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多年,目前仍面临诸多困境,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是重要原因。文章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路径和模式三方面入手,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完善创新创业的运行、保障和激励机制,从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思考实施路径,提出并论证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店后校"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理念,而非应对就业创业的、简单的技术技巧教育.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系列成绩,体现为: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被高校广泛接受;形成了多元的、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不足体现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未深入触及内涵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成为"短板"等.展望今后,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改革重塑和再造的动力,要抓住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线,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办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青年发展状况研究综述(2017)"以"十二五"末、"十三五"初河北省14~35岁青年群体发展状况为分析对象,数据主要依据2015年河北省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河北省相关厅局业务统计公报以及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项调查数据等整理分析研究而来,涵盖青年人口、教育、健康、婚恋、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权益维护、预防犯罪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是推动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为例,从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建设、课外训练活动、孵化培育项目等方面,介绍了美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做法,寻求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究了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机理研究,力求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层面实现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行为的指导,从保障、协同、评价三个维度研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择以在杭部分高校为目标的校内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从创业教育供需情况、教学形式和内容、创业师资等方面对在杭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评析.通过与国内外先进创业教育案例的对比分析,提出创业教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创业是创新的集中体现。青年最具有创新的活力和潜力,他们的思维特质和年龄优势决定了他们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国家出台了若干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和优惠措施,这为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把"青年就业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要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并帮助他们提高成功率,还应该加强对青年的服务,而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增强青年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应该通过丰富创业教育内容、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建立创新创业容错机制等方式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青年群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各类创业孵化器成为新时代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引擎.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内2010年至2020年之间成立的44家创业孵化器的相关文本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大湾区创业孵化器主要存在资源、团队和服务等三方面的运营优势,并向服务形式多样化、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迈进,对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的自我发展和创业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融危机下高校应重视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创业教育应该分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创业教育和面向少数学生的进阶性创业教育两个层次,普及性创业教育的实现主要借助于现有课程体系的完善,进阶性创业教育则要强调实践,应依托"案例教学"、"模拟创业"、"草根创业"和"精品创业"的"阶梯式创业课程体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堪称各国创业教育效仿的典范.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为,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在实践中,美国高校形成了"聚焦式创业教育"和"普及性创业教育"两种模式.其中,占主导性的是普及性创业教育模式,具体包括"磁铁式"、"辐射式"和"混合式"三种做法;随着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美国创业教育的教育功能逐步回归,"创业教育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化趋势也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农村房屋不是商品,但可以转化为商品并上市交易。农民拥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但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椒;农民买卖自己的房屋,并不能买卖属于集体的土地。因此,农村房屋买卖应该实行“房地分开”;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购买农村旁屋,但除了支付房屋价格以外,还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地租,地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城乡资产融合,城乡房屋同地同房同质同价,政窬在整个城乡房屋的开发环节、持有环节、交易环节都能收取税放,这种税放收入量大、稳定,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不间断地组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多发势头。但此类案件还是边打边发,难以有效根治。原因:1、买方市场巨大的需求,刺激着拐卖儿童犯罪的滋生与蔓延;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子女“放养”现象普遍。建议:1、从立法上加大对拐入地买方市场和买主的打击、惩处力度;2、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制定具体的处罚条款;3、出台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协作工作机制;4、建立全国性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这一主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全面地评述,并且敏锐地捕捉和紧跟思想文化界的前进脉络,与时俱进,大力推动思想文化界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政治导向的过程。这一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国家的界限变得模糊 ,对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产生冲击 ,对国家的主权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这并不能得出民族国家过时甚至消亡的结论。因为 ,无论从一国之内还是就世界范围来看 ,政治的冲突、经济利益的差异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立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全球化并没有创造出使国家最终消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族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研究网络对青年的影响 ,积极制定对策 ,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命运,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展相一致。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会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历史发展沿革之阐述、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本质上的权力与权利之分析、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法律控制的法理内涵棗法律与权力关系之阐发、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诉讼价值和目的的评价,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层面上,批判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基本理论现状,提出相关认识,以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理论的完善,推进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实施民主化、人权化、进步化之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又破坏了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本罪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威胁"和"引诱"的认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本罪犯罪主体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实践中多数是律师构成;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行为犯,因而必然存在未遂形态。要关注本罪的刑罚适用,免于处罚的情形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