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国家的阶级性、工具性的同时,并没有否认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同时对自主性的产生、存在条件及表现作了诸多分析。马克思主义把政治权力作为分析国家自主性的中轴,把赋税和意识形态作为影响国家相对自主性的重要变量,把行政官僚作为发挥国家自主性的主体之一,认为国家在特定阶段、特定问题上,可能会为了社会利益而危及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理解国家自主性的不同角度,可以将国家自主性的概念概括为四类:一是从否定僵化的经济决定论、承认政治与经济领域相对分离的角度理解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作为政治领域的重要因素,相对于经济基础具有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非总是经济基础的消极反映;二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理解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指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统治组织,并非总是受到统治阶级的控制;三是从利益集团的角度理解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具有相对于社会各种利益集团具有相对独立的超然地位;四是从国际环境的角度理解国家自主性,认为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不受国外力量的控制。国家自主性理论的萌芽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之后沿着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理论、回归国家学派国家自主性理论和规范研究中的国家自主性理论三条路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发挥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两者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具有趋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捍卫我国文化安全;提高公民素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基础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条件下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的制度创新能力。制度移植作为政治发展的基本形式有其必然性,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制度移植并不构成政治发展的全部,只有将其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才能克服制度移植本身的局限,实现民族国家自主性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族是民族与国家的结合。国族需要具有自主性,需要成为追求各个族群公共利益的独立的行动主体,遵循超越于族群特殊性的公共文化道德理想。国族的自主性是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国族具有自主性才能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体,赢得各民族的认同,才能为公民的自主性提供共同善的根基。“中华”是一种超越性的公共精神和自主性的生活态度。中华民族自主性的建构是在使公共利益成为国族行动的依据,是在塑造各民族共同的价值理想。中华民族现代自主性的建构需要确立个体反思的主体性,肯定“中华”观念的合理性,确立各民族成员政治身份的同一性与政治参与的个体性,实现中国公共生活的民主化与民众权益的公平和平等。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离不仅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图景,也造成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题。现代社会自主性的实现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而在社会自主性中融合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更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逻辑必然。而当前盛行的以权利获取为径路来实现社会自主性的思维逻辑容易产生以下误区,即国家权利让渡必然导致社会自主性的产生、国家应该在社会自主性的困惑中承担无限责任,这种认识方式无视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体现为以预防国家权利侵略的消极防御性治理方式,彻底将国家和社会对立起来。而在现实性上,权利获取本位下会产生的社会意向的价值流失、社会组织的公共性阙如、集体行动的暴力倾向,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无序化。以社会主体为分析视角,能揭示出以权利获取为导向的社会自主性实现的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自主性建设中不能忽视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于此,社会、社会组织、公民三个层面的责任回归,无疑是破解社会自主性困惑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离不仅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图景,也造成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题。现代社会自主性的实现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而在社会自主性中融合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更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逻辑必然。而当前盛行的以权利获取为径路来实现社会自主性的思维逻辑容易产生以下误区,即国家权利让渡必然导致社会自主性的产生、国家应该在社会自主性的困惑中承担无限责任,这种认识方式无视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体现为以预防国家权利侵略的消极防御性治理方式,彻底将国家和社会对立起来。而在现实性上,权利获取本位下会产生的社会意向的价值流失、社会组织的公共性阙如、集体行动的暴力倾向,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无序化。以社会主体为分析视角,能揭示出以权利获取为导向的社会自主性实现的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自主性建设中不能忽视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于此,社会、社会组织、公民三个层面的责任回归,无疑是破解社会自主性困惑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国家自主性是我们认识转型期利益整合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益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视角。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其利益关系却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且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究其根源,在于当前我们的国家自主性陷入了一种双重困境,即国家自主性不足和国家自主性无限增长两种因素同时存在。而要实现转型社会的利益协调与整合,出路在于要由失衡走向均衡,在宏观上构建有限合理的国家自主性,培育健康能动的公民社会,以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微观上则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实现不同群体间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十三个显著优势,实质上就是制度优势,从而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政治问题,擘画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美好蓝图。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力军,亟需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深化铁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集聚力量。一、铁路行业治理之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0.
构建政治国家与经济市场的和谐是反垄断法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的功能就是构建政治国家与经济市场之间的和谐,防止两者在价值取向上的分歧导致两者的分裂,防止因此而产生更巨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这一功能对于中国而言尤其具有独特的意义。理论界对中国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所进行的论证存在诸多不足,本文认为,从和谐社会理念出发,深入挖掘其他国家反垄断法的深层动因非常重要。从反垄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政治国家和经济市场在价值取向上冲突需要协调的机制,反垄断法就是调和这一冲突的结果,这明确地昭示了反垄断法在政治国家与经济市场之间所具有的媒介作用。可以说,反垄断法的出现就是政治国家与经济市场在出现激烈的价值冲突之时进行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科层化:科层制组织的理性与非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丽 《理论月刊》2005,(12):35-37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现代国家的管理就是科层化的管理。韦伯把科层制看作是理性化的重要方面,而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看,我们就可以看到科层制非理性的一面,也就是说,科层制在形式上的理性程度越高,则其在实质上的理性程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研究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迫切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回答。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制经济。它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法制加以保证。民主政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实行统治的政治,它的特点是公开、有序,按照多数人的意志集体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实质上就是法制政治。国内外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有不解之缘。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民主政治作保障,民主政治建设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07,13(6):29-32
从市民社会的视角来看,政治民主的实质就是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分离及其良性互动。在当代,作为"物质的交往关系"的市民社会,既涉及私人领域,也涉及公共性的政治领域。伴随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上层建筑的内在结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的发展体现出不断向市民社会渗透的过程。政府不再是惟一的权力中心,自主性机构是市民社会的物质形态,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不同层次的权力中心,在不同程度上分担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市民社会的出现将使原来的国家统治向社会治理转变,市民社会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推进政治民主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搞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我们的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此谈几点认识和看法。一、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总体出发,增强人大宣传报道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数十年浴血奋斗而建立起来的自己当家做主的民主制度,也是党领导人民对国家事务实行管理的基本形式。对人大制度的宣传,实质上是对我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宣传,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宣传,是对党领导和支待人民当家做主的宣传。我们宣传人大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充分认识人大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更好地坚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但是,在计划体制下和在市场体制下,民主的形式和内容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对政治民主有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就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对政治民主的不同影响,以及市场经济下的政治民主建设问题,进行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等领域的转型。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利益主体多样化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公民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和要求增强。但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相对单一,同公民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和热情还不适应。因此,努力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对于实现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政治参与,又称参与政治,通俗地说就是,公民在政治运行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行为的活动。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治理中的权力配置、产权实施、资源分配、社会调控和意识形态引导五个方面进行落实,并且它们有机互动、互相协调。从"结构—过程"的视角看,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性"制度安排与"过程性"制度运行,塑造出国家自主性建设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确保国家自主性处在追求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状态",从而确保国家治理效能处于"强状态"。中国国家自主性的根本特征是从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与制度运行形成的"结构—过程"上,实现了党的领导的全面性、国家权力的人民性与国家能力的有效性的有机统一,有力推动了国家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法律关于"代表言论免责权"的规定,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自由权利,而要实现代表言论积极的自由权利,就需要保障代表言论的充分实现。民意既可以通过法定形式上升为法律从而作为一种经常性地表达,还可以经过民意代表通过发表言论等形式作为一种临时性、即时性地表达。因此,尊重和保障代表言论,实质上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大代表言论保障存在的问题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代表言论保障的规定见宪法第75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同年生效的《全国人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代中国国家的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国家"学派的国家自主性理论把国家看成是一套具有自主性的结构,认为国家自主性具有多层次性和多面性;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密切相关;多种因素对国家自主性产生着重要影响。国家自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视角,但其存在的不足也是我们考虑中国国家自主性时必须注意并尽量避免的。对于转型期中的当代中国来说,影响其国家自主性的因素有:权力的来源、政治制度、社会中的利益群体以及个人、国家能力、全球化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妇女与男子权利并没有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妇女权利问题仍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