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诠释学真理观占有重要地位。伽达默尔以诠释学方法对艺术、历史、语言领域进行重塑,揭示出诠释学经验中所蕴含的理解的真理。即真理是理解者与理解对象在理解活动中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就蕴涵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理解、视域融合与"我-你关系"合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内容。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在伽达默尔看来是一种伦理对话关系。诠释理解、视域融合与"我-你关系"三者紧密联系,理解是一种指向善的对话活动,视域融合是一种对话的进行方式,而"我-你关系"则是伽达默尔对话伦理的基础。这三者都共同走向一种对话伦理。因此,研究伽达默尔的对话伦理思想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此在”慨念和“此在诠释学”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使哲学与人的生活世界密切关联,和人类的语言相结合,同时实现了由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到伽达默尔“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的一种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诠释学法哲学概念在德沃金法哲学体系中起到了奠基作用。德沃金系统考察了实证主义法学、习惯法和整全法在法哲学中的影响,创造性地将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思想引入法学,形成了独特的"建构性诠释"概念。"建构性诠释"概念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哲学诠释学的思想,也在法哲学领域体现出哲学诠释学理论内部的主要分歧。德沃金的"建构性诠释"在向"整全法"理论与"唯一正解"理想的发展中走向了与哲学诠释学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时间问题是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因而也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伽达默尔吸收了西方时间观中关于充实的时间的思想,提炼出自己的瞬间概念。瞬间概念将流逝的时间因素转变为人的生命内涵,一方面为伽达默尔形成历史性观念奠定了思想基础,令伽达默尔得以阐述人的历史性连贯性与现实历史的非连贯性之间的张力关系,借助于历史性的连贯性建立现实历史的连贯性;另一方面为新旧不同视域的融合提供了契机,令伽达默尔得以阐述现实历史中新时代与旧时代之间既断裂又融合的相互关系,表达自己侧重于连贯性而非断裂性的历史观。瞬间概念还同伽达默尔的历史间距、应用、效应史等观念水乳交融,为我们理解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总体思想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伽达默尔继承了古希腊的实践哲学传统,进一步阐明和拓展了哲学诠释学中的实践哲学维度,倡导实践理性,但是他在生产、技术和实践之间的区分方面,割裂了物质利益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忽视了物质生产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结合起来,探究了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对传统实践哲学的综合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弥补哲学诠释学实践观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批判主体性美学的过程中,伽达默尔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在时间中发生、开启的过程。从而将时间性概念引入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中。在伽达默尔看来,艺术作品的时间性体现在:与节日一样,艺术作品在重复中生成自我的同一性;在对作品的理解性“逗留”中,作品的接受者摆脱了外在的可度量的空洞的时间,沉浸在内在的本真时间中;这种时间性是类似于神学上的“同时性”概念,体现了“同在”(Mit—Dasein)这一艺术作品存在的本质。伽达默尔提出艺术作品时间性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批判了审美现代性对艺术作品“无时间性”的理解,是伽达默尔对审美现代性进行批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和评析了德国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效果历史”三原则中。本文着重评述了他的关于理解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相时性的观点,从而揭示了翻译不是简单的复制活动而总是带有译者自己的创造性痕迹。  相似文献   

9.
翻译能力是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诠释学所强调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为翻译能力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从诠释学角度出发,基于已有翻译能力模型和相关研究,构建法律翻译能力的诠释学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两个英译本的个例进行研究,可以对我国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和法律翻译教学研究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诠释学是哲学和哲学史的唯一的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经学研究和经典诠释的历史中,一直贯穿着诠释学的视野,而无需对西方诠释学的机械引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重新确立中国的经典,并经由诠释学的路向, 实现传统经典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诠释学上的专门术语和理论,文本本身的要素体系为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套分析的操作工具和话语体系。文本的法场域适用构成法律文本理论。法律文本理论对法律解释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法律文本相对于文本所具有的要素特征和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本所具有的比较特征上。法律文本理论吸收了符号、语境、读者、作者、意向、意义、语用等可操作的元素,从而使得法律解释学的展开可以借助于符号学、语言学、语用学、诠释学等诸多实践性学科知识和规则,从而为法律解释学方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2.
由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性和整体性,具有高度的具体性和普遍性,深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发展观"之前冠以"科学"一词其内涵不仅仅是通常意义理解的科学性———真理性,它还包含有正义性、公平性和人本性的含义。因此,理解和把握好"科学发展观"中"科学"的内涵对于我们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科学"的内涵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科技,二是智慧,三是道德,四是伦理等。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解读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理解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新起点:共青团组织应变转型和能力体系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的科学论断的丰富内涵,对于准确把握共青团新时期发展的历史定位,推进共青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共青团组织的时代选择,必须与时俱进地从十个方面实现整体性转型,加强五种能力建设,构建共青团组织完整的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借鉴伽达默尔的人本主义哲学诠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思想,分析了海峡两岸对两岸政治协商起点产生分歧的认识论原因。笔者认为,对两岸政治协商起点的设定,不应是一个时间节点,而应是一个时间段。两岸政治协商的起点应是: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后期,中国境内不同政治势力展开政治路线竞争并导致中国内战,由此而形成非和平的政治竞争延续的两岸政治对立关系。对两岸政治协商起点的设定,应达成这样一种效果,即双方能在一国两制框架内求得历史视域融合并获得重叠共识,从而促成两岸正式开展政治协商以结束政治对立、终止内战状态。  相似文献   

17.
谢晖教授撰写的《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一书以诠释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与其相关的哲学研究成果,对诠释法律现象及以之为基础的法哲学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反思,这一研究视角是目前国内法哲学界所仅见的。该书在法哲学体系架构上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其研究内容极其深入,在主要研究"关于法律之诠释"人类诠释法律的现象的同时也涉及到法律诠释现象。该书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在继承国内外各种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批判性研究和反思性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富有创新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劳动"概念作为一个哲学范畴,一直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赋予了"劳动"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深入剖析马克思"劳动"概念,对理解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外延意义重大."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是哲学解释学的代表性著作。该书不同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纯粹思辨形而上学的风格,而是将视野和主题回归到生活世界本身,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鲜活的现代哲学气息。伽达默尔在这本鸿篇巨制中从艺术、历史和语言的生活经验的三重维度去探寻比科学方法意识更为本源的真理呈现。《真理与方法》对艺术的哲学解释学阐释,其包含美学主体化倾向之批判和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意义两块内容。通过对其分析和述评,我们能够领会到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基本观点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