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荣 《学理论》2011,(17):223-225
士人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尤其是三国纷争,五代乱离使士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浩劫和史无前例的思想挑战,士人的人生理念和价值取向开始向现实性和功利性倾斜,研究士人的群体特征有助于今天的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历史的前进与轮回以及士大夫的精神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从礼制文化“尊尊、亲亲、贤贤”的视角出发,该文回顾了士人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其身份来看,该文认为士人可以分为士大夫与士绅两个社会阶层。并分别承担“政治与行政”和“文化与知识”双重角色。士人作为社会中间阶层,能够理解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沟通社会和政府,从而发挥领导作用。士人不仅“尊德性而道问学”,而且由已及人,通经致用,明道救世,并在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领导模式和风格。士人坚持“道统”,通过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来领导国家、政府和社会,注重与“治统”相结合,注重教化与人才培养,提高社会凝聚力,形成了独特的领导之道。  相似文献   

3.
唐会霞 《理论导刊》2012,(2):106-108,112
西汉时期,我国文学在先秦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关中士人作家以人数多、作品众、成就高成为西汉文学最优秀的群体。他们的作品以散文和赋为主,其中政论散文、历史散文、抒情散文成就最为突出。这些作品结构庞大、气象雄伟,善于开拓创新,表现了关中士人充沛的激情与杰出的才华,彰显了大汉帝国的气势。  相似文献   

4.
古耜 《各界》2010,(10):28-31
与一些作家文人自恃风雅清高,称金钱为俗物有所不同,身为大作家、大文人的鲁迅,偏偏对金钱表现出了足够的理解与重视。如众所知,先生的日记多罗列生活琐事以备忘,而其中就每每写到某月某日因何人何事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可见钱在先生心目中并非无关紧要。先生的杂文、演讲、书信等,更是常常涉及与钱相关的话题,有时甚至毫不隐晦地强调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请看先生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周斌 《各界》2013,(11):34-37
历史悠久的南京大学,前身是1902年建校的同立中央大学,校园里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段子:1943年,蒋介石兼任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校长,请学校里三位教授吃饭。与领袖吃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三人心里却有不同的盘算,放不下知识分子的清高,在“蒋公面子”与“文人面予”之间各执己见。吵了一下午,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令三位教授纠结、扭捏。  相似文献   

6.
李大敏 《理论导刊》2005,(10):90-92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个性解放、个体精神自由和艺术表达自我情感便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文人风格和文化思潮。魏晋风度既向人们展示着士人独特的行为风范,也诠释着魏晋艺术的精神渊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大多口不言线。仿佛文章学问一旦与金钱沾边,就有失文人的清高,学问的纯洁。还唱出什么“文穷而后工”,“文章憎命达”之类的调头。生活清苦,甚至贫病交加而写出传世之作的文豪固然不能说没有,但恐怕为数不多。即或有这样的文人罢,大抵也得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2)
钱学森精神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士人"文化传统对钱学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钱学森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钱学森对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分别是理想精神的高扬、精英意识的弘扬以及家国情怀的凝聚。在继承的基础上,钱学森的一生极大地发扬了这种传统,从而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9)
东汉时期,三辅地区已失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却出现了"三辅多士"的独特文化现象。诸多三辅籍士人扮演着地方官员、民间儒者等不同角色,通过兴学传经、移风易俗、家庭教育等不同方式开展地方教化,对东汉王朝统治秩序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及文化的传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孙晓梅 《学理论》2009,(12):170-172
综观汉魏六朝的文学,越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生命意识就越凸现出来,而且生命意识的构建必然的融入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化而铸成了生命的信仰,体现了人类生存智慧在终极意义上的回归。本文拟就从《古诗十九首》、阮籍、嵇康、陶渊明等这几个典型特例来说明汉末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进而论证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拙政园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5):F0002-F0002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以疏朗的水景、精美的厅榭、浓郁的文人气息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经典。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以水置景,精巧秀美,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园林风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中国四大名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2.
晏建怀 《党政论坛》2011,(22):50-51
北宋文人柳开年轻的时候,尚气白任,贪图虚名。某年,去参加科举考试,为了引起丰考官的注意,他穿着象征士人身份的华丽衣服,还把自己撰写的数千轴文章用独轮车推着,直奔丰考官面前。可是,主考官读了他的文章后,觉得意境一般,文采平平,远不如他那衣服漂亮。而另一位应试举子张景却沉着稳重,不事张扬,仅从衣袖内拿出一篇极短的文章交给主考官。  相似文献   

13.
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仕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1,(8):44-44
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 ”; 二、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良”。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古典园林拙政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一。如何保护管理好这座历史名园,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映生辉,多年来,我们从园林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优化园林内部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确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6.
晏建怀 《党政论坛》2011,(11):50-51
北宋文人柳开年轻的时候,尚气自任,贪图虚名。某年,去参加科举考试,为了引起主考官的注意,他穿着象征士人身份的华丽衣服,还把自己撰写的数千轴文章用独轮车推着,直奔主考官面前。可是,主考官读了他的文章后,觉得意境一般,文采平平,远不如他那衣服漂亮。而另一位应试举子张景却沉着稳重,  相似文献   

17.
周文琼 《学理论》2010,(5):111-112
《儒林外史》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精神风貌,作者通过一些理想人物和正面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魏晋士人的追慕。本文以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等人为例略谈《儒林外史》中魏晋风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河西 《党政论坛》2010,(22):12-12
托派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中国托派多是文人,官方学者对托派的批判,就有所谓的“文人革命者”、“左翼圈子”之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居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使得国家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存在一个十分鲜明的独特现象:文人为官。尤其隋唐以后,这一现象体现得更加突出,文人与国家政治和行政管理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将就我国古代文人为官的几个问题,古代文人为官的思想渊源、为官情况举要、为官的途径、为官的政治伦理特点、文人改革的基本模式及为官对其命运  相似文献   

20.
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唐代被称为一个开放的盛世,表现在文学风格上则多是气势恢宏的昂扬情调.但到了中晚唐,由于时局的变动,唐由盛转向衰落,为了挽救这种局面,实现中兴,于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导的一群士人掀起了一场复兴儒学的思潮.而到了宋初由于对当时浮靡文风的不满,以欧阳修、苏轼为中坚力量的一批文人也发起了一股文学复古的思潮.同是古文运动,有继承之处,也有区别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