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裔特朗普选民"形成于2016年美国大选,大选之后规模稳步扩展。"西裔特朗普选民"由核心与外围两部分组成,核心部分的党派取向比较稳定,外围部分的党派取向则呈现高度不确定性。从选民的意识形态看,"西裔特朗普选民"的核心主要由保守派选民构成,外围主要由中间派选民构成。"西裔特朗普选民"折射出西裔与特朗普之间形成了一个选举悖论,越来越多的西裔支持"反西裔"的特朗普。从西裔与特朗普之间的政治互动看,两者之间的选举悖论之所以形成,是经济因素、移民改革、社会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四方面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西裔特朗普选民"已成为特朗普选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特朗普撬动选举政治格局的杠杆,对美国2020年大选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西裔特朗普选民"有力扩展了特朗普的选民基础,使特朗普的竞选动员更加理性。"西裔特朗普选民"的强劲发展势头对民主党带来严峻挑战,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特朗普争取连任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契合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中的竞选承诺,反映了其右翼民粹主义倾向和强势的施政风格。特朗普政府针对部分穆斯林国家公民的入境限令、对拉美非法移民的强力打压、对合法移民"家庭团聚"规则和传统的改变等,呼应了美国白人尤其是中下层白人的诉求,巩固了其在共和党选民中的民意基础。但这种保守政策加剧了美国政治斗争和社会分裂。从外交上看,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加大了美国与其部分盟国之间的隔阂,冲击了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还可能刺激美国推行更具民族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3.
选举联盟是指一个政党的选民集合,其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不变。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和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表明,美国共和党逐步从"里根联盟"向"特朗普联盟"转变,其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明显重组。这实际上是保守选民应对美国社会变迁的自然反应,也是特朗普采用"加倍下注"策略深入动员保守白人和吸引白人蓝领的结果。但"特朗普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缺陷,根本原因在于保守白人选民的比例在下降,而特朗普又很难将选举联盟扩展到该群体之外。"特朗普联盟"或许能帮助共和党再次赢得大选,但难以构成一种稳定持久的多数联盟。  相似文献   

4.
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使得美国社会本已存在的多重分裂暴露无遗并且进一步加剧,民主党共和党执政理念、选民身份认同、不同利益集团意识形态的差异日趋扩大.贫富差距拉大、种族严重对立、身份认同危机、特朗普推波助澜是导致当前美国社会分裂的主要因素.拜登执政后表达了弥合分裂的强烈意愿,美国国内也存在着支持"再联合"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但从目前拜登政府所推行的政策来看,意识形态分歧和政治极化仍然存在难以跨越的关卡,拜登弥合社会分裂的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5.
2020年拜登胜选使美国看似迎来了“后特朗普时代”,但若着眼于政治文化维度,则可发现,美国兼具民粹主义周期性爆发的传统、孕育大众反叛的独特文化图景以及极度撕裂的现实处境.即便拜登政府致力于对多个关键性议题做“去特朗普化”处理,但鉴于特朗普任内不遗余力地开展民粹主义动员已然触发人民质疑政府、抨击精英的惯性,白宫易主并不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拜登正式任职,美国第59届总统选举终于尘埃落定.与四年前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相比,拜登的"治愈美国"口号显然更为务实.但是,一个不靠谱的、几乎把美国搞砸了的总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支持者?拜登虽然以"稳健""建制派"的形象赢得了总统宝座,但由于美国社会撕裂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和制度性根源,所以,拜登上台有可能"缓解"但不可能"治愈"已经被严重撕裂的美国社会.类似于南北战争时期的社会条件已经形成,不能排除美国会借此机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总统选举是美国政党政治的重要主题。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歧巨大、斗争激烈。政党极化成为美国政治的重要现象,民意互为对立,鸿沟日益扩大。两党实力相对均衡、选情胶着的"摇摆州"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威斯康星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州的共和党近年来通过严格的选民身份法和瓦解有组织的工会等一系列选举制度改革,削弱了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和实力,巩固并扩大了自身在选举中的相对优势,民主党基本盘萎缩,共和党所获选票比例相对上升,最终在"胜者全得"的制度下,2016年特朗普在该州胜出。从摇摆州两党选民的力量对比,可以分析选民群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透视美国政党极化和争斗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8.
周琪 《当代世界》2021,(2):4-11
特朗普执政4年采取的一系列对华政策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严重破坏.虽然特朗普竞选连任失败,但其留下的"政治遗产"对拜登政府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仍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当前,中国已被美国战略界和外交界视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但囿于美国国内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以及受到拜登基本政策理念的影响,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肯定会做出一定的调整,重点是更多与盟友联手来应对中国的挑战.同时,拜登政府也会寻求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相似文献   

9.
严泉 《台湾研究》2012,(4):23-27
"中间选民"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代表中产阶级价值,政治认同上表现为不走极端,以稳健的态度参与政治,或形成左、右派之间的中间力量,或形成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制衡力量。台湾的中间选民,除符合以上概念外,还具有投票自主意识强、较少"统独"意识、省籍情结与政党倾向等特征。[1]近年来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关注台湾中间选民现象,并探讨中间选民与岛内政治发展的关系,但是集中论述中间选民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中间选民与2012年"总统"选举为研究重点,并且从中间选民政治参与的视角进一步探讨未来岛内选举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恢复经济、控制疫情、弥合国内社会撕裂等成为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且由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美国两党在一些领域也有共识,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拜登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将以延续为主、调整为辅。同时,鉴于拜登阵营的建制派背景,其在国际问题上将更注重以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方式推进相关政策。具体而言,在亚太安全领域,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延续将大于变化;美欧关系将有所拉近;中美俄和美欧俄战略三角关系的调整将对美俄关系未来产生影响。拜登政府以重振美国国际领导权为重要目标,对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将产生较大影响。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拜登政府将努力消除特朗普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负面影响。在重返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上,美国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行动。在科技产业领域,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政策基调将得到延续,中国需努力遏制双方关系恶化的势头,为自身发展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由于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严重,恢复经济、控制疫情、弥合国内社会撕裂等成为拜登政府的当务之急。而且由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美国两党在一些领域也有共识,所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拜登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将以延续为主、调整为辅。同时,鉴于拜登阵营的建制派背景,其在国际问题上将更注重以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方式推进相关政策。具体而言,在亚太安全领域,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延续将大于变化;美欧关系将有所拉近;中美俄和美欧俄战略三角关系的调整将对美俄关系未来产生影响。拜登政府以重振美国国际领导权为重要目标,对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将产生较大影响。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拜登政府将努力消除特朗普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负面影响。在重返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上,美国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行动。在科技产业领域,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政策基调将得到延续,中国需努力遏制双方关系恶化的势头,为自身发展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金玲 《当代世界》2021,(11):38-42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欧龃龉不断.拜登上台后,宣称"美国归来",重回多边主义,并强调盟友的核心地位,在一系列问题上采取"迎合"欧洲的立场,欧美关系呈现回暖态势.但阿富汗危机表明,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美欧矛盾虽具个人色彩,却更是在百年变局下双方观念疏离和利益分化的结果.对于美国,无论是特朗普的交易型"美国优先"政策,还是拜登的"美国回归"宣示,都表明大国博弈、美国利益优先、多边机制工具化将继续成为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关键词,核心都是维持美国霸权.对于欧洲,其重要诉求是在大国博弈中避免自身被边缘化和沦为大国竞争的博弈场,要作为独立存在、寻求以"欧洲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和价值,成为独特的地缘政治行为体.受地缘政治逻辑驱动,欧美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日益疏离、利益持续偏移、认同不断弱化.阿富汗危机再次暴露并加深了双方的矛盾,欧美关系疏离态势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8)
正现阶段让美国重回孤立主义以大幅度削减国防预算,基本不可能。而减少基本福利又不被大部分选民接受。因此目前最可行的,是减少离奇的福利和医疗福利。本届美国大选中的"共和党黑马"特朗普,其最吸引眼球的竞选承诺,是为了省钱而不做世界警察甚至退出北约;进而在不减少福利的情况下,在其8年任期内还清19万亿美元国债。这反映了选民对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愈发不满,和对巨额债务的忧心。  相似文献   

14.
“五合一”的2024年印尼大选,是印尼民主改革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将对印尼未来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佐科总统执政近10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开创了“佐科时代”。在佐科总统鼎力支持下,普拉博沃—吉布兰组合取得大选胜利,从中彰显了“佐科效应”。在本次选举中,年轻选民约占选民总量的52%,成为影响大选走向的“风向标”。此次大选也呈现出总统和议会选举选票分离、政党碎片化和政党卡特尔化同步加速、身份政治退潮和道德政治增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交织上升等新特点。总的来看,印尼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民主改革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党政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周期拉开帷幕,民主党内部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以桑德斯和沃伦为代表的进步派迅速崛起,逐步打破建制派掌控民主党公共话语权和议程设置权的态势,导致民主党内的路线之争愈演愈烈。两派的相互角力不断消耗民主党与特朗普相抗衡的政治底气和资本,并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将该党推向"左"转或分裂。民主党如此分化的局面是美国经济不平等、选民政治观念极化、"特朗普现象"以及"桑德斯主义"等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从长远来看,民主党路线之争不仅将重塑该党未来的权力结构和发展方向,还将对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转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阶段,"桑德斯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自那时起,"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政治现象与社会运动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它既带有美国左翼运动常见的平民主义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思维与策略。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是"桑德斯现象"和"民主社会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而这场社会运动为美国年轻人与民主党选民对资本主义和特朗普政府厌恶情绪的爆发提供了一次契机,可能加速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左转。但它也必须面对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劳工运动的消解作用,以及当今两党建制派和右翼行动主义者的反对与阻挠。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23)
正美国政治系统中,政党是一个非正式的政治团体,因为社会的变迁,政党之间也会出现分裂与联合,各自的政策界限亦经常发生变化。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内在共和党部,冲突也很明显,这预示着会有一些变化随着特朗普和希拉里第三次电视辩论的结束,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正式选举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这次大选两位总统候选人在辩论时互相攻击,恶言谩骂,被称为"史上最丑陋"的辩论。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对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副教授尼古拉斯·温特(Nicholas Winter)就美国总  相似文献   

18.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23,(12):54-60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幅调整特朗普时期美国对非洲的“漠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不同维度加大对非洲投入,深化美非合作,试图改善美国在非洲形象。拜登政府的非洲政策具有突出价值观外交、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议题优先以及强调大国在非竞争等特点。拜登政府从全球战略的视角处理美非关系,目标是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获取非洲国家支持,但其拉拢非洲打压其他域外大国的战略图谋难以如愿。展望前景,拜登政府非洲政策的推进,将面临诸多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2年访美时首次正式提出的概念,是指导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纲领性倡议,但奥巴马政府对此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后,中方对美国新政府不断表达出践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真诚期待。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2017年3月的访华行程中,两次主动提及代表这一倡议核心内涵的"十四字方针",但是在  相似文献   

20.
<正>近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内政外交表现与其竞选阶段及上台之初的主张大相径庭,舆论对特朗普外交政策诸多评论莫衷一是,总体上认为特朗普从其赖以起家的"政治不正确"走向了"政治正确"。"政治正确"在美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政治正确"的过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国的言论自由和政治生态,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分裂。所谓"政治正确"把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