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汉语中“命”这个字有命名、生命、命运三重含义,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的深刻含义也就隐藏在这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命”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限定或规定,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联合体,关注“命”的问题是庄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可以称之为“安命”哲学,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对生命之“命”的保养,对命运之“命”的安顺。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鲁迅》,是郭沫若同志于一九四○写的一篇专论,提出了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古代哲学家庄子与鲁迅思想、创作的关系。郭老认为:“鲁迅颇受庄子的影响”;“鲁迅爱用庄子所独有的词汇,爱引庄子的话,爱取《庄子》书中的故事为题材而从事创作,在文辞上赞美过庄子,在思想上也不免有多多少少庄子的反映,无论是顺是逆”。  相似文献   

3.
前人多把《老子》“道生一”的“一”理解为最高存在者“道”本身,本文从动态角度指出,“一”应为在形而下的世界中存在的“道”;《庄子·大宗师》中“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一句,本文结合庄子“齐物”思想指出,这里讲的应是事物自身究竟以什么方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补充性的单行法今本《尚书》虽出于伪托,但其中原为今文和真古文《尚书》共有的《尧典》等28篇,一般都基本肯定为信史。有些篇本身就是国家的原始政令档案,或以“诰”名,或以“命”称,或虽无命诰之名,而有命诰之实。  相似文献   

5.
《唐会要》史实辨证一例涂家飞贞观十六年六月,苑西守监穆裕,农囿不修。太宗怒甚,命于朝堂斩之.侍臣战,莫敢进言。太子承乾谏曰:“人者有生最灵,一死不可复活。命即斩之,理恐未尽,请付法司推鞠。”太宗意解,即笞而释之。长孙无忌进曰:“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犯...  相似文献   

6.
米咪 《研究生法学》2009,24(1):129-136
庄子之“道”,最大的特点是“不可言说”性。庄子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向人们展现“道”,而是更希望世间众人能够悟道、得道。《庄子》一书,致力于促使人们放弃世俗之“成心”,追求自然之“道”。庄子之“道”,简而言之,表达的是一种对自然状态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历来许多人爱读《庄子》,甚至终身不倦。《庄子》这部书何以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许多论者均以为是由于《庄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鲁迅先生就曾说,《庄子》一书“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明代的罗勉遭也说过: “《庄子》为书,虽恢恑谲怪,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道,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每奇之。”(《南华真经循本》释题)汪洋恣肆、恢愧谲怪的艺术风格使得读者爱不释卷,这固然是不错的,但笔者认为,《庄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则更是使读者终生不倦的重要原因。《庄子》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但却与一般的哲理散文不同,即不是用论述性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去阐述哲理,去说服人;而主要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情去感染人、打动人,让读者自己去“意会”其中的哲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霸言》篇可能是完成于齐襄王时期,而不是“写于田齐强盛之时”;是具有儒家倾向的谋略学说,而不是“齐法家的政治、军事作品”。《五辅》篇可以从一般地定为“作于战国”,进一步确定为作于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83年之间;它不是“齐法家之作”,而是吸收了法家思想的儒家理论。《君臣上》篇不是“齐法家著作”,其主导思想是儒学。《形势解》篇并不是“无疑属于齐法家学派”,而是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的儒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5):52-52
“买春”出现于唐代。晚唐诗论家司空图所著《二十四诗品》列出了堪称“典雅”的诗境:“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关于“玉壶买春”,现代语言学家郭绍虞解释如下:“春有二解:《诗品注释》:春,酒也……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此一义也。  相似文献   

10.
王波 《研究生法学》2004,19(3):45-51
文题中的“法理”二字,乃取广义解。盖因世易时移,且现代意义的法律和法治本身就是舶来品。我在这里无意把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思想一一剪切,作为现代法治的注脚,得出“《礼记》中也有限制行为能力人之规定云云”的结论(“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曲礼上)。我的兴趣在于厘清并找寻《礼记》的内在理路,以“本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古老的学术史,恐怕要算《庄子》之“天下”篇了。此篇文章对当时百家之学各有褒贬,指出诸家缺陷均是“得一察焉以自好”,其原因则在于“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如此自然不能看到“天地之美”、“神明之容”了。  相似文献   

12.
监狱思想政治工作是监狱工作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要确保这一生命线“畅”通无阻,持久显“效”,必须努力体现监狱机关的行业特“色”,柔和情感,引“蝶”传“香”,提升层次,以有“为”求有“味”(位),不断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辐射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3.
一、李白与庄子关系的根据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庄子:“以天下为沈浊,不可语庄语。”(《天下篇》)这当然是他们处在那样的时代的愤慨之言。但历史事实证明,“不值一杯水”的万言诗赋,十余万字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天下篇》),毕竟流传下来了,并没有被后人所遗忘。  相似文献   

14.
孔、庄的音乐美学思想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旨趣。孔子的“乐”,是尚有原始歌舞的痕迹并被赋予新的文化阐释的“人籁’。庄子的“乐”,是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或“天乐”。以审美为本源,复以审美为归宿,是庄子音乐美学与孔子视音乐为教化途径迥然异趣之所在。理性精神与浪漫情怀,是孔、庄音乐美学思想的又一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在明代注《庄》的各本中,《南华发覆》和《庄子内篇注》因其作者释性通和释德清的佛教学者身份而显得独具特色,虽然两注本在阐述《庄子》思想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两者在释义上却有着更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文章以《逍遥游》与《齐物论》两篇为例,试比较两注本释义之异同,并考证了两注本的成书年代,以期明确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  相似文献   

16.
张渤宁 《政府法制》2011,(24):19-19
明人吴承恩的《西游记》被后世尊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想象丰赡,文辞优美,可谓是一部光芒万丈的千古奇书。但该书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有一句这样的对话,那是被斩首的泾河龙王,他手提一颗首级,高喊:“唐太宗!还我命来……”  相似文献   

17.
《庄子》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书中"三言"文体就是庄子阐发其道家思想的体现。庄子不仅通过"三言"创作实现对"无玄"思想的精妙诠释,而且在接受美学层面,庄子同样发挥了"无"与"玄"在读者"三言"认知中的作用,进而从"创作到接受"中形成一个周和圆满的"无玄"思想释义体系。这种体系所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使得庄子"三言"创作带有强烈的道家哲学思辨色彩,并最终使庄子完成了在文学表现和言说维度中与老子无玄思想的对接。  相似文献   

18.
魏末晋初律学家张斐的法律思想主要见于《晋书·刑法志》中的《注律表》,其有言曰“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格”,这里的“道、器、格”即是“律”的表现形式,而“道器格”其中又蕴含着“确定”与“衡平”,即庞德所言“稳定必要性”与“变化必要性”之意。以此角度观之,可对张斐的法律思想做出一番法理念的解读,明晰其思想的法理与本质。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河侯家去借粮。监河侯是个很实际的人,他知道庄子不过是有些学问却没有什么生活能力的人,借了粮食是没有能力归还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我国先秦文学中运用语言、神话较多的文本之一。神话思维成为《庄子》的一种文本体现,同时语言的特殊含义在《庄子》的神话思维下得到充分的发挥。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庄子》文章的神秘艺术气息,与其思想境界共同构成了《庄子》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