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报告想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日中战争,论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太平洋战争与日中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是日中战争的延伸。第二,在日本的战争指导者的意识中,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依然存在着解决日中战争的重大课题。作为实例,举出1942年进攻重庆作战的设想。第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中国的战争依然在日本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实例,举出1944、1945年的打通大陆作战。第四,在中国战场上的体验,是日本人的战场体验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今天,这也是日本人对战争认识上的重要问题。一、作为侵略中国延伸的太平洋战争许多日本人认为:日本战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41年12月以后,日本同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战争,即太平洋战争。而且认为1931年以侵略中国东北为开端的日本同中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近来,围绕中日关系问题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观点。这些观点以所谓“对日关系新思维”自居,并试图以此“为中日关系求解”。其主要观点是: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就随他去,叫喊多了,没有什么效果;日本的富强是亚洲的骄傲;日本要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是正常的诉求,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向赵薇泼粪等事伴表明,中国存在着“极端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等等。对于上述观点,大有可质疑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近年来似乎发生了巨变: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奖,张艺谋和陈凯歌等人成为国际知名导演,被邀请做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但是,我们在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总体相比时,却会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事实上,中国电影是异常单调的,除了张艺谋和陈凯歌等人所搞的“新东方电影”之外,基本上是靠几部喜剧性的贺岁片撑门面。这种单调反映了中国电影导演视野的狭隘,暴露出他们电影观念的欠缺。当代世界电影已经至少具有四种视野:一是意识形态视野;二是文化视野;三是人性视野;四是生态视野。这四种视野对应着四个层次的电影境界。综观全球电影的先锋…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英健 《理论学刊》2003,23(5):30-34
全球化在日益突破民族国家边界传统阻隔的同时 ,也强化了民族对自身的认同 ,并促成了民族主义在当代的兴起。从一定意义上说 ,民族主义既表现为一种运动 ,也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 ,而作为观念形态上的民族主义具有辩护、激励、规范、整合、凝聚等意识形态的功能。为了实现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上述功能 ,需要构建一种体现具体的普遍性、合理性、平等性、包容性等特征要求的先进的民族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置中国及亚洲近邻和日本国内各界的强烈反对于不顾,于4月21日再次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其意图无疑是迎合日本政治舞台上的一些极右政治势力,因为这股势力掌握了大把选票,能够决定自民党今后能否继续执政,同时迎合日本国内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潮。日本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如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社会不稳定和国际地位下降等。因此,日本国民有一种求变的心理。这当中一个明显的求变心理就是大国心理,日本要做政治大国。这是日本民族在跨入经济大国门槛后,不甘屈居国际政治侏儒而对国家的重新定向。  相似文献   

6.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具有长期和复杂性的特点,各种反动的社会思潮不会因社会形态的改变而消失,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也没有完全消灭,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国际反华势力对我遏制、“西化”、“分化”仍在进行。因此,这场斗争的实质就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种表现,我们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但更要毫不妥协和退让。为夺取这场斗争的胜利,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为美元而战,这就是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  相似文献   

8.
一、最近关于日中战争的论调确立并向世界表明日本国民对日中战争的共同认识,这是日本国民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一)关于重新评价“大东亚战争”的论调关于日中战争及太平洋战争虽然国际上已经有了定评,但是最近在我国明显地出现了企图重新认识或认为应该重新认识的动向。当然,“重新认识”战争的议论,并不是现在突然出现的。早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时,就已经潜伏着对它的批评。林房雄的“东亚百年战争”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1964年番町书房刊)是于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这种史论一直把从慕府末年到“大东亚战…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请您谈谈对甲午战争的看法。刘亚洲: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两个国家命运的战争,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再往大处看,它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一是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是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10.
按照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在三方面进行比较:对现代产权的认识和处理;对现代国家能力的重塑;对现代工业社会下国民意识形态的取向。在这三方面,日本的明治维新做的比洋务运动都要深入,两国的改革也就在这三方面的比较中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两国在这三方面的表现,深层次上都是对各自国家的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的反抗,最终日本对传统的路径依赖实现了突破,而中国却陷入了更深重的灾难中。  相似文献   

11.
1987年7月,中国和日本部分历史学者在日本京都和东京举行了《卢沟桥事变50周年日中学术讨论会》。在京都的讨论会上,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作了题为《近代日本历史上的日中战争》的学术报告,系统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战败之前的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极端军国主义国家。军国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在国际关系上迷信武力,崇拜战争和杀戮,凭借军事手段对外侵略扩张,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奉行军国主义的国家野心勃勃,肆无忌惮,甚至企图以武力征服一切异己民族。因此,军国主义既是一种反动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是一种反动的对外政策取向。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可溯源于16世纪末丰臣秀吉侵朝征明的战争,到了德川幕府时代,更是普遍影响了一般民众,明治维新之后有愈演愈烈之势,至二战期间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肆虐范围之广、罪恶程度之深,无有…  相似文献   

13.
《南方周末》刊登对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教授吴建民的访谈文章。摘登如下。记者:您怎么看民族主义情绪对大国地位责任的影响?吴建民:任何国家崛起的过程中,都有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的阶段。民族主义情绪,成分上来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无可非议,另一个成分就是排斥他人,这就不对了。  相似文献   

14.
(一) 5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重大损失。对此,1972年日中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签署的联合声明说:“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族主义一般内容及表现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和实践活动,它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意义,民族主义往往从本民族的认同、归属、感情出发,追求单一民族利益,并把本民族利益作为处理族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民族主义有不同的功能,它一般具有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族自决权的进步和革命性的一面.但民族主义如被少数极端、激进、狭隘、排他的民族主义者利用.则会起破坏国际社会秩序的作用,因此,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必须把它置于具体历史环境和条件中.民族主义在战后世界历史上曾有过两次高潮,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受到削弱,亚、非、拉各大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开展了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因此,她始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六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这一时期有几十个国家先后独立,成为国际社会独立一员,丰富了国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向和国家文化安全。唯物史观是从多重意义上阐述意识形态的。其中,虚假意识、阶级意识、观念上层建筑这三种含义上对把握意识形态理论有着决定性意义,反映出唯物史观基于实践要求对意识形态性质及结构的全面理解。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更加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意识形态建设做统筹设计,从整体上把意识形态的三重逻辑在实践中有机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体系,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理论掌握群众”的目标,而意识形态社会化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产生的必然过程。意识形态社会化内在蕴含了知识生产、价值观塑造和制度构建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可以概况为:通过知识生产提供一种规范性的解释框架,奠定规范社会认知和行为的思想基础;提炼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并使其成为社会大众的精神信仰;再通过制度构建的方式为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整合提供结构性的保障机制。新时代,应当遵循意识形态社会化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张的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它切合处于急剧转轨过程中俄罗斯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心理。俄共主张恢复苏联但否定其高度集中的国家政治模式,以及宣扬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其出发点是国家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本位的民族主义,它旨在重振民族精神、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用公理来反对强权,超越西方帝国主义形态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大同"理想传统,吸收现代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提出依靠民族主义实现复兴,而复兴之后采取世界主义的取向并发扬中国传统文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关怀及其平衡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