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党史纵览》2014,(1):54-55
"一纲四目"影响台湾当局1960年后,美国一方面加强与中国政府的接触,另一方面又向台湾当局施加政治、经济压力,继续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美蒋矛盾加深扩大。毛泽东认为这是开展对台工作的好时机。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经与周恩来研究商讨后。  相似文献   

2.
纺织品产业是工业革命以来最早发展的产业,受到各国的重视和保护。台湾地区纺织品贸易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约占台湾纺织品出口值的三分之一。美台围绕纺织品贸易谈判的过程漫长而琐细。台湾当局在两岸分离、依附于美的历史条件下,就纺织品贸易与美国进行的谈判历程充满艰辛。1971年,美国得以在东亚地区与台湾首先达成协定的原因就在于美台纺织品贸易谈判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局势的演变对于美台双边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美台纺织品贸易谈判受"联合国席位"、"冲绳归还"等多重因素的掣肘。日本在与美国纺织品贸易谈判过程中止步观望,客观地将台湾推到台前。台湾对美国的依赖降低了其纺织品贸易谈判的筹码。美国政府以台湾为切入点,将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贸易谈判逐一解决。当美台在经济领域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在政治上处于劣势的台湾当局,虽做出诸多努力,也只能别无选择地作出让步。  相似文献   

3.
1959年西藏发生武装叛乱,蒋介石认为这是"里应外合"反攻大陆的绝佳机会。为此,其一方面抛出处理西藏问题的"民族自决"方针,企图以此为筹码拉拢西藏叛乱集团;另一方面,则积极劝说美国支持台湾"援藏"计划。但双方对蒋介石介入西藏问题均持冷淡态度,达赖喇嘛甚至一度拒绝与台湾当局合作,这使台湾当局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而美国在拒绝与台湾合作的同时,企图压迫台湾当局发表支持西藏"独立"的立场。为避免牵涉"主权"问题,台湾当局坚持不能将"西藏独立"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并为此多方斡旋,客观上压缩了西藏问题的国际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1969年初,尼克松当选美国第37任总统后,其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这使一直视美国为“靠山”的台湾当局深感不安。为此,1970年4月,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出访美国。为保证他在美国的安全,美、台安全部门设置了内围、中围、外围三重警网。但蒋经国在纽约的布拉萨大酒店门前仍遭枪击,险些丧命。欲知详情,请看《蒋经国访美历险记》。  相似文献   

5.
王鑫宏 《世纪桥》2010,(1):57-59
自国民党退守台湾到2000年走下执政舞台,台湾当局负责大陆事务的机构几经变动。退台初期,台湾当局的大陆事务几乎由国民党一手包办,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探亲后,为了适应新的两岸关系,开始调整其大陆事务机构,九十年代最终形成了多层次的大陆事务体系。而台湾当局大陆事务机构的变化也反映了几十年来两岸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1955年初台湾地区的局势自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后,美国就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美国的海军和空军在台湾设立了基地,美国的军事顾问训练台湾的军队,美国还给予台湾当局以巨额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月到1954年6月,总额超过14亿美元。195年2月12日,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缔约国的领土”遭到“武装攻击时,双方应采取“共同行动”。条约还把所谓“领土”规定为台湾与澎湖列岛,同时又可扩及除台湾、澎湖以外经美台双方“共同协议所决定的其他领土”。为…  相似文献   

7.
过家鼎 《湘潮》2008,(4):41-45
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联合国即应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然而,在美国的操纵下,解放后的22年中,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为台湾当局所窃据。  相似文献   

8.
电子合同中未成年人的电子缔约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电子合同缔约主体资格的关注。由于电子合同缔约过程的特殊性,未成年人在缔约制度中不应享有与传统合同中同样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9.
1958年8月23日,我军炮击金门后,美国和台湾当局最关心的是如何对金门岛进行补给。炮击前,台湾当局为维持对金门的供应,每天都以大型登陆运输舰船进行昼夜补给。炮击后,为了维持供应,减少损失。只好把白天运输改为夜间锚地卸载。但是,我驻闽海军部队立即给它来了个"大炮欢迎、鱼雷  相似文献   

10.
中美之间在反恐、地区安全等共同利益需要以及台湾当局的台独趋势愈演愈烈,迫使美国将长期奉行的"战略模糊"政策转向相对"战略清晰"政策."战略清晰"政策难以遏制台湾当局继续搞"事实台独",但有利于中国把握反对"事实台独"的主动权.随着美国支持"台独"的国家利益空间日益缩小,中美两国共同遏制台湾当局搞"制宪台独"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黎余 《红岩春秋》2020,(3):40-45
20世纪20年代初,四川团组织发生了一起严重政治事件"潘吕缔约",由此引发了团中央对四川团组织的整顿,成为四川早期团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本文以"潘吕缔约"事件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档案,探隐索微,再现四川早期团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与新生。"潘吕缔约"事件与四川早期团组织的政治生态"潘吕缔约"中,"潘"是潘学海,曾是重庆地方团的团员,后来在南川县工作;"吕"是吕超,国民党在四川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局决定拒绝北京奥运圣火入台,创下奥运史上拒绝奥运圣火入境的首例。至此,体育已不单单是与政治无关的体育,而是政治体育或者体育政治。一、政治干涉体育还是体育干涉政治?  相似文献   

13.
1961年美台当局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面临失败,肯尼迪政府力图改取“重要问题案”,蒋介石坚持沿用“延期审议案”。紧张的交涉引起美台关系的危机。深层原因涉及肯尼迪酝酿调整对华政策。肯尼迪最后向蒋介石作出必要时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秘密保证,并以美国利益的重大让步,换取台湾当局接受“重要问题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局拟再度限缩大陆配偶入台配额,大陆配偶依亲居留每年限制在1.2万人,长期居留从原本不限改为每年7000人,定居从每年6000人缩减为4500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曾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个陈香梅."可见陈香梅知名度之高.半个多世纪以来,陈香梅以一颗赤热的中国心,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关心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往.她先后担任了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的顾问,在改善中美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接受邓小平的邀请访问北京,并受命带着宋庆龄给妹妹宋美龄的亲笔信,多次往返海峡两岸,促成台湾当局批准去台人员回大陆探亲,从而打开了海峡两岸交流的大门,深受海峡两岸爱国者的称赞.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曾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个陈香梅。”可见陈香梅知名度之高。半个多世纪以来,陈香梅以一颗赤热的中国心,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关心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往。她先后担任了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的顾问,在改善中美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接受邓小平的邀请访问北京,并受命带着宋庆龄给妹妹宋美龄的亲笔信,多次往返海峡两岸,促成台湾当局批准去台人员回大陆探亲,从而打开了海峡两岸交流的大门,深受海峡两岸爱国者的称赞。陈香梅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和中美经济文化交流奔波忙碌的间隙,常常抽空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为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不懈努力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 ,并不断完善对台政策 ,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一 )进一步明确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定位 ,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 ,揭露台湾当局不断变化的形形色色分裂和“台独”言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①。90年代台湾问题的解决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一方面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超强 ,中美当年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战略合作基础被严重削弱 ,曾经为遏制苏联而形成的一定意义上中美战略盟友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何柳 《学习月刊》2011,(12):30-3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相继出台和颁布了多项对台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两岸各项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了重大步伐。本文对这30年间的对台政策进行简单梳理,旨在考察其对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及两岸关系造成的影响。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发展(1979-1986年)  相似文献   

19.
李卫国 《求实》2006,(Z3):78-79
缔约过错责任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民事责任形式,对于维护缔约过程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制度,本文拟通过对缔约过错责任的概念、法理基础、构成要件、赔偿范围等作些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契约为视角的企业理论,通过对劳资双方缔约原因、缔约内容和契约内的剩余权利归属的详尽分析,深刻揭示了企业起源的内在动因、企业契约的本质及运行方式,展现了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