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惕张爱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惕张爱玲复旦大学博士生廖梅许多读者欣喜地发现张爱玲是一个都市女人.都市女人的一切好毛病和坏毛病,经由张爱玲的描述和解释,全都变成巴尔扎克笔下华莱丽脸上故意点上去的可爱的销魂痣了。我们终于能够欢欣鼓舞地享受都市生活并理直气壮地犯小错误了。然而,这样理...  相似文献   

2.
闻载 《现代领导》2005,(10):10-10
近来,随着政府调控楼市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投机炒房迅速降温,楼市成交量呈现萎缩,一些楼盘价格也有小幅回落。但同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以及针对调控的种种争论。为此,就近期有关楼市热点问题,《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资深教授、上海市信息协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尹伯成。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1日-9月30日,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文学资料室举行“难得团圆: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展览。展览展出了由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博士赠给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小团圆》手稿影印本,以及宋氏借出其它与张爱玲作品相关的重要物品。  相似文献   

4.
商鸣臣 《春秋》2012,(6):32-34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朱维铮先生于2012年3月1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6岁。先生曾做过我大学时代的班主任,讲授“中国历史文选”课一年.上世纪80年代,应山东大学历史系聘请,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如今,先生走了,回忆50年来对我的教育、指导和关爱,无比悲痛。先生的刻苦学习精神.教学中的高度责任心,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5.
图片报道     
7月12日至15日,第22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会、2012年度人大新闻宣传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由中宣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部分省、市人大常委会资深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正当全国普遍举行纪念活动之际,竟有人在北京举行所谓《张爱玲与本土文化——张爱玲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对日寇占领上海期间出名的“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进行“怀念和专门讨论”。据媒体介绍,参加座谈会的几乎都是一些在日本投降后出生的中青年,他们的争论,主要根据张爱玲当年的作品以及一  相似文献   

7.
《人权》2014,(2):18-20
一、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概况 (一)定位 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是复旦大学设立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跨学科学术平台,通过整合复旦大学综合性的学科资源,  相似文献   

8.
毛灿月 《前沿》2008,(7):188-190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这为我们研究张爱玲与曹雪芹的精神特质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  相似文献   

9.
苏青是四十年代在沦陷区与张爱玲齐名的走红女作家,今天更多是因为张爱玲的关系而重新被人关注。“苏青是一个重视意识甚于技巧的作家”①,其作品的人性穿透力与艺术表现力均不能和张爱玲同日而语,又因对“直言谈相”无所顾忌,文风不免趋于粗俗,多为人诟病。苏青是正视世俗的,与张全玲相比,她更关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女性生存境况。如果说张爱玲“出色描摹情欲世界,撕开其在畸形社会里‘异化’真实面目”o,苏青揭示的则更多是琐碎平庸的世俗生活中,在传统与时代的夹缝中受着双重角色的困扰的时代女性的尴尬处境。在“五四”目蒙思…  相似文献   

10.
7月1日,复旦大学招办称,同城院校假冒复旦大学骗学生改报高考志愿。复旦大学教授冯玮发微博称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所为。次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发声明称,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该校,对该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上海交通大学将对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对父权制①社会的盲从与自贱和对女性角色--母亲的批判两个方面,分析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通过婚姻对男性的人生依附以及张爱玲将母亲从圣坛还原于世俗社会之中来塑造的独特方式,揭示张爱玲对女性认同父权制角色模式、自觉甘居从属地位的思想行为的批判.本文还进一步通过家族、母亲及时代的影响来分析张爱玲思想形成、发展的原因,从而映证其作品女性主义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铭恒 《现代领导》2001,(2):36-36
上个世纪的中国才女张爱玲说:衣服是一种语言,是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  相似文献   

13.
品读张爱玲     
品读张爱玲。让人最为她叹惜的便是她的情感遭遇。 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她果然年纪轻轻就走红了,不知这是她的大幸还是不幸。她的走红使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慕名专程拜访了她,他就是当时汪伪政府的高官、《中华日报》的主笔胡兰成。性情孤僻的张爱玲让他吃了闭门羹,但她次日又礼貌地回访了当时大名鼎鼎的他。有人说他们的相遇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我却觉得那是一场不幸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张毅 《求索》2006,(11)
“不彻底”是张爱玲所特有的一种态度,是指导以宽容为内涵的文化品味,实现了爱情由浪漫向生存现实的妥协。从“不彻底”的艺术宽恕谈张爱玲的小说,分析与其创作基调相适应的艺术特色,应从两方面把握:一是张爱玲的人生处世哲学,其二是写作态度。由此阐述张爱玲的艺术宽恕是广大的、无边的。  相似文献   

15.
复旦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农工党员、今年32岁的吴礼权同志,是近些年来被海内外学术界广泛注意的后起之秀。早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吴礼权同志就表现出了相当的学术才华。在著名语言学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没之珍教授的指导下,学术进步非常快。仅三年时间,就在全国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因此,1989年7月毕业时,他被留在了复旦大学任教,成为该年度中文系几十位研究生中唯一获得留校工作资格的高材生。留校后,先在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任职,在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章培恒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中国古典…  相似文献   

16.
张羽 《台湾研究集刊》2007,2(3):80-88,98
张爱玲与台湾文学史书写有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半个世纪以来,诸种台湾文学史或书写,或缩写,或不写张爱玲,都有其内在的深层原因。作为"文学/文化"的"张爱玲符号",已经成为一种亟待思考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对张爱玲文本在东亚的后殖民和冷战秩序构筑当中被台湾接受的一些脉络,以及在台湾本土意识高扬的背景下台湾新文学史要怎样处理张爱玲的考察,阐述文学制度介入到国族想象后,对作家阐释也出现了较大的位移。而且,也要阐释台湾"独派"人士在处理文化上的身份认同和政治上的身份认同之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曾经写过一至理名言:“出名要趁早。”一个对张爱玲知之甚少的成都小伙子的艰苦创业。一路前行,确实用自己的行动早早地证明了张大才女的“名言”。  相似文献   

18.
4月16目下午3点23分,复旦大学投毒案受害人、2010级医学硕士黄洋在上海中山医院离开人世。由于复旦大学这起同室相残的悲剧事件,中国教育领域特别是高校学生暴力现象,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远的不说,仅就近十年来媒体公开报道的高校学生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前沿》2014,(15):207-208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成名作,它以张爱玲式的苍凉笔调真实再现了葛薇龙由单纯女孩沉沦为风流交际花的全过程。本文将从物欲、情欲两个方面对葛薇龙的形象进行剖析,分析其沉落的必然性,并对现代女性的物质观和爱情观进行了形而向上的思考,以警示当今女性应当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曾说,她从小就对唯美的东西敏感,如树上的雨滴、苏格兰风笛的声音、珠灰的颜色,以及霓虹灯的流光……不过,最后她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笨拙,比如不会削苹果不会做饭之类。而今,一般女人没有张爱玲的才气,倒是学了她的乖张傲视,也会在文章里写“我是不会做饭的,但是……”而且还理直气壮。关于“女人是否一定要会做饭”这个观点,我曾和母亲争执过,最后她斩钉截铁地总结:“好,你说你不会做饭,那么,你倒是会什么?”张口结舌的我只好去冲快食面。我那时固执地认为,很多女人把做饭当作取悦和笼络男人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