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6,(12):10-10
11月15—17日召开的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吹响了建设和谐重庆的号角。 建设和谐重庆。让和谐的阳光普照,当务之急,重庆要破解三大难题。 ——解决就业难题,巩固“民生之本”。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扩大就业的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相似文献   

2.
方亚丽 《当代贵州》2017,(49):24-25
贵阳市全面启动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城镇和农村有效劳动力就业率达95%,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率达100%,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11月1 6日,贵阳市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这意味着贵阳全面启动充分就业城市创建行动.贵阳市将从体系建设、经济拉动、技能提升、精准扶贫、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资金保障等7个方面入手,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今年10月公布的《贵阳市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创建目标:到2020年,城镇和农村有效劳动力就业率达95%,总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率达100%,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7,(1):69-69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绘就和谐重庆宏伟蓝图,今年起重庆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30项市庆工程为重庆直辖10周年献礼,15年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到位资金274.1亿元,重庆城镇居民月收入位居西部第一,入世5年重庆废除10万多条不合理规定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广大公民提供就业机会,既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本文针对我省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现状(一)劳动力就业情况1、就业总规模。2001年,我省就业劳动力为3607.96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3.7%,其中农村为2856.7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7.5%,城镇为751.26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62.3%。2、就业变化特点。一是城镇就业人数增加,就业形势朝好的方向发展。2001年末,全省城镇劳动力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5.72万人,今年5月又比去年末增加3.7…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城镇化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真正困难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意味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实现城镇化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真正困难在于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这一难题的解决,将意味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施虹 《前线》2003,(12)
我国人口的70%分布在农村,人多地少,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遇到了许多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  相似文献   

8.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战略构想,这是重庆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发挥城市带动功能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目标的实现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在主城。江北区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北岸,是规划发展中的重庆CBD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荥阳市探索并实践的“三张订单”模式,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要制度创新,其对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该模式在实践中的成功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需要找到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利益的结合点;需要因地制宜,勇于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中介、公民个人等社会组织和行为者各自资源、知识、技术等的优势,实现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住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预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趋于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2.
身为老工业基地.兼具大城市带大农村特点的重庆,面临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向外输出劳动力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预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趋于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即使20年保持年转移七八百万人的速度,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仍不可能有根本缓解。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03,(3)
近年来,随着郊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要进一步加快郊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北京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重大战略问题。故此,本刊特别关注栏目特发表市委研究室郊区处所撰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京市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富余劳动力。据统计,北京市约有20~30万富余劳动力急需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且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广大公民提供就业机会,既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本文针对我省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2005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14.6万人,比2004年增加近4万人,增长36%,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2005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超过16万人。下岗工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峰叠加”,加上一些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拓展就业创业的新空间,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转移,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城乡经济共同繁荣。一、基本之策:当好劳务输出领航人,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打破传统体制的桎梏,跳出“农门”,向城市地区转移。他们进城后投入市场直面激烈的竞争,自主创业,自力脱贫致富,是提高自身才能、发展城市经济的生力军。实践表明,发展壮大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