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目标是制度运作的必然追求,现实农村情境的复杂性,对村民自治价值有效实现提出巨大挑战。协商民主之于村民自治,在主体包容、信息共享、社会团结、多元认同、社会法治等方面有独特功效,成为重拾村民自治制度价值的必经之路。结合现实,农村协商民主机制的有效嵌入,需要在理念培育、行动网络构建、制度保障及协商民主氛围塑造等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2.
协商治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7,(2):32-39
以民主选举为重心的村民自治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村民自治从参与到选举的扭曲,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民主的本质被掏空;二是精英牟利和民众权益被损害,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遭破坏;三是以民主选举为重心带来精英主政以及"封闭式决策",造成村级决策的合法性脆弱。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的比较优势在于:一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更能体现村民自治的民主本质;二是协商治理更能促进村民自治中村级公共事务决策的合法性;三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提升民众的政治效能感,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一是要搭建日常协商治理的平台和载体,二是要加强农村协商治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三是要提升民众的协商治理意识和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二十多年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一是在工作重心上从组织重建、建章立制走向权利保障;二是在自治形式上从选举式民主"单兵突进"发展为选举式民主和经常性民主"齐头并进";三是在自治主体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四是在动力机制上从政府推进走向群众主导。上述发展趋势表明村民自治正在由形式民主迈向实质民主,民主政治正在内化为亿万农民的心理结构和生活习惯,村民自治已经成为亿万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创新。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制度,要做到切实保证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项权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5.
徐刚 《行政论坛》2002,(4):37-37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创新.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制度,要做到切实保证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项权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逐步兴起,并在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核心的中央与地方法规体系.在此进程中,村民委员会"海选"应运而生并推广开来.而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和对农村的辐射,促使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动,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思维方式日益多样化,进而改变着村民委员会选举和村民自治赖以实现的经济社会条件,尤其深刻影响着村民委员会"海选"及其效能的发挥.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乡村社情所决定,村民委员会"海选"应因地制宜.积极稳妥.依法有序.村民委员会"海选"自身能否具有发展前景和生命力,则取决于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适应性.以及村民自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程度.村民委员会"海选"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的实现,离不开坚持人民民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强乡村选举制度建设、健全体制和完善选举程序.  相似文献   

7.
任远 《学理论》2012,(13):48-49
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自治在农村的主要表现形式。自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确定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以来,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在农村迅速发展,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支持。但是,村民自治的发展并不是完美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只有发现这些问题,才能让村民自治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托克维尔在对美国新英格兰乡镇自治的考察中建构了以"身份平等"为意义表达的"民主"内涵,并提出专制化倾向的问题域。这一问题在我国村民自治实践中表现为制度文本中的民主精神难以在实践中实现,民主制度外缘式推进模式面临本土化等。"民主"社会专制化问题根源于自治主体缺乏美国新英格兰乡镇自治所具有的乡镇精神。求解"民主"社会专制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村民的公民精神。通过嵌入式自治制度提高村民自治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使村民在村民自治中体验到合理利益的满足的效能感,将这种效能感升华为我国独特的"乡镇精神"——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较多领域和环节涉及村民自治权的适用。当前,不管是征地调查申报阶段、征地公告阶段,还是征地补偿款的给付和管理阶段,均涉及村民自治权利的行使。然而,由于相关法律规定模糊、集体土地征收工作人员观念与意识滞后、村民自身权利意识和自治观念缺乏等原因,导致县、乡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村民委员会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侵犯村民自治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应以构建法律体系和充实法律内容为基础,加强集体土地征收过程监督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关键,多维举措,切实保障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村民自治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党组织势必要发生角色和职能的转换,即村党支部由传统体制下直接领导行政管理、决定村庄事务,转变为领导、组织村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各项权利。但是,从实行村民自治政策以来,国家立法层一直采取的是党支部领导村委会的领导方式,这不仅造成了村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权力的取代,也使村民在行使民主权利时领导者和组织者缺位,从而引发了权力结构矛盾和村民自治权力运转机制的失灵。鉴于此,应科学界定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角色和地位,转换党组织的领导对象,由领导村民委员会转为领导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以落实村民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就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也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对推进中国基层民主化进程、促进性别平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村民自治也给性别平等和谐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实现性别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杜学峰 《党政论坛》2014,(23):25-28
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村民自治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以及所受到的外邵环境制约和影响,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诸如动力衰减、能力不足、支撑不够、议行无力以及长期困扰自治有效实现的“两委”矛盾、自治组织“附属行政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难等诸多困境,影响并制约着以村民自治为重点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杨云成 《求知》2011,(1):14-15
村民自治,是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而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会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的突破环节在基层农村社会深深扎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善治”的本质特徵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民主执政的理念体现了执政党对“善治”的追求,村民自治是民主执政理念的实践。天津市武清区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村级党组织民主执政能力与村民自治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实行了村支书担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的制度;针对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广泛性要求与村级民主成本短缺之间的矛盾,推行了户代表会议制度。本文从武清区近期深化村级民主的实践分析入手,论述了村民自治与村党组织的民主执政方式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是村民自治深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经过十几年的村级民主实践,村民自治与村级党内民主已初步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向;为防止村民自治的异化,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两委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层根源,其实质在于权力与利益之争;实现村庄“善治”需要村级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互动与合作,在大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其民主执政能力的同时,必须不断完善科学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并逐步建立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级民主完善之尝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村民代表会议是在村民自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村民会议作为一种直接民主的理念在中国广大农村具有不可操作性 ,所以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 ,各地纷纷产生了各种形式和名称不一的村民代表会议。它较村民会议更容易举行或运作 ,也有较大的实际影响力和作用。然而村民代表会议并不是“代议制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作为社会民主的重要形式,不仅具有独立于国家层面上政治民主的价值,而且有理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所内涵的根本目的;村民自治的根本要求就是由村民掌握本社区的内部治理权;在村民自治的条件下,村级党组织之领导核心地位的实现,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转变不适应形势的领导理念、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进行领导方式创新,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包揽到整合、从直接到间接,从依赖权力到注重“权威”、从集权于书记到“让民做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改革的成效与影响,对于促进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缺陷和社会、历史以及具体实际情况等各方面的原因,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不同程度上缺失甚至异化,民主精神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村民自治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背离,出现所谓"空洞化"现象。明确村民的自治主体地位,强化村民自治的自主性,建设村民民主协商管理决策体系,是克服"空洞化"现象,发展村民自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及其根源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江虹 《理论导刊》2005,1(7):42-45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我国农村的最广泛实践,其基本形式就是村民自治。目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着双重矛盾,一是国家政权与村民社会自治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矛盾。深刻剖析这些矛盾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并据以采取相应的举措,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制度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壮大村级经济,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在新形势下,农村村民自治具有重大意义,但对实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层民主制度,使村民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但这种制度在新时期下仍然存在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即村民自治自主管理能力与村务实践发展需求形成矛盾,这些矛盾的内在根源在于村民自治意识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条件反射"或习惯。通过对村民自治意识及其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探索和完善现存村民自治教育的实现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手段,如推广远程教育站点、设立村级农家书屋、扶持村民自治组织等来提升村民的自治意识,这些对于推动社会化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向前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