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内涵丰富,其中所蕴含的廉政思想主要体现在“破心贼”“行方圆”“致良知”三个方面。他认为当私心杂念泛起,“恶向胆边生”时,一定要果断拔出“规矩”这把“利剑”,斩除“心中贼”,以达到“致良知”的廉政效果。在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当下,积极借鉴王阳明的廉政思想,“破心贼”以筑牢思想基础,“行方圆”以完善制度体系,“致良知”以实现知行合一,对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人以情”的方法,是心理学所揭示的、被实践所证明的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但有的同志对“动人以情”的理解是,对人态度好一点,笑脸相迎,笑脸相送;有的认为“动人以情”就是以小患小惠笼络人心,甚至不惜拿原则换得些“人情”。这显然是对“动人以情”的曲解。“动人以情”,就是运用情感的感染力去打动人们,调动起人们的情感,从而调节和激励其行为。可见,“动人以情”,并  相似文献   

3.
郭毅 《理论探索》2001,(5):29-30
“以德治国”的提出 ,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法治经济 ,更是道德经济。“以德治国” ,事实上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以德治国” ,必须从严治政 ,尤其要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策略思想,无意中开创了“君人南面之术”(《汉书·艺文者》)的先河,对后人领导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研究老子的策略思想和策略艺术,对于发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古为今用,进一步提高现代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不无价值。 老子的策略思想是极其丰富的,表现在“无为而无不为”,“以静制动”,“以虚代实”,“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退为进”,“以后取先”,“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老子的“柔弱”“不争”的策略艺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职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赋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根本路径在于赋权农民,而其实现的关键在于机制。就现实性而言,需要基层政府的职能“优化”而不仅仅是“转型”。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政府职能优化必须以“有为”为前提,以“引导”为保证,以“服务”为归宿。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现代政府得以立足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基础。现代民主政府必须按照“真”、“善”、“和”三个维度来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诚信政府形象,以“真”立足,以“善”立根,以“和”持久。这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就是诚信政府得以持久确立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一条产生误解的逻辑“:以人为本”——“以现实的人为本”——“以个人为本”许多人之所以会把“以人为本”等同于“以个人为本”,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把“现实的人”直接理解为“个人”。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抽象地看待人的,把人看作抽象的类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要现实地看待人,而现实的人,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个人。因此“,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只能是“以个人为本”。二、澄清几点认识之一“:以个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之外绝大多数人本主义的普遍特征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以“健力宝”为代表的珠江“水”流遍全国;以“夹心”“膨化”饼干为特色的广东“粮”源源北上,还有家用电器、服装玩具等等接踵而来,“广货北伐”的规模和声势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9.
构建学习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政府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基础”、“以强化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民主政府,而构建学习型政府则正是对学习型政府中的“人本价值”、“学习价值”、“服务价值”和“民主价值”的追求和索取。因此,要实现学习型政府的公共价值,就必须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加快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刘永青 《理论导刊》2023,(3):107-111
尊礼贵德是张载之学的显著特征。在张载看来,对于礼和德的体悟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才能实现,这实质上就是“学”的过程。基于此,张载以“成德”为为学之内涵,以“知礼成性”为为学之本质,以“以礼立教”为为学之方法,以“学必至圣”为为学之目标,围绕“成德”之学阐释了他的为学观,突出了为学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彰显了其“尊礼贵德”的为学指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应急管理》2011,(7):30-31
近年来,永川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和“平安永川”为目标,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为指引,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为动力,以“强化基层基础”为主线,按照“1234”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戒奢以俭     
华丁 《瞭望》1987,(19)
唐贞观年间,谏议大夫魏征在他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里,奏谏太宗李世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他认为,倘如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垂拱而治”;如不然,就无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则是“虽愚知其不可”的了。 当此全国上下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之际,重温“戒奢以俭” 的道理,古为今用,是有益的。 重温“戒奢以俭”的古训,当务之急是在开支用  相似文献   

13.
“好古”     
薛涌 《瞭望》1992,(52)
“好古”本是一个很值得珍重的字眼。孔夫子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自许,韩愈发动文学革命,也以“古文”相标榜。至于那些干脆以“好古”为自己的名字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了。 到了近代,世风大变。“新”取代了“古”,甚至“古”和守旧、落后等等联系在了一起。“好古”一词,自然颇遭冷眼。常用的是“复古”,属罪大恶极之类。 然而,尽管“新”潮席卷天地,成了主导20世纪的时尚,好古者中却总有顽固如初的。比如蔡元培时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对各级领导和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德治国”中,“官德”建设是关键,为官必须有德,治国必须修身;加强“官德”建设,要从抓教育、抓典型、抓监督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不断提升干部的道德修养,达到以“官德”带“民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约之以法”、“导之以德”的治企之道,换句话说也就是“制约”与“倡导”。一般说来,“制约”是硬约束,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倡导”则是软约束,具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代文明”追求,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青春之文明”构想和对“俄罗斯新文化”的向往,是在文明反思与抉择中生成的以马克思主义关切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新型概念表达。新启蒙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澄明对待中西文明的正确立场,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高度现代文化”锚定了自身文明追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西化”思潮,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指明中华文明“向前”的方向;新时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语境中坚持守正创新,以“第二个结合”创新方法论正式提出并全面形塑了这一重大原创性概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是在古今中外对比和守正创新中对自身文明发展作出的创新标定,具有“术语革命”的理论想象力和实践引领力,支撑了新时代“文明”话语、“文化”话语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小引 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内蕴深邃,意旨高远,其中三个“解放出来”之说,对于时下某些以“坚持”自许实则以“教条”自持的僵化学风,正中肯綮。然而,总书记所批评的“不合时宜”、“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 等等的不良学风,虽然在昔已然,毕竟于今为烈。此种学风之一大特征,就是喜欢引经据典,寻章摘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身份和政治资格的人权在儒家“孔仁孟义”的思想体系中被表达为“内圣外王”之道,其在“修齐治平”的实现程序之中又以“公私之辨”和“义利之辨”标志出政治伦理原则和“以德限权”的社会治理特色。儒家以“公权利”揭示人的自然权利,以其公平性和自然性引申为人的道德权利;再以道德权利为基础推演出人的政治权利,而“私权力”则仅为政治权利的异化形式,其极端化的结果就是“以权谋私”,后者因其“侵害公权利”的实质,儒家的人提倡以“道德权利”加以限制,故称为“德治”。儒家的道德权利与政治权利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制度传统,而且其思想特色通过“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和“三为”等原则亦被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干部在国家治理机制中居于轴心位置,承“上”启“下”勾连起了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间的紧密联系。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常规式”与“运动式”双规并存、相互补充推进阶段性治理规划顺利展开。为发挥党的干部在国家治理实践中的轴心驱动价值,党和国家以治理规划的有效展开为现实导向,以“政治领导”为首要价值路径,以“科层管理”为必要技术路径,以干部管理机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层来看,干部管理机制融合了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逻辑,在“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间寻求到一定弹性空间,即以“政治理性”为根本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一机集团党委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中,提出了“构建实效型政工”的思路,给生产经营注入新的动力。“实效型政工格局”,强调以“实效”为内涵,以“新格局”为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