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進入我的筆下,使我想起他是騎在青牛背上的哲學家。我的家鄉在中國西部大巴山地區,歷史上是道教流行的地方。道教奉老子為祖師,稱他為‘太上老君’。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又稱他‘李老君’。為了紀念他,在我的家鄉還建有‘老君廟’。家鄉的傳說是這樣的:老子與孔子是春時代(前七七○——前四七六年)的人。他原是周王朝的小官員,久居官位,因見周王朝衰落,辭官西去。當他騎着青牛路過函谷關時,鎮守關口的官員看見老子遠道而來,十分欣喜,笑着說道:‘你老先生要去當隱士  相似文献   

2.
姚艳霞 《求索》2012,(9):159-160
清初理学名臣李光地在继承程朱仁学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仁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使仁学的理论形态更趋完善。从内容上,他以仁为天地万物的本体;提出博爱尽仁体,从而从天理的高度保证了仁的合理性;指出仁为性善之根源,并强调了仁作为道德本体和宇宙本体的和谐统一。在为仁的方法论上,他提出一系列的心地修养功夫,从修道节欲、孝道、存诚持敬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李光地以仁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将个体的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有效地相结合。其仁学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罗近溪仁学思想与道德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近溪理论以“赤子之心”、“生生”,来诠释儒家的仁,又以心为主宰,身心一致,来论述道德修养。其理论生动、易懂,并能将修养与生活连为一体,丰富、发展了儒家的思想学说,加速了儒学融入民间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老子论强弱     
相传,孔子带弟子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立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老了,正闭目静养,听到响动,抬起眼皮望了望。孔子忙请安道:“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着我的牙怎么样了?”孔子说:“已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了?”孔子回答:“还好。”然后,老子又合上眼皮,重又静养起来。孔子便率弟子告退出来,吩咐弟子套车回家。弟子奇怪,问:“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没有问什么就忙着回去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  相似文献   

5.
肖必恒 《人民论坛》2010,(8):228-229
孔子之前的仁学思想比较零散,尚未构成系统的仁学思想体系。孔子在此基础上对仁的思想加以省察与反思,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系统论证与阐述,才构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实现了由殷周宗教神学向儒家伦理哲学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赵艳芝  张冰 《前沿》2011,(12):146-150
孙中山互助道德观的形成,除受近代西方社会进化思想的直接影响外,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沿袭和发扬。其典型表现,即是孙中山的"人格救国""博爱""世界大同"思想与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仁者爱人""天下为公"观念在主旨及表达方式上的趋同。孙中山互助论与仁学的渊源关系,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也透露出其内心浓厚的儒学情结。  相似文献   

7.
精于“君人南面之术”的道家深刻认识到为官之德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他们针对时弊而提出守朴去智、以慈为怀、崇俭寡欲、谦下不争等为官者的道德要求,其思想精华不仅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过积极作用,且对于现代管理伦理学和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老子的道     
道是道家思想的主题。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关于道本身的专门论述。老子所说的道并非是具体个别的此道或者彼道,而是道自身。老子标明了道与存在的关系、道与思想的关系、道与语言的关系。正是在这三重关系中,道将自身作为自身揭示出来。《道德经》在论说道的同时,也批判了道的对立面:无道和非道。无道和非道是对于道的否定。遵道而行就是要否定无道而肯定道。  相似文献   

9.
谈到道家思想,以前多讲老、庄。而其流派却鲜为人研究,因而对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也往往估计不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下均简称《四经》)与《老子》甲、乙本,却向我们显示出道家学派内部的分流,即“黄学”与“老学”的异同。本文旨在对这两种帛书的比较研究,分析道家这两个派别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张天本 《传承》2009,(10):72-73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理论,同儒家“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法制理论相互辉映比照,成为中国传统领导智慧百花园中一枝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道的哲学。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无为。“道法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离开了自然的本性,道也不成其为道。“自然”的涵义,就是天然、自成、自然而然。詹剑峰先生解释老子的道时说:“凡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谓之自然。”道生…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人的问题一直被视为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到中国哲学,对人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主题。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是理性的动物"到中国思想中的"人是万物之灵",人始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者。海德格尔认为"人已经不是理性的动物,但尚未成为能死者",人居住在大地上,与天地神构成了四元世界,接受天地人神所构成的尺度,从而形成天地人神的游戏;而在老子看来,人与道天地构成了"四大"的世界,根据道的规定将人可分为有道者与无道者。通过对二者思想中关于人的主题,如"四元"到"四大",诗人到圣人,以及对人死亡的规定等,区分二者思想中的相似点与差异。  相似文献   

14.
1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可一言而尽,曰无为而无不为。但这个无为思想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老子的无为主要是反对社会人事的有为,完全抹煞了社会人事的主观能动作用,逃避矛盾,取消斗争,要人消极无为,什么也不做。因而,认定老子的辩证法是消极的反动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张素芬  张立 《求索》2012,(6):207-208,40
老子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是中国古代具有原创意义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在现代大力发掘中国传统的老子自然主义伦理哲学精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气息、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的伦理范式是当前伦理哲学突围的理论进路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邓谷泉 《求索》2006,(6):149-151
“学者日益”———学习的人,天天增益,是老子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基础和价值追求。“继学无忧”———不断学习,没有忧愁,是老子终身学习理念的核心。第四十二章、第六十四章本作“教”的文本,是实现老子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老子的终身学习理念对图书馆学仍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乔健 《思想战线》2008,34(3):64-68
韩非把老子主要着眼于个体自由的思想拉向了实际政治领域,把老子的一些重要概念改造成为适合君主专制的东西,把具有"形上"超越性质的老子思想"形下"化和实用化,把老子之"道"确定化和法术化.这最终使曾深受老子影响的韩非完成了对老子思想的根本性修正.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中国道家哲学蕴含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主要体现为:其一,道家哲学的"道";其二,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三,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其四,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分析道家哲学,可以说道家哲学根本上是"以人为本"的,其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