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品"一词最早出现在欧洲,作为一个社会用语,至今不超过两三百年的历史。与其它社会用语一样,"毒品"一词的内容和含义,是随着时代、国度、民族、经济、文化及所有者的角度不同而在不断变化的。由于各国的社会现实和立法理念不尽相同,故各国对于"毒品"的法律界定也有差别。各国对"毒品"的界定具有历史的特征,界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对"毒品"的界定,必须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借鉴最新的研究成果,注重其的历史性、文化性,方能比较准确的界定"毒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话是民族共同语在犯罪亚社会群内产生的特殊变异 ,它的使用往往折射出种种犯罪心理现象。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梯度、认同心理、禁忌心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在犯罪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中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拟订犯罪计划、传呼联络暗号、订立攻守同盟、编造流氓黑话、书写有关信件、杜撰挂勾暗语,等等,无一不需要使用语言——或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使用语言的行为,在语言学和心理学中称之为“言语”。因此,研究犯罪中的言语现象,揭示并利用其一般规律,从而准确有效地进行犯罪言语识  相似文献   

4.
美国文化与毒品泛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毒品超级大国。近年来毒品泛滥给美国经济、社会乃至对外关系等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损害,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美国政府和公众最为担忧的社会问题之一。其症结主要在于,美国的传统与体制造就了众多非科学、非理性、不平等、无亲情的“文化怪圈”,这种“文化怪圈”带给人们的心理疾病恰好是毒品这种神经或精神性“药物”可以“医治”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这些“文化怪圈”存在,而毒品又垂手可得,那么吸毒问题在美国就是一个盘根错节、无法根除的痼疾。  相似文献   

5.
美国毒品外交是20世纪之初美国大国外交的内容之一.伴随着美国毒品外交政策的实施,以多边合作为特征的国际禁毒运动也应运而生.美国毒品外交除了具有理想主义外交的独特外延,更有着其强烈追求国家利益以及服从国家战略需要的内涵所在.对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予以考察,应是探析美国毒品外交乃至整个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建设的特殊期、关键期,宗教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我国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在宗教、现实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对比的维度中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毒品买卖不仅具有私密性,而且涉及多方主体、多个环节,毒品代购就是其中一种方式。我国《刑法》关于毒品类犯罪主要规定在分则第七章第八节,但对毒品代购这一行为方式未进行特殊规定,现有法律依据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会议纪要中有相关规定,以"牟利"、"运输"等关键词作为认定贩卖毒品罪、运输毒品罪的关键。一方面,会议纪要本身性质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另一方面,其内容上的规定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为呼应我国禁毒以及世界禁毒政策,有必要对这一行为进行分类,将其规范化,以便与现有刑法体系协调。  相似文献   

8.
意音文字存在的民族语言文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2,28(1):110-114
文字选择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个民族的特殊语言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自然文字的发生发展方向。从特定的民族语言文化背景看 ,决定意音文字存在的民族语言文化条件是 :1 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方言很复杂 ;2 用该意音文字所书写的古代文本很丰富 ;3 该意音文字是原生的 ;4 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是权威语言。目前汉字和彝文满足了这些条件 ,并且汉字已经走入一种超稳定状态。当然拼音文字也有其优势 ,拼音文字应该与汉字并行而不取代汉字。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5)
"谐音别解"音译词是一类特殊的音译词,也是汉语翻译中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该现象在汽车名称翻译中普遍存在。奔驰(Benz)、宝马(BMW)是汽车常见的译名,也是最常见的谐音别解音译词,翻译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具有双重文化意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宝虹 《理论月刊》2000,(12):29-30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国家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当前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跨文化交际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努力探索的科研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的外语学习者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外国语言必须学习其文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毒品控制史可主要分为"古典时期(Classic Era)"与"毒品战争(War on Drugs)"时期①。"联邦麻醉品局"与"联邦缉毒署"则是这两个不同毒品控制时代的代表性执法机构,二者既有历史的连带性,又富有特殊的时代特色。不同时期的法理依据及其所处时代的美国内政外交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左右了二者的地位与影响力变化。联邦禁毒执法机构的历史性演变,一方面显示了美国毒品控制的曲折进程,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不同时期执法机构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各自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冷战”时期之禁毒与美国外交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样性的语言经济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权 《长白学刊》2009,(5):149-152
文化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和基本前提,文化多样性也依赖于语言多样性,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文化变迁和语言变迁,同时语言、文化背景对经济发展的模式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从语言经济学视角出发,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做出评价,能够为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技术创新与文化的相互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共同价值理念。文化至少在五个方面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也只能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能展开。不仅如此,技术创新反过来也从五个方面对文化的建构作出特殊贡献。技术创新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生长,孕育和创造了技术创新文化。技术创新文化是培植和催生技术创新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5.
"官太太"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结构性条件.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和不平等的社会事实彼此强化,限制了女性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自我满足和价值实现的机会,使女性在与社会结构的权衡中作为行动者扮演了一些非正式角色.家国同构、家族主义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家长制的行政组织为"官太太"这一特殊角色成为社会现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官太太"实质是人情式社会联结的中间人、权钱式社会交换的媒介.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作为毒品使用的易感人群,国内外皆注重针对其的毒品预防教育。相比于美国与欧洲国家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国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以"6·27"工程为抓手,具有源头预防以学校为主阵地、运作方式自上而下、治理机制采用社会联动形式、实践创新百花齐放等特性。为使中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更加成熟,国家应从构建毒品预防长效机制、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学校工作与社会工作并重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范围的毒品泛滥 ,成为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世界范围的毒品犯罪 ,对全球的和平、稳定和人类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毒品交易所具有的高额利润 ,强烈地刺激着毒品产量和走私活动的迅猛增长 ,毒品与现实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世界毒品问题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原因。除经济因素外 ,毒品与政治利益相结合也是世界毒品得以泛滥的重要原因。毒品成瘾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为当今世界的毒品泛滥提供了广阔市场。我国毒品泛滥逐渐严重 ,发展成为过境贩毒与国内消费并存 ,毒品泛滥蔓延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  相似文献   

18.
毒品概念的界定是禁毒法学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行政规制和刑事管制的范围和边界。我国现行立法中采取了"列举+概括"的定义方式,将毒品笼统地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种二元化界定模式面临着外延界定不周、划分标准单一、刑事责任模糊、行政处遇僵化等现实困境,早已不再适应禁毒斗争形势的需要。毒品分级模式是目前世界禁毒立法的主流,参考域外有益经验,我国毒品概念的立法界定可通过在单行法规条文中的内涵揭示与附录中的毒品分级制度建立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纪振强  张九海 《传承》2014,(6):50-52
"民间网络反腐"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低俗化、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其表现在于过分关注和炒作腐败官员的穿着打扮、财产、个人隐私以及桃色新闻等。研究"民间网络反腐"低俗化、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实土壤、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避其不良影响,合理引导"民间网络反腐"的规范有序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宝民 《前沿》2012,(9):90-9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自国外的游客络绎不绝,对景区接待人员和旅行社的涉外接待人员要求具有很高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与游客进行良好的互动。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却是很困难。本文从提高旅游业中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为目标出发,分析了旅游业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流的现状,以及分析了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原因,提出了旅游行业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进行有效语言交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