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把注重发挥政协组织的界别特点和优势,作为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的特有内涵之一。界剐是政协组织的“天然细胞”,是政协性质的集中反映,是政协工作的有效载体。政协界别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平等性、专业性、拓展性和合法性的特点。目前政协界别的设置基本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变化,但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有:界别设置滞后,界别边界不清,界别的组织化程度不一,界别委员构成不尽合理,特邀界委员人数较多。政协界别的功能作用包括:团结功能、咨政功能、民意功能和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2.
政协界别作为社会各界利益的代表,反映了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协界别也面临一个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发挥政协界别作为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作用的根本,在于健全和完善政协界别的设置与运作。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协第五次修章,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协工作的要求,是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要从政协的指导思想、在基本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成员变化、性质、主题、职能、委员条件和要求、界别设置等八个方面全面领会和把握《章程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界别协商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基层政协界别协商的主要实践形态有界别民意协商、界别网络协商和界别对口协商.从群众认同、决策影响、社会反响等维度来看,基层政协界别协商具有较强的效度.完善基层政协界别协商,要增强界别意识,科学合理设置界别;明确界别组织归属,提高组织化程度;健全界别协商程序,完善运行机制;完善界别协商实践形态,助推基层协商.  相似文献   

5.
按照职能决定机构的管理学一般原理,设置政协工作机构,以专业化的工作机构促进政协职能的实施.体现政协与其他组织以及政协内部的分工。同时,通过改革政协委员活动组织方式,使政协委员的基本活动单位按党派界别划分并履行政协职能,通过党派界别本身所固有的行业领域代表性体现行业领域的专业化,通过两个“专业化”的结合,促进政协履职科学化、高效化,达到推进政协工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当前影响地方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的四大障碍是政协委员“进出”机制尚不健全和自身素质尚待提高,界别设置尚不合理,政协的制度建设尚需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尚存薄弱环节;从加强政协主体建设、界别设置建设、政协制度化建设和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新时期地方政协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当前影响地方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的四大障碍是政协委员"进出"机制尚不健全和自身素质尚待提高,界别设置尚不合理,政协的制度建设尚需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尚存薄弱环节;从加强政协主体建设、界别设置建设、政协制度化建设和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时新时期地方政协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协界别民主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特质。政协界别主体狭窄,弱势阶层利益代表阙如,精英主义与官僚化倾向严重,阻滞了民主的效能发挥。外来务工者与农民作为弱势阶层,也是"沉默的阶层",在政治生活中没有话语权。这是人民政协应严肃对待的一个课题。通过界别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愿望和诉求表达出来是政协的重要职能。扩展政协界别的利益表达渠道,加快弱势阶层社会组织建设,提升阶层组织化水平,推进政协委员专职化,实行政协委员选举制,成为政协界别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党派界别是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必须发挥政协例会、党派界别、决策机关的作用。转变履职方式就是履行三大职能的主体由例会成员转变为党派界别,核心是党派界别提出履职议题,政协召开履职例会,使政协例会成为履职平台,党派界别成为履职主体,决策机关成为履职对象。  相似文献   

10.
界别协商作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一大创新,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界别性、协商性和实效性。同时,界别协商作为一种全新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仍存在协商主体参与意识和协商能力不足,协商客体代表的公共利益性不足,界别协商工作机制不健全,界别协商议政的载体不足的问题。通过坚持主体性,提高界别协商主体的参与意识和协商能力;把握协商议题的选择,增强协商议题的公共利益性;强化政协界别协商机制建设;丰富载体,提高界别协商工作的实效性等途径能很好地弥补上述不足,对于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民性是一种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归依的价值取向,这与统一战线"统战性"的价值取向是契合的。在我国,"人民性"与"统战性"是相通的。从历史脉络看,在统一战线以及新中国建立实践中诞生的人民政协,始终兼具统一战线及人民民主的双重属性。人民性是其自然天成、一脉相承的本质特性,一直贯穿于人民政协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从实践看,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政协的人民性,就要根据统一战线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和优化政协界别的设置和组成,就要着眼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在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上有更大的作为,就是要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好群众工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献策出力。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人民政协界别协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发展陷阱,即在人民政协“权力化”思维中设计界别协商、在社会阶层分化关照中造成界别设置职业化、在界别协商运行中存在界别主体意识模糊化等;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体系的角度追溯了界别协商的本源,即“两会”制度中人大与政协的宪法定位、政党体系中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组成单位与政协界别的性质区分;从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完善界别协商的建议,即以社会阶层结构为基础设置政协界别、以界别为平台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创新机制提升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一个特点,是政协的组织基础和存在发展的依据,也是人民政协区别于我国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凸显人民政协工作特色、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平稳且理性转型的现实基础基本筑就,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对走向社会公共事务的多元共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协要在法律规定和政策支持下,奠定社会公共事务治理重要行为主体之一的角色地位,进一步拓展政协社会价值及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空间。通过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独特优势,利用所联系的各个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国内外各界民主爱国人士,促进政策的科学性和回应性,在推动市民社会发展和政府与市民社会两者关系的整合中发挥一己之力,以达到在较大范围内推动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加强界别建设是提高政协履职实效的重要基础,对人民政协事业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设置界别并充分发挥界别作用,必须从政协界别的历史发展中揭示出其内在特点,以把握政协界别设置和调整的规律性,并根据新的形势正确认识目前政协界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政协大会以界别小组会的形式讨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由于议题不集中、固定按照界别小组讨论、委员讨论协商不够充分,往往使政协大会讨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流于形式.从经验和实际情况看,如果以专题协商会形式来讨论协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议质量会得到显著提高,不仅有利于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精神实质,有利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也有利于引导政协各界别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加有序和充分地参与民主协商,从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那么,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伟大进程中,政协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使政协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树立人民政协良好形象。笔者认为,要在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中树立四种理念,争创五个一流。树立四种理念。一是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树立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界别是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一成立就具有的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我国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点,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协是我国各级政协组织中数量最多、处在最基层的政协组织,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县级政协组织存在的基层性、差异性等特殊性以及有关法规的缺少,给县级政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做好县级地方政协工作,必须根据县级政协工作的特点和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特点,研究人民政协政策文件精神的地方化基层化,创新县级政协履行职能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民主党派各自代表和反映它们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界别成员的合法权益与合理要求,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代表成员合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