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登·怀特在其名著《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中把巴克尔归入了19世纪著名的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行列。巴克尔的实证主义史学确实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它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时候就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试图对巴克尔的历史哲学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根本性质上看是政治现代性批判理论.西方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大都具有非政治性的特点,都把现代性归结为哲学和文化问题,进行哲学和文化批判.马克思则强调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这是由其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实践和历史本质决定的.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是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来完成的.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幻想,批判了以政治幻想为基础的政治实证主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现代性批判提供了思想条件.后政治和后市民社会是人类未来必然的社会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对唯物史观与心态史学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心态史学,在西方又称心理历史学派。这一学派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成果研究历史上人们的心理状态。作为“新史学”的一个分支,心态史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维科的《新科学》及黑格尔青年时代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进展中,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得到了新的展开。卢卡奇从资本主义社会变迁中,看到了物化结构的形成以及这一结构对人的活动与心理、意识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物化批判理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理论为研究纲领,在哲学层面批判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在社会生活层面结合精神分析学等思潮,批判法西斯主义。在进入美国后,进一步发展了批判理论,以工具理性批判展开了对西方文化根基的反思。这种激进化的批判,一方面推进了批判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理论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范文锋 《求索》2014,(3):69-73
公共行政的批判理论是哲学的批判理论在公共行政中的运用,在行政哲学上对行政理念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提出批判理论视角下的行政理念的生成是批判的、反思的、辩证的,是在对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的扬弃基础上的辩证统一的假设,并从行政哲学上对这个假设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论历史时间     
本文从历史时间观念的演绎、历史时间的主客观范畴、历史学时间和历史学家的时间四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哲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时间问题的历史和主客观范畴 ,时间对历史学学科和历史学家特征形成的影响。指出时间范畴的历史涵义、认识论、方法论功能以及文化史内涵是历史学家的常规认识 ,而历史学家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努力 ,应当深入历史时间范畴内部的哲学内涵去认识历史时间的份量 ,结合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自然科学等等学科新的时间概念 ,架构完整的历史时间的理论体系 ,推进历史学向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论史料与治史--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彦 《前沿》2003,(12):173-174
历史学是建立在史料学基础之上的,史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对史学研究至关重要,同时史学工作者本身所具备的素养也是治史所必备的条件.本文结合梁启超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所提之观点,对史料、治史和史学工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覃梅溪 《传承》2009,(10):108-109
雷海宗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颇有学术个性的史学大家,也是"战国策"派的主要代表。雷氏认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普遍称为‘过去’";史学是主观的,是可以制造的,是艺术的;历史研究有醒世、警世和救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雷海宗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颇有学术个性的史学大家,也是"战国策"派的主要代表.雷氏认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普遍称为‘过去'";史学是主观的,是可以制造的,是艺术的;历史研究有醒世、警世和救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这一问题本质上也就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问题所在。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或者说它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差异不在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以“自我”、“自我意识”的“先在”预设为“理论前见”的实践观点的确立 ,而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哲学批判 ,从根本上突破了作为一切旧哲学之“理论前见”的种种形而上的预设 ,把“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 )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 ,本质地打开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维度 ,从而把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麦奎利在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逻辑实证主义对神学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哲学。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理论进行了批判,区分了语言与话语,提出语言的生命存在于话语情境之中,语言的意义只有在话语情境中获得。他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话语情境的构成要素,强调了话语中的人格方面,主张把语言作为涉及人的生存的一种基本现象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把语言分析和生存分析紧密结合,为寻找并理解神学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线索,也为建构新的哲理神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在《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中,依《庄子·天下篇》的分析,把稷下黄老之学划分为三派,即“宋鈃尹文派,田骈慎到派,环渊老聃派。”(《十批判书》)“黄老之学”就是“道家”,所以这也就是“道家”三派。冯友兰在《先秦道家三派的自然观的异同》一文中,同样依据《天下篇》,把资料极少的田骈慎到派抽了下来,再加上未曾游过稷下的庄周,也组成了“道家三派”,即宋尹派,老聃派,庄周派。(哲学研究》1959年第四期)近年孙叔平著《中国哲学史稿》,在概论“道家”时,也是划分了宋尹、老聃、庄周三派。(孙著第53页)看来,《庄子  相似文献   

13.
袁洪亮 《岭南学刊》2009,(1):81-84,120
市场经济社会的个体主体性原则和目前我们国家个体主体性建设落后的现实及其复杂性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哲学和史学研究,这是我国近年来人学研究兴起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人学研究基本上局限在哲学领域,属于哲学人学。它首倡加强对个体人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其学科的局限性使它无法继续深入到人学研究的核心层次——对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历史考察。而人学的历史化既克服了哲学人学的局限性,又能有效摆脱史学本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田光远 《求索》2007,(7):135-137
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是施特劳斯思想的一个基本主题,施特劳斯将现代性看作是虚无主义的危机,并把这种危机归因为古典政治哲学的衰落。施特劳斯试图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为重建古典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提供可能,但这种向古典政治哲学立场的回归并不能真正解决现代性问题,反而会产生新的弊病。  相似文献   

15.
历史哲学的认识论批判揭示了以本体论方式认识历史的过程中所忽视的历史认识机制问题。虽然这一批判本身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从此摆脱了科学主义的范例,使历史学的人文内涵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王镇富 《长白学刊》2009,(1):137-140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影像史学”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影像史学”的出现,意味着变革传统的研究方法,这对拓宽传统史学的史料视野,延伸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普及历史学的大众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史学工作者如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影像史学、书写史学、口述史学等治史方式进行整合,将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一门传统的老学科,历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影像史学”可能是应对这类挑战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17.
科学哲学,从历史上看,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以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以下同)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学科,正如政治哲学、经济哲学一样,这里并没有限定什么观点,各派观点都可以研究;二是指十九世纪以来,在西方出现的那种追求把自然科学方法引入哲学,企图使哲学具有实证科学的性质,使哲学科学化的哲学思潮。这就是与思辨哲学、人本主义相对立的科学主义思潮。但不管哪种情况,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科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产物,都始终是围绕着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这条主线产生、演化的。下面我们就从这个观点出发,对西方科学哲学的产生、演化趋势作一个粗略的勾勒,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是中国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面、系统、自觉地反思为鲜明特征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史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对历史和史学研究的过去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反思史学”的出现是史学思想新陈代谢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历史学的内省运动.“反思史学”是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当然,人们在思考近10年“反思史学”这一历史现象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各种看法也必然会有保守与进步、正确与错误、形而上学与辩  相似文献   

19.
张恺 《求索》2010,(11):131-133
划界问题是科技哲学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如何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进程,一直困扰着哲学界。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学派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波普尔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可证伪的原则,该理论对科技哲学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社会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联系的日益紧密,采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蔚然成风。综观当代西方史学,无论是美国的“新史学派”还是法国的“年鉴—新史学派”,都十分注重借鉴其他各门社会科学的新技术和方法来开拓历史的新领域。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