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惊闻赵副市长突然被“双规”,纪委已对他涉嫌贪污受贿案进行调查,据说问题非常严重,前天早上刚上班。我就被叫去谈话,长达三个小时之久,现在想来,还是心有余悸。谈话中他们多次问及谁与赵副市长平素交往密切.也提到了你的名字,看来,迟早要找你谈话,所以我急急修书。将有关情况嘱咐于你。  相似文献   

2.
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 我给小平同志担任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 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唯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3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  相似文献   

3.
彭斐 《党员文摘》2008,(12):26-27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这样一段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元,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的。至今.这段话在“傻子瓜子”的包装和创立者年广九的名片上仍然保留着。  相似文献   

4.
个性,似乎被赋予诗人的时候居多,而赋予诗本身的时候较少。其实,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谈诗的个性多多益善,而谈论诗人个性的越少越好。我认识诗人昌耀的时候,几乎看不出他有什么个性。与他的谈话也是非常朴素平凡的,  相似文献   

5.
朱静轩 《湘潮》2013,(5):31-31
习仲勋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两次会见我的情景以及他朴实、慈祥的形象、体贴而随和的谈话常常浮现在我面前,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我与乔木同志相识于 1974年,在后来的年月里曾多有来往。他年长我24岁,我心中一直视他为师长,他的博学、睿智、谦逊、平易近人,简朴的生活,尤其是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令我十分敬佩。时间飞逝,转瞬乔木同志离开我们已经 8个年头了。往事萦怀,心绪难平。爱写此文,以抒怀念。 乔木邀我谈话 “九一三事件”后,小平同志出来工作,大张旗鼓地搞整顿,他让乔木同志出来主持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并要他了解思想、文化界的情况,于是乔木要找一些同志谈话。萧卓能是我多年的朋友,“文革”中我们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那时我与卓…  相似文献   

7.
雪中送炭     
《党史天地》2009,(6):87-88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李先念面对30万国民党大军对中原军区的分割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和超常胆识,率中原军区的将士们,咬紧牙关,奋力支撑。他仍象平常一样谈笑风生.多次在团以上干部会和小范围的谈话中指出:有五六万久经考验的党领导的军队存在.任凭狂风暴雨,都奈不了我何。国民党部队再多,他包围我们,总不会像围城墙那样把人摞起来吧?  相似文献   

8.
跟几个朋友看电视谈话节目,主角是一位被男友打伤的女孩子。主持人问:“为什么这个男人打你不只一次,你还跟他在一起”“因为我觉得他需要我,没有我,他会死。”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你好! 我校一位年轻教师性格直爽,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教学效果较好,过去曾向党组织提出过入党要求。最近,我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找他谈话,想培养他为入党积极分子,刚涉及入党话题,他竞脱口而出:“入党有什么好处?”接着解释道:“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尽力把学生教好,对得起人就行了。入不入党没什么,反正是教书,不入党反而省事。”听了他的话,我有点震惊,平时我们关系不错,看来他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实在话。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高中毕业后回乡的青年.回乡后就向村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此后.我一直积极靠拢党组织。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可这两年。我看到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的富裕户很重视.经常找他们谈话,很快他们中的有些人就入了党。相比之下。书记却从没找我谈过心。我曾主动找书记要求汇报思想。他却说没时间。前些天,我从党刊上了解到.有些地方正在开展“双向培养”工作,提出:把富裕户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富裕户。把党员富裕户培养成村干部。对此。我感到有些迷茫。我虽然还没成为富裕户,但我在努力搞好生产经营.是不是像我这样不是富裕户的村民入党就没希望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出生在远离湘潭县城50公里的乡村韶山冲,自幼便对湘潭的城区产生了向往。这在他1936年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便提到过: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对学生要求苛刻的人,他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10岁时曾经逃离学校,我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大致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什么地方的山谷里。我流浪了3天,最后还是被我家的人找到。我这才知道这次旅行只是在兜圈子,走了那么久,离我家大概才八里路。毛泽东何时第一次到湘潭,现在已见不到记载,很可能就是他到湘潭当学徒的时候。仍然是在那次谈话中,毛泽…  相似文献   

12.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三谈用人之道卫庆国我有位好朋友是个中极领导干部,因为一些说不太清楚的原因,被"晾"了一年,最近组织上又决定启用他。走马上任前,上级领导找他谈话,临结束时,问他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回答说,有困难我自己想办法克服,提十个八个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岩 《党史纵览》2010,(11):43-43
1955年.王金水从南京总高级步校毕业.来到贺龙身边担任副官.不久就碰上部队评衔。王金水原来就是正营级.毕业时学校建议将他调整为准团级,授少校军衔。对此,他心里是很满意的。快到评衔的时候。贺龙找王金水谈话.诚恳而又直率地对他说:“你还年轻,军衔、级别都不宜定高了:定高了容易骄傲.骄傲就会脱离群众。一旦脱离群众.衣服穿不烂.群众就会把你的衣服指烂。我看按正营授大尉衔就行了.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10,(9):70-70
孙某向我借了2万元钱,到期未还。现实中借钱人不认账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防备万一,我将他约至一家餐厅,并将我们两人吃饭时的谈话录了音。他在这次谈话中承认向我借款的事实,并请求宽限他一段时间。事后,我再也找不到他了。我越来越不安,打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请问,我私自录音的内容能作为证据?  相似文献   

15.
肖茂修 《世纪风采》2010,(10):47-47
早在大前年,省委领导找我做退休谈话。他勉励我:虽然退下来了,但作为党的干部,思想不要滑坡,情绪不要失落,休养莫忘修养,要活到老,学到老,好好为省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同志服务。最后,他叮嘱我:退休莫“退修”啊!  相似文献   

16.
援助热线     
谈话录音能作为定案证据吗我和高某是同事,平时关系一直不错。高某喜欢买彩票,但由于最近资金紧张,他经常找我要我帮他垫钱买彩票,我不好意思拒绝他,到现在我已经帮他买了近万元的彩票了。我多次找到他,要他还  相似文献   

17.
正编辑同志:我爱人是一名基层单位的领导。前不久,他单位的一名职工在工作期间用办公电脑观看综艺节目,被暗访的县纪委工作人员发现,因此受到行政警告处分。我爱人因为负有领导责任,被组织上进行诫勉谈话。这些年,他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多次受到市县表彰,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自从组织上对他进行诫勉谈话之后,我公公、婆婆的心情一直很低落,担心他的事业受到影响。请问编辑同志,党员干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会被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属于组织处理吗?会不会影响表彰、提拔?  相似文献   

18.
朱楹 《湘潮》2008,(5):12-14
1975年1月,粟裕找我谈了一次话。那是国务院业务组(国务院业务组成立于1967年初,因当时几位副总理均不能工作,周恩来总理又太忙,故经毛泽东批准成立了国务院业务组。业务组协助周恩来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业务组成员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组成的国务院办公会议成员,粟裕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的工作已经结束,他即将回到军队工作之际。谈话中,他征询我愿不愿意继续留在他身边工作,帮他整理过去作战指挥的经验和体会。我回答说只要首长这里需要,我愿意继续在首长身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北京支部生活》2007,(5):66-67
我有一个朋友从事财会工作,贪污公款3000多元,单位领导听到反映后找他谈话,他如实交代了自己的问题,并且退回了贪污的公款,又在家人的陪同下向检察机关做了交代。请问,他这样做是否属于自首?  相似文献   

20.
一1978年9月13日,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他没有直接返京,而是在东北三省停留了约一个星期。他先后视察了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发表了5次重要谈话。这就是邓小平著名的东北谈话。其后他在经停唐山和天津时的讲话,也体现了东北谈话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