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深刻性、思考的全面性、鲜明的指向性、批判的针对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之一。可以说,一切涉及生态方面的理论建构都无法绕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进行言说。生态实践观作为对人类实践形态新的理论概括,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理论形态,在自身理论建构的过程中,应注重借鉴和吸收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在思维路径、理论诉求和理论特质上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深刻性、思考的全面性、鲜明的指向性和批判的针对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之一。可以说,一切涉及生态方面的理论建构都无法跳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而进行言说。生态实践观作为对人类实践形态新的理论概括,作为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理论形态,在自身理论建构的过程中,应注重借鉴和吸收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以在思维路径、理论诉求和理论特质上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理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思想而提出的,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寻找到研究的理论依据。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作出了创新性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出重大贡献。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相关生态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启示及实践启示的分析,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需要党员干部及全体群众的共同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融会贯通,丰富理论成果,推动实践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实现人与自然成为生命共同体,实现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社会主义不断克服原有局限,在哲学、经济学和未来社会理论中取得了系统的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更加深入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就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展开全面的解读,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系统阐释生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即新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有其特定的理论发展轨迹,而其中时代性和实践性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本质特征。从而我们也认识到如何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些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术界通过研究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产生发展的规律,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问题和人与自然交往关系问题进行了发展,奥康纳作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借鉴其理论,回到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生态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交往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实现动态式的良性生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从思想层面反思自己。马克思的生态价值观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为主要对象的价值观,其内核是在适应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当下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实践融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执政过程中,自觉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基本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成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我国走上了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中美学者推动建构的、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唯一具有中国元素的新的理论学说。它以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生态和人道主义灾难为逻辑起点,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哲学基础,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思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为了人类共同福祉的、可持续地将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生态文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全球生态治理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努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始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决不能对理论创新搞教条主义、专制主义般的压制马克思主义作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 ,从创立以来 ,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是它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先辈们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本身 ,就是重大的创新。针对面临的社会主义探索任务 ,更是要求执政党始终把创新列入重要日程。理论创新是一个很好的词 ,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也要求用创新的理论去说明、回答和指…  相似文献   

12.
生态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它是指人类对自然界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需要思想具有以下重要意义:生态需要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范畴;满足生态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满足生态需要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绿色运动,并在90年代成为当代西方一个引人瞩目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论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这一事实。生态社会主义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为认识资本主义矛盾提供了新视野,并对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不断深化完善的,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前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滋养,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深刻内涵,同时可以证实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正确的方案,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维度之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构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在重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弘扬与重塑。这一方面表现在生态马克思主义注重挖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维度,另一方面表现在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新整合,而后者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亟需审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民的阶级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农民的阶级性的认识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深化了从理论的历史纵深维度上对农民的认识;通过对农民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因此而获得的历史属性的考察,可以看出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是以阶级的方式在社会历史中存在的的,其具有的这种阶级性是具有本阶级的特性的、历史性的,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接着中国思想史讲的结果,它的生根、发展和中国化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进路。从进化论的式微的角度来看,进化论的直线进步理念、物质优先性理念、对“竞争”常态性的说明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引入创造条件,但其理论缺乏操作性成为了其被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取代的最终原因。当马克思主义寻找到理论的契合点得以生根,寻找到进化论的缺陷得以发展,寻找到自身理论的创新点——中国武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才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成果,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先导和发展总纲,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通过探究形成动因,廓清逻辑架构,把握实践路径,对于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推动构建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格局,传播中国生态文明智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民生论是针对我们国家迈向新发展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思想,其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环境民生论思想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展现,也承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在新发展阶段突显着重要作用。环境民生论内在蕴含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势必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是对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原则的具体运用。中国共产党把统一战线发展成为系统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策略,在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不能丢掉、削弱或者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