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言论11则     
《人民政坛》2013,(3):47-47
作风转变远非朝夕之功,自上而下的严格自律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缺乏制度的保障和监督。对照八项规定狠抓落实,一方面需要党政部门建章立制,按照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督促广大领导干部树立良好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人民日报》评论《转作风不能缺制度》  相似文献   

2.
看一个机关党风政风清不清、公务作风好不好,说到底,一靠自己觉悟,靠制度约束,正如浙江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国富不久前在一次会议所说的,“着力构建惩治与预防体系框架,就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和互支撑,其目的就是通过加强自律与律,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败’和‘不敢腐败’,从而最大限度地低腐败发生率。”那么,如何切实加强党政机关公务员的“自律”与“他律”呢?我们认,必须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党要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和中共中央003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例》(试行)、中共浙江省委2003年订的《浙江省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3.
一、要从重自律转变为重他律。民主监督是强调他律,只有他律才能真正保证监督的效果。自律必须要靠他律来弥补。在当今我国国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不能只强调自律,更要强调他律。因此,人大要敢于强调他律,敢于实施监督。二、从重程序性监督转变为重实质性监督。我国各级人大在监督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青少年养成教育中的“他律”和“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合 《青年探索》2009,(1):40-42,47
青少年养成教育,可以分为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与青年的养成教育两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发展阶段。文化视角下,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重在“他律”,青年的养成教育重在“自律”。探讨两个阶段关系,以期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作用,双向运动,养成青少年良好道德习惯,进而构建青少年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的作风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决定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关系到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领导机关是关键,领导干部是重点。要遵循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四靠自律的原则,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6.
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 文明行为,文明素质,首先要靠教育,靠“自律”,但在尚未形成社会风气的时候,还必须严格管理,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等机制约束。对于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了怎么办,要有明确界定,要建立起相应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他律”不断转化为“自律”。 先进性和广泛性 没有先进性,就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没有广泛性也不行。对社会来说,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要求,应当是多层次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对象、不同行业的要求也应是不同的、具体的。提出的要求能够做到,可以鼓舞信心;要求过高,做不到会挫伤积极  相似文献   

7.
王维国 《群众》2009,(7):49-51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我们党一贯重视党的作风建设。4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淮安视察调研时指出:“周恩来同志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要坚持学习他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品行锻炼,弘扬良好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实践》2007,(2):6-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9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在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9.
文化冲突的哲学依据及化解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黎旭  董卫 《求索》2011,(9):116-118
通过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分析我们发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本质,是人类欲望或理想的冲突,理性可控信念与非理性可控性信念的冲突,非理性可控性信念,意指确信其不理性、不正义、不道德、不文明的欲望或理想能够实现的理念。文化冲突的内涵为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以及哲学观等各方面的冲突,原因是欲望的无限性、无监督性及本身的缺乏妥协性,因而形成文化自律、互律和妥协的观念并以相应的制度作保证。只有选择理性可控性信念成为心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得世界和谐交往,协作共荣。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自律与自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慧兰 《湖湘论坛》2003,16(5):70-7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主体意识的提高 ,道德的自律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 ,自律与道德发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怎样积极培育和增强主体的自律意识 ,弄清这些问题 ,对道德教育与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自律与他律“自律”(Autonomie)一词源自希腊语 ,由autos(自己 )和nomcos(规则 )二词合成 ,其原始涵义为“法则由自己制定”。道德的自律和他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创和使用的概念。康德把世界区分为两个平行的领域。与此相适应 ,他把规律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的因果规律 ;另一类是意志…  相似文献   

11.
初次见他的最深印象是衣着简朴 ,平易近人。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干部职工对记者说 ,这个从闽南农家走进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大学生 ,靠勤奋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 ,在他身上既没有傲气 ,也没有官气 ,却有着密切联系群众和严格自律的作风 ,我们都敬佩他。这就是现任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蔡炳金。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凝聚人心8年前 ,蔡炳金调到机关事务管理局主持工作。刚上任时 ,面对着职工思想不稳定 ,工作难题一大堆的局面。他认为 ,单位要搞好关键在于人心齐 ,领导要密切联系群众 ,关心群众生活 ,通过凝聚人心 ,…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如何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社会组织的监管应该是自我监管、行政监管和互律监管三位一体,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法律规范构成了连贯的社会组织健康管理机制。针对我国目前现状,笔者认为,创新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成克杰从一个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为极典型的腐败分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且应引起我们深思和警惕的,在于他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广大党员、党委班子成员的监督之外,是一个超越于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从成克杰的案件中,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到,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思想敏锐、道德纯洁、作风务实、清正廉洁,很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要主动参加党内生活,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时刻把自己置于党的监督之下。离开了这一条,领导干部就容易犯错误。为此,要特别注意接受以下三个方面的监督。  一、要自觉地接…  相似文献   

14.
聂鹏 《黄埔》2013,(6):27-29
吴荣凯身体瘦小,须发霜白,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的坐姿非常端正,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军人作风。吴老有点耳背,不由我们发问,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曹大 《湖湘论坛》2008,21(6):120-121
强化日常管理监督,确保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作风,是我们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须正视当前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庆云县工商局通过做实"三篇文章",切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为各项工作任务的持续落实提供根本保障。一是做实人大监督文章。庆云县工商局充分利用党务政务公开栏、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箱、庆云廉政效能网、庆云红盾信息网等平台,全面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内,通过健全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完善纪律作风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等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营造"务实、高效、廉洁、自律"的良  相似文献   

17.
谈谈作风     
我们通常把一个人的处世方式和行事风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称为作风。所以,一个人的作风也是他的价值观和文化修养,或者说是他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虽然作风是一个外来词,但中国人对于作风的重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统特征。中国人对于伦理道德看得特别重,对一个人的作派、作风当然看得也非常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有一个叫做“礼”的核心概念,它用这个概念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因而从伦理的角度衍生出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坚定理想信念以立德牢记根本宗旨以守德加强学习教育以明德正确运用权力以行德注重克己自律以养德完善法制规范以律德强化管理监督以严德把握用人导向以崇德营造舆论氛围以扬德坚持常抓不懈以重德  相似文献   

19.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共责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营利组织(NPO)负有社会公共责任,本文对"公益腐败"等NPO履行公共责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NPO应从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公开透明管理活动、完善自律互律他律三种监督方式、建立法人治理的董事会制度等方面构建社会公共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所谓道德,是体现在文化和历史传统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或规范,他通过个人的自律、良心和社会的舆论、监督,支配人们的品格和行为,对社会生活发挥积极的调节和约束作用。责任是人们应该做的分内事,或者是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应该承担的义务。义务在这里是指道德上应尽的责任。由二者的含义可见,我们也没有必要对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严加区分。谈到科学家(我们主要指称自然科学家,有时也包括社会科学家)的道德(或伦理)责任(或义务)时,我们要慎重地使用“责任”一词,应该厘清这个概念的复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