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主是20世纪使用最多、最广也是最具歧义的概念之一。美国学者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一书开篇就说:"民主的概念注定会产生混乱和歧义"。因此,从学理上厘清民主理论特别是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脉络,对于我们充分认清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方面,辛向阳研究员的《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论析》一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自由主义民主弊端的日益凸显,在西方出现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复兴的潮流,其中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备受关注,巴伯在诠释民主"强"、"弱"意义的基础上,批驳了自由主义弱势民主的缺陷和弊端,提出了以"参与"为核心的强势民主理论作为对自由主义弱势民主的修正和补充.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不仅推进了西方民主发展的进程,也为当前我国的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美国学者乔舒亚·柯兰齐克的新著《撤退中的民主:中产阶级的反抗和代议制政府在世界范围内的衰退》在美国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美国协商民主形式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月岩  陈丽 《理论探索》2015,(2):99-102
近年来,在协商民主理论研究有所发展的同时,协商民主制度实践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开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先河的美国,探索出了协商民意调查、公民陪审团与电子市政厅等协商民主形式,对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可以提供一些有益启示。推进协商民主实践,要注重平等原则的运用,加强对协商参与者的教育培训,完善法律实践中的协商民主制度,建立健全协商民主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阵营陷入空前的民主困境和政治泥潭,西式民主的乱象昭示西方民主一元论的破产。西方政治困局引发了新一轮关于民主及政治发展等问题的争论与反思。民主政治研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必须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应正确认识西式民主的局限性,破解西式民主的逻辑悖论和实践陷阱。中国的民主政治研究应坚定政治自信,构建升级版的民主研究和阐释路径,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和全面的政治发展观,以全面的政治发展观破解西式民主悖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提升政治发展力。  相似文献   

6.
一些西方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进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党内民主建设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尤其突出的是把公共政治生活中的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引入到党内,进一步拓展了党内民主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强党内竞争性民主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注重党内协商性民主制度建设.以协商性民主弥补竞争性民主制度的某些缺失,坚持走竞争性与协商性兼容之路,延伸和更新党内民主的传统功能,以提高政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杰出代表,是世界顶尖哲学家.他在交往行为理论的根基之上建构了商谈民主理论.商谈民主作为民主制度的一种新设计,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模式的反思与替代.协商民主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发展完善还需要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思想精华.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来审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现,它内蕴三项民主制度,与党的根本活动方式相关的民主制度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多党合作"而非"多党竞争"制,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管用性;与群众路线相关的民主制度即协商民主制度,它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真实性;与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相关的民主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力、高效性。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2013年4月13日刊登刘晓明的文章指出,去年以来,西方理论界围绕中国道路展开了一场争鸣。两名美国著名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阿西莫戈鲁和哈佛大学的罗宾逊出版的《为什么国家会失败》一书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争议。该书认为,不采取西式民主制度的国家最终将走向治理失败,因此中国道路不可持续,最终会被证明是一次"短命"的发展实践。西方其他学者对这种观点表  相似文献   

10.
古代民主即古希腊民主的基本理念是"人民的统治"或"多数人的统治".现代民主的基本理念是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国家政权必须产生于人民的选择.在现代民主中,人民的选择又有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两种基本类型.它们的价值原则、政治形式不同.各有优势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都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国式民主即现代民主两种基本类型之一的人民民主.目前海外学界、政界之所以对中国式民主褒贬不一,一是人民民主制度尚不完善;一是西方学者基于其自由民主的价值原则、政治模式来衡量中国的人民民主;一是我们自己的理论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人民民主的正义与道义未能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
刘启云 《理论视野》2008,(11):53-54
亨廷顿总结了19世纪以来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的进程及其产生的原因。亨廷顿的理论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民主化浪潮的行径进行了辩护,这种辩护有意掩盖了它们在民主与人权外表下的全球战略利益追求。  相似文献   

12.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亮  贺筱华 《学理论》2012,(35):8-10
民主政治是评价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总体来说,民主政治分为两大类: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现代社会由于规模性和复杂性等问题,直接民主难以在国家体制层面上存在,基本上实行的是代议制民主制度。代议制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它越来越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参与式民主不失为解决代议制民主缺陷的一条途径,而网络政治参与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契机,将成为网络时代民主形式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