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及民事执行规律,检察权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正确定位应当是:与法院执行权形成合力对抗和抵御外部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充分发挥检察权的监督权能,缓解、破解"执行难"困境;加强对当事人执行权的救济,对于法院怠于执行行为及关系到当事人实体权益的最终裁决依申请予以监督;对于发现的执行人员职务犯罪行为,则依法启动刑事诉讼程序。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应当是有限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尽量避免以抗诉的形式出现,可以采用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进行监督纠错。民事执行中检察权的配置应包括再审建议权、检察建议权、纠正违法行为权、调查权和其他保障性权力等。  相似文献   

2.
司法规律与检察权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下司法体制改革的语境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的司法规律,按照司法规律要求,科学合理的配置检察职权,推进检察体制机制创新,对促进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建雄 《法学杂志》2008,(5):74-76,94
按照司法公开、司法平等、司法制约、司法求是、司法效率等规律要素,强化检察一体的领导关系,推进检察民主实现方式,改善刑事诉讼控辨格局,健全客观义务保障机制,完善诉讼监督和自身监控权能,优化检察权决策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行检察权的配置由于忽视结构性权力的合理构建,造成检察权的结构性脆弱,进而导致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在实践中的弱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只有进一步合理配置检察权,才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为此,在司法改革中应当注重对检察权结构的充实和完善,根据结构性权力的要求科学配置检察权。  相似文献   

5.
郑必文 《中国司法》2006,(10):93-95
从现代各国的体制看,检察官一般归属于政府系统,然而,确定检察官是单纯的行政官员的国家很少,普遍认可检察官具有双重的属性,只是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倾向性。有的国家倾向于检察权是司法权,检察官是司法官,如德国、意大利;有的则倾向于是行政权和行政官,如美国;日本的检察制度虽然受美国法的影响,但检察官在任用资格上与法官一样,总体上讲德国法的特征仍然很明显。西方检察权的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所构建的政体对国家权力配置进行的立法、行政、司法的分立与平衡来实现监督和制约。三大权力互不隶属且处于平等地位。而我国的宪政体制,是…  相似文献   

6.
不同政制的国家赋予检察权不同内涵,其根源在于不同的法律思想产生不同的司法体制架构。界定检察权的根本属性必须从一个国家的宪政理论与实践出发,依据本国立法实际与司法实践科学加以认识。无论是三权分立体制框架内的检察制度,还是议政合一的政治体制框架内的检察制度,某种正当性社会需求的满足是载现检察制度固有功能、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民事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法律监督权,民事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包括民事检察权行使的目标、对象与范围、方式与效力。民事检察权在诉讼过程中形成了民事检察权与诉权、民事检察权与审判权、民事检察权与当事人的自救权利、民事检察权与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民事检察权与职务犯罪侦查权等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成 《法制与社会》2013,(12):150-151
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内涵,学术界对检察机关给出的解释提出了诸多质疑,检察机关仅能诉诸国情,而这些质疑的悬而未消必然会阻滞我国检察理论的发展,进而增加检察制度改革的风险与成本。本文在阐述了比较解释"法律监督"内涵的可能性后,主张通过历史解释与比较解释的方法,用大陆法系国家的"国家权力之双重控制"来解释我国检察权"法律监督"功能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莉 《人民检察》2011,(5):16-21
民事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法律监督权,民事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包括民事检察权行使的目标、对象与范围、方式与效力。民事检察权在诉讼过程中形成了民事检察权与诉权、民事检察权与审判权、民事检察权与当事人的自救权利、民事检察权与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民事检察权与职务犯罪侦查权等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谢小剑 《法学论坛》2005,20(2):117-123
公诉审查程序以防止无根据的追诉和审判,防止国家公诉权滥用,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为要.但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迅速审判的权利.因此各国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省略公诉审查程序.目前我国任何案件进入审判程序都必须经过审查起诉程序.因此,应当规定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案件,如果证据确实充分且犯罪嫌疑人同意简化公诉审查程序的,经检察机关同意,可以省略审查起诉程序.  相似文献   

12.
侦查权和公诉权是国家在刑事诉讼中的两项重要权能。就其性质而言,侦查权和公诉权都是承担追诉犯罪职能的公权力,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由于侦查权和起诉权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且各自的程序任务不尽相同,因而两种权力在服务于刑事诉讼目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分歧,甚至有相互冲突的情形,从而导致程序效率的消减。因此,在刑事诉讼中适度衡平侦查权和公诉权的权力配置,既是程序科学运行的技术性制度安排,也是防范权力滥用的程序法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诉裁量权视野下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虹 《行政与法》2010,(10):73-76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世界各国普遍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公诉裁量权。撤回起诉权是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的权能范畴。检察机关享有撤回起诉权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为司法实践所需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权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美蓉  甄贞 《法学杂志》2012,33(1):127-1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社会交流频繁,特别是受美国制度影响,一直有将检察官行政官化的呼声。但是,从检察制度的历史渊源以及各国检察官类型的比较研究可以得知,纯粹行政官化的检察官并不契合我国社会。我国应将检察官定位为司法官,并仿效大陆法系国家,给予其充分的身份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虽然我国的申诉制度一方面肩负着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另一方面却是滞后的理论研究和混乱的申诉秩序。不过,"申诉"被限定解释为检察申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能使我们重新认识我国的检察申诉制度和检察申诉权的运作,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现行的申诉制度,以更好地发挥申诉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孝清 《法学研究》2010,(2):123-135
将英文中的“public prosecution”翻译为“检察”,是因为西方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机关均具有监督属性,且含义与我国历史上的御史制度有契合之处。以公诉为主的职能、监督的属性、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目的、国家与社会公益代表的身份,四者共同构成“检察”的内涵。如果将检察内涵中的四个要素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就有可能在理论或实践上出现谬误。  相似文献   

17.
刘拥 《法学杂志》2012,33(1):156-160
经济法责任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以及责任承担方式,经济法责任的实现机制主要是行政执法机制和诉讼机制,公益诉讼符合经济法责任社会性的要求,与经济法责任的实现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传统公诉权在我国长期被认为专指"刑事公诉权",客观上阻却了现代公诉权的拓展。随着现代法律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加强,传统公诉权制度日显单薄和不足。因此,建构现代公诉制度不仅是公诉权在具体制度中的应用和拓展,而且更加有利于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进而更好地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实现经济法责任。  相似文献   

18.
刑事自诉制度重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刑事自诉制度是随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而建立起来的。应当说 ,中国的刑事自诉制度的立法初衷是美好的 ,但是在具体的司法实践操作中 ,这种制度已日见其弊端 ,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权力的不合理分配。要解决司法权力的合理分配问题 ,在于加强检察机关由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职能 ,而这一点正是重新构筑新的刑事自诉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冯军  韩文成 《河北法学》2003,21(4):19-23
在刑事诉讼中,我国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是一种“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理论一直认为这种关系模式对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有着积极的 保障作用。但是,从这种模式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尚有许多不足和缺陷。有 学者主张建构一体化的检警关系,但是也有学者予以反对。我国目前的司法资源决定了一体化 只能作为检警关系改革的远期目标,而近期应当在坚持原有模式的前提下谋求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检察权的本质属性应为法律监督权,对检察权“行政权说”提出质疑。法律监督权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对全部检察职能都可以作出法律监督权的解读。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制衡论,宪政基础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一府两院”制及宪法对检察机关性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