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间性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内涵、基本特征和指导意义,突破以往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研究的局限性,指出主客对立的观点造成人类异化。从历史和实践观点介绍主体间性理论,并强调主体之间平等、和谐和统一的关系,说明了它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柳丽  闯晓燕 《传承》2006,42(11):22-24
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建构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主体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理论的辩证统一。在当代,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建构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理论对重建本体论者哲学,夯实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挑战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利于改善人类生存状态,架构中西哲学对话的桥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依此,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冲突是不可克服的;但其美学论文则讨论了人类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关系,在文学活动中,这种特殊主体间性关系,作者和读者相互之间体现为超越性的关系,而不是对象化的原始冲突关系,文学阅读(审美)对于人与人共同生存就具有了超越性和现实性的意义.萨特的主体间性理论虽在哲学中陷入矛盾,但在美学中又可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4.
沈云林 《求索》2007,(9):134-136
主体间性经营的宗旨是在一种和谐共存的环境中,在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经营者的个体主体性,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我”的融合和协调,最终走向经营的“生活世界”。主体间性经营是对占有性个体主体性经营的反对。  相似文献   

5.
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湖北社会科学》2008,42(2):187-189
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主体间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特征以及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理论创新活动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一种创新理论的产生,与理论创新者的主体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无私无畏、玄思博览,是理论创新主体所必备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理论创新的前提、关键、品格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主体间性理论这一视阈透视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如下转型:结构模式由主客体型向主体间性的转变,方法由注重单向灌输向注重共同体验升华的方向转化,价值追求由单一的工具理性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研究领域由外在的行为领域向主观心理领域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体间性转向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
在警察危机管理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人,即危机管理主体的作用。对危机管理主体素质的探讨可以借鉴冰山理论,将危机管理主体的素质分为隐形素质、显性素质。文章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危机管理中全警参与理念,探讨专门人员与其他部门民警所分别应具有的隐形素质、显性素质及其相应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创新素质是人才素质中的核心素质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从营造创新氛围 ,增强创新思维 ,锤炼创新人格 ,提升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谈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公安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任务。毋庸置疑,公安高等教育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特质创新,是在真实而精确地积累前人所知所得基础上,面向未来世界的拓进,是人类文明质的飞跃。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创新教育具有以下特质:(一)就价值观而言,创新教育摒弃传统教育机械的“适应论”而走向“超越论”。传统教育往往忽视教育结果的滞后性,落后于社会迅猛发展对人的…  相似文献   

12.
简论教师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质具有丰富的内涵。面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势在必行。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普及基本信息知识、加强教师信息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加强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是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通过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修养、气质,它体现为一个人多方面的个性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4.
自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随之带来许多社会性问题。有人将其归咎于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哲学,认为只有用主体间性哲学取代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才能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其实,主体间性哲学观点在概念表征上存在先验性和片面性的不足,在观点内容上缺少现实性根基,在思维范式上仍未彻底摆脱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来讲,主体间性哲学观点谈不上是对主客二分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主客二元对立问题,从而无法真正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多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琦  ;李淑梅 《求索》2007,(9):131-133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进路,在语言哲学的平台上对自我问题重新加以规定,走出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困境,拓展了对交往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路向,以此实现了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韩军芳 《前沿》2012,(14):45-4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理论和思想观念形成理论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和人的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需要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四种:对话模式、活动模式、生活模式和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的探讨,归纳出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学中的四大表征网络文学的自由本性网络文本的互文性;网络写作的交互性;网络传播的在线性。对网络文学的主体间性进行研究,使文艺学理论研究视野紧密联系当下流行文学的现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主体建构性和主体行为宣成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女权主义以解构主义为目的,放弃了对女性解放具体目标的追求,尽心去解构父权制及男权思想导致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性别规定性、主体建构性、主体行为宣成性等理论观点,希望通过打破一些诸如性别、阶级等重要界线,来消除性别不平等.本文试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些理论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及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有一个较为深入和准确的把握,推动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振宏 《理论月刊》2006,(6):112-114
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是关注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交往的理论。用该理论来检验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它消解了作者与世界、作者与作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使它们之间出现了融通。  相似文献   

20.
幼儿阶段是人的各种素质养成的关键期、基础期,对于人的素质的完善、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创新素质的竞争。因此,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其一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