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行漫记》中记道,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中曾采取了一个革命行动,“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它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这位与毛泽东一起勇敢地与反动的清朝决裂的“朋友”,叫胡崇减。他是湘乡永丰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说清朝人的辫子,是特指男子所留的辫子。清朝男子留辫子是剃光脑袋前面的头发,把后面的头发编成一根辫子。  相似文献   

3.
曾勋 《廉政瞭望》2021,(6):50-52
近日,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表现形式掀起一股古籍热潮。当第二期《天工开物》播完后,网络上却爆发了一场“宋应星该不该有辫子”的争论。有人认为宋应星大部分人生处于明代,不应该留清代的辫子;也有人认为,宋应星一生跨越明清两代,晚年留辫子无可争议。争议归争议,关于宋应星长什么样,有没有留辫子,留了多久辫子,史书没有详实的记载。他的成名作《天工开物》正式出版是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到清顺治年间再版时,因为其中有“北虏”“夷狄”等词,被列为禁书销毁。  相似文献   

4.
路卫兵 《廉政瞭望》2012,(22):68-68
辛亥革命爆发后,金岳霖剪去了头上的辫子,还仿照唐诗《黄鹤楼》写了首打油诗:辫子已随前清去,此地空余和尚头。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  相似文献   

5.
"我想在四川当警察,帮我如愿者必得重谢"、"我有武警广东总队的关系,需要我搭桥者可以留言"、"重金寻找与中石油、中石化有关系的人"……近来,互联网上一些剪去辫子的当代掮客高举"提供全方位中国关系网络平台"的大旗,以能摆平天下之能量办起拉关系网站,做起了与权力者分享油水的中介生意.  相似文献   

6.
95岁的王定国老人脸上有了许多老年斑,皮肤透明得几乎可以看见血管。她那双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睛,历经沧桑,是那样的气定神闲。北京的一座普通寓所里,在王定国浓烈四川口音的讲述中,我走进了这位红军女战士的人生。放了脚走路安稳,走山路快,干活有劲。剪了辫子,大人们想揪着辫子来抓我走也不容易了———就是这么一种朴素的想法,让王定国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1911年冬天,王定国出生在四川南充营山县安化乡一间四面透风的房子里。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老回忆起了当年的情景:“全家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唯一…  相似文献   

7.
陆青剑 《当代贵州》2009,(21):76-77
离开贵州到北京后的25年,始终没变的就是那根“独立特行”的大辫子。在先锋和前卫概念不断碰撞的年代,这根大辫子显得特别另类,甚至成了王平的一个特征符号。  相似文献   

8.
李喜所 《党课》2011,(18):117-118
清廷以强迫男人留辫子以彰显其专制淫威;辛亥革命则反其道而用之,以剪辫子激发民众的反清意识,将反清革命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9.
一天下午,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9队维修班职工刘广军和同事像往常一样去为抽油机更换毛辫子.操作过程中,在下方负责悬挂的刘广军险些被摇晃的毛辫子夹了手,惊出一身冷汗.这件事给刘广军触动不小.同事们发现,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广军像得了“魔症”:一有空闲,他就去油井那儿鼓捣,嘴里还不停地叨咕着,用笔在纸上勾勾画画……结果让大家很吃惊——以往抽油机井更换毛辫子需要两人配合操作,一个人往上提,一个人往上挂,一个半小时才能完成,还不安全.而使用刘广军发明的方法,只需单人操作,20分钟即可完成,又快又安全.为了表彰刘广军在技术革新中作出的贡献,第二采油厂将他的发明冠名为“刘广军快换毛辫子操作法”.  相似文献   

10.
调查组开完会,司马民望回到锦江市委老招待所。张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背景情况:“郑彪原是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队队长,因替人上走私汽车牌照有受贿嫌疑,局机关干部多次向市委写信举报。他对戚新国俯首贴耳,总是给我出难题,他是有辫子抓在戚新国手里啊!”  相似文献   

11.
人物简介王玲,女,1979年生,大专学历。现任怀远县龙亢农场大辫子服装学校校长。获得过蚌埠市、怀远县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称号。用知识开拓创业,用爱心回报社会。创业格言在怀远县龙亢农场产业集中区,有一所占地430多平方米的大辫子服装学校,虽然创办仅仅3年时间,可在农场及周边农村方圆近百里已是家喻户晓。这个学校的校长叫王玲,  相似文献   

12.
正七岁,你每天给我扎两个小辫,牵着我的手,送到校门口,我仰着头舍不得让你走,问你能不能等我放学。那时的你梳着一条大辫子,高大美丽,尤其是你的眼睛,让我羡慕。童年因为有你的陪伴,快乐、幸福而骄傲。十七岁,我差不多和你一样高,不再像以前那样黏着你做你的小尾巴,不怎么关注你。后来为了我和弟弟,你跟爸出去打工,那年夏天,我得了重病,动手术,醒来的时候,你  相似文献   

13.
正1949年4月22日,长江江面上,一位脸上带着伤疤、身材瘦小、梳着大辫子的姑娘奋力摇橹,另一位姑娘半蹲在船舱内,她们的父亲在后面掌舵。就在那位姑娘奋力划桨驶出港口时,新华社随军记者邹建东在江岸上抓拍到了这一幕。照片洗印出来后,以《我送亲人过大江》为题,发表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  相似文献   

14.
苗生 《党史文苑》2000,(2):39-40
走进南京下关的渡江胜利纪念馆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题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20英寸黑白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49年4月22日,背景是浩瀚的长江,主景是一条坐满了解放军战士的木船,战士中间坐着一个小女孩,船尾老大爷在掌舵,还有一个梳着一条粗大辫子的姑娘在拼命摇桨,  相似文献   

15.
世博会来了     
1876年,美国建国100周年,费城举办世博会,名为美国独立百年展览会。在那届世博会上,一群梳着辫子的十几岁中国学童在各展馆中穿梭往来,成为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08,(3)
40多年前,梳着两条大辫子的17岁汉族姑娘刘玉莲,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二堡村当上了"赤脚医生",乡亲们亲切地叫她"丫头"。  相似文献   

17.
正她是我的音乐老师,那时很年轻,梳着长长的大辫子,有两个很深的酒窝,笑起来十分清丽。当然,她生气的时候酒窝隐没,脸绷得像一块苏打饼干,很是严厉。那时我大约十一岁,个子长得很高,是大队委员。学校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最被看好的是男女声小合唱,音乐老师亲任指挥。我很荣幸被选中。有一天练歌的时候,长辫子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一个箭步从台上跳下来,侧着耳朵,走到队伍里,歪着脖子听我们唱歌。大家一看老师这么重视,唱得就格外起劲。  相似文献   

18.
漫画精品     
不要脸 早年中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一点都不许毁坏的,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因为要剪辫子,那么多遗老如丧考妣。  相似文献   

19.
姚强 《广东党史》2003,(1):39-42
我的父亲姚继鸣是老北京人,也是一位老革命者,1901年(清光绪26年),出生在北京城南姚家坟村。我的曾祖父曾在朝廷做过官,到我爷爷时家业衰败。但还拿着朝廷的俸禄,每月三两银子,每年四石大米。还有十几亩地,十几间房子,生活还能过得去。父亲十几岁时,也就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钱粮随之取消。打那时起,便靠典当土地为生。到父亲十四、五岁时,家里便一无所有。自幼过着坎坷生活的父亲,总有一股追求新鲜事物的激情。国民政府成立后,明令废除女人缠足,男人剪掉辫子。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率先把…  相似文献   

20.
陈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五四”以后 ,他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从民主主义者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一陈毅于1901年出生在灾难深重的中国。这时的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由于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陈毅在少年时代就萌发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改造社会的愿望 ,树立了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当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时 ,他毅然剪去辫子 ,后来他回忆此事时说 :“我当时还不懂得革命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