的印太战略,尽显与中国全面抗衡的战略心态恐怕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日本爆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并未阻止安倍内阁寻求发展核能的计划。2012年安倍执政后,日本开始逐渐重启关停的核电站,并积极走向海外开展核外交。降低化石燃料费用、促进经济发展、拓展核外交、维护减排形象和国家安全,是日本寻求发展核能的深层原因。不过,日本国内的反对声音、高昂的建设成本以及不健全的核安全文化,制约了其核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历届内阁的对外经济援助战略和政策,为安倍内阁的援助战略奠定了基础。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战略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既有继承性,同时在援助理念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调整与改变,其主要体现在2015年的《政府开发合作大纲》,宗旨是"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定和繁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然而,《政府开发合作大纲》明确包含了军事支援的内容,这与大纲中表述的回避军事与地区冲突的理念相矛盾,同时也表明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政策理念带有一定的虚伪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日本在对外经济援助方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对中国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言 《南风窗》2013,(3):41-42
在第一次安倍内阁的时候,中国经济规模不到日本的2/3,安倍对于价值观外交并未动真格。如今日本国力愈发失落,安倍欲用价值观外交来包围中国,实现起来只会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5.
陈言 《南风窗》2013,(10):78-79
安倍内阁目前已有4名大臣参拜,这是8月15日日本战败日这天安倍首相参拜的最明显前兆。但对于靖国神社问题、对二战的性质问题,日本舆论已经明显不再支持安倍。安倍内阁在2012年12月26日成立后,即便过了百日与国民及舆论的"蜜月期",也还备受追捧,支持率一个劲地上涨。4月16日,保守派舆论阵地《读卖新闻》的民调结果是,安倍内阁获得了74%的支持率。不过这一切似乎在4月22日麻生太郎副首相等3名内阁成员及100多名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紧接着23日安倍晋三首相模糊"侵略"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时隔三年零三个月重夺执政权。二次领衔组阁的安倍晋三自执政起不到一年时间遍访东盟十国,创造了日本首相地区出访的纪录。在东亚峰会、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日本—湄公河流域国家首脑会议以及高级阁僚会议等场合,安倍与其内阁多位重量级大臣频繁亮相,推销其"积极和平主义"主张,并以"金元外交"开道,全力拉近与东盟关系。安倍政权配合  相似文献   

7.
在安倍"积极和平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导下,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由"政府开发援助"向"开发合作援助"转型,援助目标突出对外交、安保的支持,并与国家利益及援助规范紧密联系。在新的对外援助政策作用下,日本对华"一带一路"合作呈现以理念和价值观为前提,突出有限度接触和多层次制衡的政策特点,不但增加了中国在周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竞争压力,而且使中日"一带一路"合作复杂多变。中日双方应通过顶层设计与战略沟通,尽快构建双边合作机制与对接平台,创立中日第三方合作示范项目,树立项目品牌形象,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提出的印太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日本安倍内阁的构想,在价值观上强调"自由""开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标准,含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积极实施对华战略竞争的宏观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以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强化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便拉拢盟友和伙伴国共同遏制中国.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深层动因是制造中国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对立,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当然,美国要在印太地区持续展开价值观攻势,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中国既需要增强战略定力,加强与美战略沟通与相互理解,避免两国认知差距不断拉大,意识形态鸿沟越来越深,也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消解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地缘政治结构,以中韩、中国—东盟关系为抓手,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提出的印太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日本安倍内阁的构想,在价值观上强调"自由""开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标准,含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积极实施对华战略竞争的宏观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以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强化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便拉拢盟友和伙伴国共同遏制中国.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深层动因是制造中国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对立,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当然,美国要在印太地区持续展开价值观攻势,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中国既需要增强战略定力,加强与美战略沟通与相互理解,避免两国认知差距不断拉大,意识形态鸿沟越来越深,也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消解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地缘政治结构,以中韩、中国—东盟关系为抓手,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1日,日本安倍内阁用阁议的形式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自1967年就业已存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安倍内阁的这项举措在正式出台以前就被认为是对过去日本武器出口规制的彻底颠覆。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正式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的阁议,战后宪法"专守防卫"的原则被突破,日本将被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国内相继  相似文献   

11.
雷墨 《南风窗》2014,(6):21-21
<正>在3月3日的参议会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在"村山谈话"问题上"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这是安倍本人迄今在这个问题上最明确的表态,尽管依然略显含糊。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后,奥巴马政府内就有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的担忧。在去年2月首次访美行程中,美方没有给安倍在国会演讲的"礼遇"。一年来的情况已经表明,美国的"担忧"并不多余。安倍马不停蹄的"地球仪外交",在效果上也因历史问题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及政治生态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安倍一强"格局未变但隐忧渐显,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保持"一党独大"地位且朝野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日本民主制度遭到削弱但依然坚韧有效。"安倍一强"与自民党独大体制下的日本保守政治集团实现超长期连续执政,既展现了有别于西方政治困境的治国理政成效,但也存在着其自身固有的弱点和问题。近年来,日本保守势力强力改变国家政治生活范式及外交战略风格,正在将日本引向一条与之前大不相同的发展路径,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沈雅梅 《当代世界》2013,(11):65-67
从民主党鸠山内阁到自民党安倍内阁,日本对美国战略东移的因应,经历了一个调整、呼应、进而加以利用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战略连续性,表明日本因应美国战略东移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权力转移特别是东亚力量结构发生转变之际,对日美同盟关系进行再定义,重新确立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定位,寻求对东亚地区秩序的重塑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18)
正在保守主义和改革派思潮的共同作用下,"安倍体制"借内阁改组得以确立。现在修宪是"安倍体制"划定的阶段性目标,在野党不能改变,公明党不能改变,天皇退位也不能改变。随着首相官邸8月4日公布新内阁成员名单,"第三届安倍内阁"成立两年来的又一次内阁改组宣告完成。根据日经新闻网的民调数据,内阁改组一周后,安倍支持率达到58%,与5月和7月下旬调查时的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5.
陈言 《南风窗》2014,(4):70-73
<正>美国对安倍主张"摆脱战后政治体制的束缚"持很深的怀疑态度。由于冲绳地方选举未能如愿,安倍去年底送给美国的大礼基本落空,日美关系将更加不顺。在美英法德等国领导人"集体回避"背景下,2月上旬中日领导人先后到俄罗斯索契与普京会谈。日本媒体报道称,安倍首相把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看成是打破中国对日包围网的一张王牌,临时更改了原拟出席闭幕式的行程。相比中国不让自己在索契开展日中"走廊外交",安倍更对自己去年底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表示的"失望"耿耿于怀。安倍希望在3月下旬海牙核安全峰  相似文献   

16.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于今年9月卸任,他为自己准备了隆重的"谢幕演出".6月29日,小泉访美时受到"元首级"接待(日本的国家元首是天皇),并破例被允许与美国总统布什同乘"空军一号"由华盛顿飞往田纳西州.7月中旬,小泉还飞往俄罗斯,参加八国峰会,以此来告别国际舞台.为了烘托气氛,小泉甚至要求内阁成员到日本阁员从未去过的国家,进行"战略出访".这样的国家可能多达82个.而在所有这些"谢幕演出"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小泉政府亚洲外交的突然"转向".人们不禁要问,在剩下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本的亚洲外交真的会发生重大转变吗?  相似文献   

17.
李莹 《南风窗》2014,(18):73-74
<正>不管"和平"前面加上什么修饰,真正的和平都不可能绕开历史来操作,而必须通过有诚意的对话与检证来建立。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野党外交历史经验十分丰富:在发展与执政党党际关系的同时,坚持把在野党外交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既全面发展,又重点推进。准确把握在野党与执政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竞选条件下政党轮流坐庄的规律特点,通过积极开展与在野党的党际交往,促进和发展与未建交国的国家关系,保持国家关系的稳定发展,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政党外交搭台,经贸活动唱戏",对于在野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也是在野党外交的重大主题。开展在野党外交,要注意处理好与在野党所在国家的执政党及政府的关系,不能过高估计在野党的作用。发展同在野共产党的关系,要体现作为"兄弟党"之间的友好,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促进国家关系上,坚持不出头,不扛旗。  相似文献   

19.
新安保法实施两年多来,安倍政府不断渲染所谓"日本安保环境恶化",加快防卫重心向西南转移。日本自卫队以"夺岛作战"为指向,聚焦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全面推进自卫队的升级和重组,在防空反导、远洋作战、联合反潜以及网络和太空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并构建起一元化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日本还积极拓展防务外交,推动自卫队走向"海外用武"。  相似文献   

20.
陈言 《南风窗》2014,(16):80-81
<正>一个曾获日本民众热烈支持的政权,在集体自卫权问题、历史问题、经济振兴问题上,渐渐地与民众的期望疏远了起来。安倍本人的支持率也跌破了50%。"如果扪心自问后依然认为别无他法,即使众人反对也将矢志不渝。"支持率跌至谷底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19日在山口县下关市引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铭,就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定称:"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批评的判断。"日本首相府前,连日来不少国民打着"不安倍增"这个双关的口号游行。安倍上台一年零7个月后,日本不仅经济上失落依然,还因为安倍内阁过分强调集体自卫权,过度追求强化军力,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