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沉默行为是指在处理个人与他人或者社会关系时,既没有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也没有加害于他人或社会的道德行为。这种行为具有鲜明的无作为性、自利性和滑动性。它具有较为可怕的社会危害。因此,要对其进行深刻思考和分析,并对其作出积极的引导,使道德沉默行为逐渐转化为道德高尚行为。  相似文献   

2.
(三)判断关系当我们考察他人情况并形成印象时,我们也就面临着一项感性的任务,即决定自我的(Self)哪些相应方面适合于这种情况。以及该怎样表现自我与他人之间形成的关系(relationships)。1、自我监控:决定做什么样的人现在,我们要着重了解:自我概念经常同我们对情况的阐释产生关联。在我们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我们也使他人产生对我们的印象。这种使自己的形象与现时情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礼仪之邦”的尴尬引发了人们对文明行为的关注。文中剖析了导致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教育因素等,阐明了文明行为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之一,文明行为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体现,尊重他人的权益,承担自己的责任,是和谐社会所提倡的价值核心,从法律、制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尊重感的教育、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进行文明行为教育的建议,以构建文明行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叶芝以诗学的形态预感到了失落中心的新世纪的降临,“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路翎的小说就是这个杂乱无章世界的表征:人物复杂混乱的内心世界,不受节制的心理描写,尖税疯狂的灵魂直白,复杂无序的文本结构。路翎小说携带着强烈的青春写作的倾吐与渲泄性质,而这种渲泄的冲动与快感来自于个体生命对于生存的焦虑体验,对于苦难的切肤之痛。焦虑是感到“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而造成的人的心理状态,它是“意识到非存在是人的存在不可消除的部分,它是人的有限性定义的组成部分”。①…  相似文献   

5.
论群众工作中亲和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亲和感是一种能和他人打成一片,使人愿意接近并视如知己,以至产生的共鸣共振之感。只有建立起了亲和感,才有可能汇聚起群众的力量,使群众工作取得更好成效。而亲和感的建立,靠的是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关心、了解、融入、贴近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权",而"人道"的核心就是捍卫每个人的人权."人的宝贵与尊严"对于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当一个人强调自己生命的宝贵与人格尊严的时候,他同时应当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尊严.法律追求公正与正义,它保护某个人的生命与尊严同时,对其他所有的人施以同样的保护.一个人如果为追求自己的不当利益,公然践踏法律的明文禁令、残酷剥夺他人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那他就同社会准则、道德和秩序格格不入,法律就不能再偏袒他的生命.否则,法律的天平就会失衡,法律的不公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人们不能在口口声声追求法律公正的同时,却以杀人犯受到法律制裁时的心理感受而决定法律的取舍!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当前,我国社会工业日益发展,同时第三产业也开始兴起,后工业社会的特征不断显现,关注他人的评价、浓重的焦虑情绪和泛滥的消费文化等社会心理特征在中国社会日益突出,对青年的个性形成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占有人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由于我国民事立法对善意取得制度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理论上尚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对此普遍感到陌生,难以掌握。这种状况,不能有力地维护商品交易的安  相似文献   

9.
承诺     
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体现了君子为人处世的准则与风范。一诺千金的人可以深交,甚至在人生的抉择中可以托付终生。因为他具有强烈的现任感,他有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宽厚与仁慈。  相似文献   

10.
学界已有的定义都把隐私权局限于个人范围,甚至局限于法律范围内。隐私权可以定义为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的人格权,是个人或家庭在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要求,对个人隐私的合理支配权。当他人侵入本人的私人空间、私人事务或私人信息,如果一个正常的人认为这种侵入是一种侮辱,权利人有要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权利。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法的核心价值。隐私权保护对社会和谐有重要影响。和谐对隐私权的立法、司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之杰先锋——98”雷理中国远征行动计划,包括援建中国的3所希望小学——盘坡村小学、桃墟镇小学和闸北小学。营员们与当地的工人一道盖校舍、垒围墙。通过这种活动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协作精神、更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公益心和对他人的爱心。1998年8月通过在临沂市蒙阴县桃墟镇希望小学工地的追踪采访和与中外营员共同劳动,我感到各国营员在公益心和与他人相处方面有很多不同。由于英国营员有50人、中国大陆营员30人,而其余40位营员分别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这里仅就中英两国营员的情况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启发而不惩罚 在做某件事之前,要打好基础,以征得他人的意见或同意。在施以激励之前,必须先对人员进行启发、教育,使他们明白要求和规则,这样在采用激励方法时,他们才不至于感到突然,尤其是对于处罚不会感到冤枉。所以,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启发,而不是惩罚。  相似文献   

13.
人的价值构成 ,从层次看 ,具有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和全人类价值 ;从向度看 ,具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人的价值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对于二者的关系 ,学术界鲜见讨论 ,在哲学教学中也未能充分展开 ,因此 ,本文拟对此略陈管见。人的社会价值是指处于价值客体地位的人以自己的活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意义关系 ;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的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 ,即客体自我对主体自我的意义。由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同寓一体 ,只是向度不同 ,前者指向他人和社会 ,后者指向自身 ,因此人们通常认为二者是完全统一的 ,即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人性解放的思潮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性自由,与此同时婚姻中第三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第三人与配偶一方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严重侵犯了另一方配偶的配偶权,影响了他人婚姻家庭关系,导致他人婚姻家庭关系的瓦解,然而当下我国法律并未对配偶权以及这种侵权行为加以规定,使受害方配偶无从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社会家庭关系的稳定,配偶权的规定以及第三人侵害他人婚姻家庭关系的侵权行为应当纳入法律规制范围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一)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更要教会学生“读人”。尤其是在目前只重视读书、不重视“读人”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所谓“读人”,乃是指观察,分析,理解他人的认识过程,可简称为“识人’,其直接的目的是从他人那里获得做人的“坐标”,或把他人作为自己行为方式、思想观点的“参照点”。判别他人,学习他人,帮  相似文献   

16.
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最基本的内容,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无从诚起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要创造一种包容、宽容、和谐的环境,让每个人都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序生活中感到心情舒畅,个人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和各种事情的磨擦、碰撞,如果事事计较,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刑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是公民实现自卫和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强有力武器,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运用还存在诸多疑难争议问题,特别是对于正当防卫如何界定以及是否过当等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分歧,这种分歧实质上是对正当防卫法律性质认识上的分歧,而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当防卫在社会生活中功效的发挥,这也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值得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为适应同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对侵犯财产的犯罪作了必要的修改,修订后的刑法对侵犯财产罪的罪名设置作了必要的调整,如将贪污罪分离出去,不再作为该类犯罪的内容,同时又增设了诸如“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罪”之类的新罪名等,使刑法对侵犯财产罪的规定更趋科学和完善。本文拟对修订刑法侵犯财产罪一章增设的罪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罪”略作探析。一、概念和特征刑法第270条规定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罪,是指行为人将自己代为收藏、保管的他人的财物占为己有,拒不退还,或者将他人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论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其提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高度,从全新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他在讲话中还用相当的篇幅深刻论述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互为前…  相似文献   

20.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前,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存在、民主制度的缺乏、农业的落后、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等,引起了尖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国内外多种矛盾,给民众的心理带来严重不适,他们充满了焦虑、恐惧与不安全感,民众的心理在社会政治、经济等状况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被当时政治上的专制与动荡,经济上的混乱与畸形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普遍性的个体心理又促发成了社会心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倡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激情与自信也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灵魂,淡化甚至抹去了他们长期以来的无能为力感。正是这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又反过来影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走向,促发了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