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岩 《学理论》2014,(1):24-25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加深,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是在经济方面,更多出现在文化领域。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通过多种路径不断将它实现。  相似文献   

2.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往纵深发展的"治本之策"。吃透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需要深刻理解其内在逻辑、精准把握其实质要义。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主要从"三个结合"着手,即把党内整体政治文化建设和党内个体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把激浊与扬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以文化人"的政教传统。  相似文献   

3.
高校党建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和方向保证,加强高校党的文化建设对提升高校党组织的吸引力、发挥高校党的建设独特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大学功能尤为重要。高校党的建设在强化"六大建设"格局的基础上,比任何党组织都更需要加强文化融入与作用发挥。结合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缺乏重视和规划设计、党建规律性研究不深等问题,从思想重视、规律研究、队伍素质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党的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对高校加强新时代党建工作,推动本科教育在"四个回归"指导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需要法治文化的参与和共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语境下的法治文化,可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法治建设的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之一。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的路径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成为了领导建设和发展法治文化的核心力量。建设和发展法治文化,也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0)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队伍建设亟须加强。教育者面对网络文化的全新背景,与传统的入党启蒙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在新形势下,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者应抓住网络时代的特点,需要具有网络文化意识,需要具备运用网络文化的能力,需要适应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2)
网络思想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网络思想文化建设的现状,充分认识到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提升网络监管技术人员的能力等方面来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从而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抉择,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应然之举,是实现民族复兴之伟大梦想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当代价值彰显为其筑牢坚实根基,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其盈注充沛底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导引。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导向;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有效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是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石勇 《学理论》2013,(5):247-24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高校要成为社会文化传承的引领者、先行者,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结合高校各类活动建设专题网站、及时掌握大学生最新网络思想动态等途径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资本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思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维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扩张需要文化的辅佐,文化发展需要资本提供动力,这既表现为资本的文化逻辑,又表现为文化的资本逻辑,两者在发展逻辑上呈现出相融共生的特点。必须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由资本掌控的,即它是以资本为原则的,资本逻辑就是它的发展逻辑。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宰制文化,必然导致社会陷入普遍的异化和拜物教之中,人的精神意义和生活价值也会随之物化。因此,随着文化权力的终结,资本权力也将终结。以追求意义建构为目的的文化,完全可以在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中为人类的存在和价值赢得空间。但是,文化的资本逻辑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永远只能做资本的"奴仆"。只要"资本"主导整个社会,资本主义要真正实现自身的超越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正确审视资本与文化的关系,在制度的层面为其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是指导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纲领。基于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与学者们在此方面的研究,探析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如下:大力培养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的建设力量,拓宽教育渠道;提高网民自制力,加强网民的自身建设;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浅谈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社区卫生文化的内含的特征,提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是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和保障,是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社区卫生人员和社区群众的共同需要,并提出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给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高校一定要乘势而上,采取正确得当的策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同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应进一步丰富高校文化内涵,提升高校文化品味,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品牌和文化软实力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4)
近年来,虽然郭营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伴随之发展的基础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文化活动场所缺乏,远程教育接收站、图书室等不完善,文艺骨干队伍、健身运动等方面也与村民的要求相差甚远。加强郭营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如下:加强宣传文化教育;加快村庄文化网络设施建设;改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和设置方式;制度上保障村民文化权益;送文化下村;普及网络知识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3)
网络文化是一种应运而生的新型文化,其作为资源的特性已经在经济社会中逐渐发挥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动摇,坚持优秀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推进,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加强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形成社会化管理格局。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关于网络文化的法律法规,不断提升网络文化技术水平,为网络文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居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村改居"社区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社区,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抽样调查表明,"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社区文化形式单一,质量不高、参与意识淡薄、发展不平衡等不足。加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应该从社区和谐文化理念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的可持续性、社区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和网络媒体已成为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争夺的"高地",应该重视其在我国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强大引领功能.面对西方信息和网络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维护我们的文化利益,确保我们的文化安全.为此,应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党和政府的法制管理和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注重对网民的教育和疏导,加强网络行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付杰 《学理论》2010,(2):162-163
大学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需要导入CIS体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明确办学理念,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构建有活力的对内对外识别系统,建设富有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办好能满足社会经济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0)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动权,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民族自治地区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管理也要进入新的模式。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行政文化具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模式的发展的意义,相比发达地区,民族自治地区行政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也影响了民族自治地区行政文化的建设,这不利于行政活动的实际效果。重视和加强民族自治地区行政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人的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是文化发展的目的与旨归。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其所肩负的文化使命的高度自觉。以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以文化的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发展质量的指标,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文化强国建设,要提升文化自觉,推动文化自立,重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