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1年"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地位获得模型分析,考察了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并重点探讨了家庭背景因素——包括父母教育水平、父亲职业地位、户口身份和家庭经济条件——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家庭背景因素对女性的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男性的影响,即,女性的受教育机会更易于受到家庭背景的局限,出身于较差的家庭环境——特别是生长于农村或来自农民家庭——的女性的受教育机会明显少于其他人。  相似文献   

2.
在制度变革的背景下,企业中的职业地位成为影响收入和其他资源获得的主要方面。在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中,传统因素是女性晋升面临的主要障碍,诸如岗位的性别化、女性被提名的困难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的歪曲。同时,女性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也构成女性职位晋升的主观障碍。女性平等晋升机会的获得有赖于现代企业文化的确立和传统因素的消减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有关再现的研究在各个领域内方兴未艾,但在性别研究领域尚未获得广泛的关注。社会性别是一种再现,暗含着权力关系与等级制度。在这一再现系统内,女性不仅被男性再现为他者,也被自我再现为他者。社会性别再现系统通过将性别差异自然化、永恒化,确立女性的他者地位,并巩固男性的主体位置。只有与这一再现系统作斗争,女性才可能抵抗和颠覆有关女性的他者再现,建构女性的主体性身份。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职业认知、工作搜寻与高校就业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较低,工作搜寻努力不足,影响着大学毕业生求职结果。为此,高校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注重培养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职业认知、工作搜寻与高校就业指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较低,工作搜寻努力不足,影响着大学毕业生求职结果。为此,高校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注重培养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麦可思全国2008届本科毕业生抽样数据,考察大学生性别工资差异与行业隔离现象.文章首先通过多元选择模型和次序选择模型估计不同性别的行业分布,然后按性别分行业回归明瑟工资方程,最后进行性别工资差异的Brown分解.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性别行业隔离的现象并不明显;行业内差异仍然构成他们性别工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但行业间差异更多地体现为不同性别的特征差异;歧视比重高达93.16%-94.50%,进一步提供了目前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刘能 《青年探索》2023,(3):5-12
如何将青年人纳入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从而完成世代的更替,是从前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全谱系社会形态的一个核心任务;而当代学术的关注焦点则在于: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结构性力量的约束、推动和形塑之下,来理解社会的这一核心任务。本文尝试以这一宏大学术议题为背景,讨论当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看似悖论性的境遇:线下疏离、线上活跃。本文从地位获得和地位保卫理论出发,以当代中国青年相对局促的线下社会处境,与带有赋权含义的线上文化实践地位的对比为切入点,将网络话语权看作青年地位获得和地位维持的一个核心机制,由此解释这一看起来不一致的社会现象。文章最后给出了面向青年世代的网络舆论治理的三大原则——理解、承认和自制力的社会期待,以此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及其社会治理代理人容纳(accommodating)青年世代的重要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职”匹配原则,本科毕业生失业属于“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这主要归因于两点:第一是效率工资,第二是垄断等非工资性因素。专科毕业生失业属于“有效供给不足型”失业。主要原因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的漂移,导致专科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因此,对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应当分别采取“增加有效需求”和“改善有效供给”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与女性职业地位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坚 《青年探索》2003,65(3):38-40
在中国近二十多年的社会巨变中,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对个人的职业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个人的职业获得与流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流动空间的加大,并未给女性带来与男性同等程度的职业流动机会,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职业流动面临更大的压力和障碍,因此女性的职业地位变迁更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在此,女性的职业地位是指不同群体女性在就业过程中与男性相比较的权利、资源、责任和作用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女性职业地位的发展变化,既反映了  相似文献   

10.
博士毕业生的性别差异与职业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优势积累理论,通过对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研究兴趣、科研能力、工作抱负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探讨女性科技人员工作成就低于男性的原因。数据显示,女博士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低于男博士,她们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抱负也低于男博士。这些差距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和扩大,从而影响女性的科研地位和成就。本文建议女性科技人员通过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以提高职业成就。同时,还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提高相关部门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1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社会学界中用阶层分析替代阶级分析的做法一直是主流。但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当今世界乃至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非但没有显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论点的消亡,反倒更加彰显其现实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各种阶层分析理论的兴起、阶级分析理论的现实地位凸显以及阶层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之间的根本区别和具体联系等进行一定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分化状况,有效地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认同,以推动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阶层分化、农地抛荒与治理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抛荒自实施家庭承包制以来就已存在。现有研究多从农地本身讨论抛荒现象,缺少阶层分化视角。当前农户家庭层级分化显著,不同阶层家庭依赖土地程度不同,其中,依赖土地程度低的农户家庭抛荒严重。应对农地抛荒的管理创新需要正视农户家庭阶层分化的现实,寻找和建立承接抛荒土地的农村阶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出身与地位获得:代际流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坚 《青年探索》2005,17(6):16-19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代际流动研究领域有关社会出身影响地位获得的重要研究,着重从理论分析思路、实证分析模型以及主要发现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分析思路与模型之中,并应考虑地位获得中代际影响的性别差异,以增加分析模型的适用性与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14日,"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会议发布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职业性别分割与两性收入差距"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对中间阶层的探讨一直以来是相对于上层和下层进行比较而研究的,而对中间阶层内部混杂成分和多重认同的探讨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职业类型角度探讨青年中间阶层的社会想象与认同发现,他们总体上对社会的认知是较为一致的,都较为认可当前的中国社会类型为金字塔型,希望将来的社会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社会;他们的高消费现象并不显著,青年教师和青年公务员都有较少的休闲心态和较高的焦虑心态;青年教师更能看到社会冲突。总体而言,不同职业类型的青年对于社会认同、阶层认同、社会公平、冲突等看法大体是一致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青年教师在各方面无疑都是更具批判性的,而青年公务员则相较为认可社会的公平和合理程度,青年白领则处于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7.
毕倩 《就业与保障》2022,(11):127-12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大学生人才,因此高校必须肩负起育人责任,依托“双创”背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文章简要概述了“双创”内涵及“双创”背景下职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了当下职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同时以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且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李明蔚 《前沿》2010,(4):181-183
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但具体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笔者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究大学生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的作用。本文是这一实证研究的一次预研究,根据河南某高校912名毕业生的调查,旨在了解大学毕业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和需求,尤其是对生涯规划和职业获得过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的创意阶层理论,采用职业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创意阶层的职业流动情况。运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采用二项logit和多项mlogit模型分析发现,教育程度、阅读习惯和工作的自主程度几乎都具有显著影响。加入体制因素后发现,在体制内和体制外,成为创意阶层具有不同的影响机制。在体制外,农业户口、工作年限越长的男性更有可能成为创意阶层。此外,父亲的职业地位对体制内的子代能否成为创意阶层具有显著影响。母亲的职业地位虽然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着体制外的子代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20.
警察职业、职业警察与警察职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警察职业是在社会分工出国家这一组织形式的时候,为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有了警察职业,并不意味着职业警察就产生了。职业警察,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需要建立新型警察制度时出现的。职业警察的产生标志着警察走上了职业化发展的道路。对照一般职业化和世界警察职业化发展的要求,我国警察还存在着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此,我国警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警察职业化是警察正规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