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府改革30年:特点、问题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自1982年以来的30年间先后进行了六次政府改革,体现为被动适应、政府主导、渐进调整、利权纠葛、合并消减、循环反弹等特点.与之相应的是,暴露出急功近利、主体单一、缺乏系统、忽略本分、方法简单、轻视法规等主要问题.为此,要从高瞻远瞩、协同并进、统筹规划、追问自我、多管齐下、依法改革等六个方面着手化解上述问题,使中国政府最终成为稳定有序、合理民主、开放有效、廉洁公正的政府.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管理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认为,有限政府是市场经济对政府角色的具体定位,要实现有限政府的目标模式,需要适时进行政治管理行为模式的调整与改革.即实现:在治国方式上,从政策治国走向制度治国;在权力更新机制上,从选拔制度走向选举制度;在党政关系上,从以党代政走向党政分开;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从“大政府、小社会”走向“小政府、大社会”;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从高度集权、服从中央走向地方分权、基层自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动力在于政府改革。政府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 ,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交汇点。打造“强势”政府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改革开放、社会建设以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内涵,积极从民主制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邓聿文 《团结》2012,(2):38-40,44
何为转型陷阱今年以来,转型陷阱一词开始在学界兴起,这一概念是由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提出来的。孙教授在其为主笔的清华大学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中,正式提出转型陷阱说法,以别于近年在中国学界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之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现在进入一个两难状况,一方面是内在动力不足,需要有扩张性的政策来支撑增长速度,但另一方面,货币超发的困境后果已经显现。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走出上述的两难困境呢?在我看来,就是长期和短期结合起来,把标和本结合起来治理。  相似文献   

7.
布坎南的政府失败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 ,他的政府失败理论是其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布坎南认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败问题是现代西方社会面临的种种困难的根源 ,而政府失败表现为公共决策失误、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的扩张和政府的寻租活动。因而 ,救治“政府失败”的对策首先是限制国家权力的增长 ,如提高社会民主程度、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及进行宪制改革 ;其次是减少福利国家的浪费 ,如进行财政立宪、税制选择、平衡预算、限制税收支出及调整货币政策。布坎南的政府失败理论对于我国政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搞好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弄清楚改革的出发点、难点和重点,才能坚定改革的信心,才能清楚改什么怎样改的问题,才能预见改革中会遇到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克服措施。本文针对前三次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未来十年,在继续完成市场改革任务的同时,积极而慎重地推进政治改革,既是未来中国改革的主题,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和每个公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打破阻力,奋力过关,才能实现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两种可能的前途严峻地摆在前面: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国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利益及利益变化、建立政府与社会和谐关系、实践的变化等是行政改革的动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是手段,其直接目的是维护政权稳定,即政府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发展民主政治。中国行政改革的未来走向是:在改革的方式上,继续采取渐进式的行政改革;在改革的方法上,坚持行政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在改革方向上,将是实现真正的民主行政,发扬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透视全面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发展是社会内部多种动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社会发展动力是多元性的一个系统。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决定了作为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改革也是全面的 ,不能单独在某一领域中进行 ,必须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在五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政府运行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从整体和长远来看,改革仍未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下一步,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应对体制、机制进行实质性改革。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经济、行政和政治的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当前我国社会的矛盾问题看,后者更具有根本性.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矛盾以及管理体制自身的不和谐.为此而进行的创新和改革就应当是一个微观创新和宏观改革相结合的方案,是一个行政改革与政治改革并举的方案,是一个党的领导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兼顾的方案.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战略布局,即为建立民主财政体制,减少行政层级,重构政府间关系,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探索党政分开体制,完善制约权力体制.只有这种意义上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保证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得以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开放的突破在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源于人类处于满足生存资料需求和发展资料需求不同阶段对于"计划"与"市场"的诉求不同。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逻辑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有效治国理政、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研究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应牢牢抓住职能转变这个重点和关键,通过重组政府职能体系,构筑社会经济中介服务组织,规范行政行为,维持经济秩序等方面的工作实现职能转变;同时在转变职能的前提下进行机构改革。最后本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县级政府转变职能和进行机构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并把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新一届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一、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于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1998年进行…  相似文献   

18.
胡敏 《瞭望》2018,(17):29-30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而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贯穿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19.
张岩鸿 《求知》2006,(7):9-11
地方发展的方向与水平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与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府改革会激发地方发展的活力,否则,则会抑制整个地方发展的生机。而要设计规划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政府改革方案,核心问题是理清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因为地方政府改革的实质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所承担的各项职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借鉴具有管理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事务悠久历史和丰富实践的国外政府改革经验,可以使我们在地方政府的改革中少走弯路,尽快通过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20.
正从"量的改革"到"质的改革"。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改革,除了十四大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其余的历次改革基本是单项性的改革,不少只是关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比重的调整,也就是说基本上属于"量"方面的改革,对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没有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导致产生一方面只要遇到困难和问题,都把原因归结为"体制"问题,另一方面却在"体制"改革上进展不快。这是因为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