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体系的重要内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何种原则,理论界争议一直较大,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运用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论,回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通过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缺陷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是确定事故当事人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准则。我国应当将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区分开来 ,对前者严格执行过错责任原则 ,对后者执行无过错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不完全适应机动车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原则也并非是合理选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推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某些规定究竟确立何归责原则并作出相应规定,仍有探讨和修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后,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实现了多元化的归责体系,无过错原则、过错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紧密结合在多元化归责原则体系中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以危险责任控制理论和报偿责任理论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归责研究,可以平衡事故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进一步体现法律公正。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是有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规定,在实 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基础上,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先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 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采用的归责原则为过 错责任原则;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采用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6.
宣玮 《前沿》2004,(11):195-197
20 0 4年 5月 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其中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规定 ,解决了长时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就该问题的争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环节 ,是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公民利益的重要原则。本文疏理了该问题在我国立法中的发展状况 ,剖析了不同的归责原则的利弊 ,探讨了归责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汪炜  靖博 《理论月刊》2010,(9):117-119
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是事故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法律确定不同的归责原则对当事人的利益有重大影响。在互有过失的船舶碰撞损害赔偿处理中,各国法律确认了平分过失和比例过失两种不同的责任承担原则。为判定不同责任承担原则的合理性,借助博弈分析的方法,建立博弈模型,能够清楚地理解两种原则均能够对当事人预防碰撞事故发生产生激励作用,但平分过失原则激励强度更大。基于分析结果与立法趋势的差异,提出"公平与效率兼顾、公平优先"应成为处理法律问题的基准。  相似文献   

8.
杨敏  王璐犀 《求索》2012,(8):223-225
在医疗侵权损害事故中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会使当事人产生施加不同注意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激励。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医疗侵权中行为人适用的客观过错标准,并将其运用于分析单方性事故和双方性事故中无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和过失责任归责原则等的不同划分和对行为人施加不同注意水平的激励之中。通过比较,得出在目前中国的医疗侵权损害赔偿事故中适用过失责任归责原则能促使医患双方在医疗行为中施加最佳注意水平,减少医疗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不同的交通事故归责原则,但各地在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过程中,却缺乏统一、准确的把握。文章运用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论,通过比较国外处理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在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确定了赔偿责任主体,损害赔偿才能得以实现。交通事故责任者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通事故责任者是行政法上的概念,它是指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依法应当接受行政处罚的人,包括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等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是指对交通侵权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赔偿者,即赔偿义务主体,它是一个民法上的概念。侵权损害的赔偿责任主体原则上即是加害人,…  相似文献   

11.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 ,是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前提条件。根据现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在我国 ,承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有 :驾驶员、驾驶员所在单位、机动车所有人、挂靠单位、有过错的机动车辆出借人和出租人等。  相似文献   

12.
雷群安 《求索》2010,(7):140-142
道路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的时期应该根据需要有不同的选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采用的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体系,还存在难以减少交通事故、合理分配交通事故风险、实现法律公平等基本要求的现象。建议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处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的实施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迈出的重要步伐。但《反垄断法》对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亟待补充完善。从《反垄断法》第50条入手,对损害赔偿责任的四方面要素进行探究,同时比较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特色,在反垄断法宗旨的指导下对反垄断法损害赔偿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增加企业直接责任人的连带责任;实行双倍损害赔偿制度;确立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归责原则;否认间接购买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4.
饶雷际  高凛 《前沿》2012,(21):69-71
在机动车交通事故中,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法律性质、归责原则及责任主体有重大区别,但两者又有紧密联系.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共同附着在同-交通事故中,前者是后者的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同时事故责任决定赔偿责任的责任范畴.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侵权日益严重,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学界讨论热点.在对知识产权多种保护方式中,侵权损害赔偿与知识产权人及侵权人的经济利益的联系最为直接.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根据具体的民事责任来确定,停止侵害采无过错责任原则,赔偿损失采过错责任原则.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范围应为惩罚性赔偿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 ,因偷盗车辆、转借、租赁、承包、擅自私用、分期付款买卖而驾驶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情形较多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问题历来争议较大 ,是交通事故赔偿案中的难点 ,我们有必要比较研究国外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界定 ,以弥补现行立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关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有五个代表性观点,即过失责任说、过错推定说、视为说、严格责任说或无过错说、综合责任说。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应当是以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绝对责任为例外的综合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法律性质、主体方面、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可以简化处理交通事故的程序,方便当事人,节省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9.
二元式是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两层次就是侵权层面和责任认定层面。在侵权层面上对侵权行为的认定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责任的层面即损害赔偿的承担上采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二元式两层次归责原则有强大的理由作为支撑,在未来的知识产权侵权实践中可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我国目前有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规定并未恪守这一原则,立法散乱,不够协调统一.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完善应坚持"不以行为违法"为前提,不以"过错"为要件的基本理念,同时严格免责事由的规定.为保障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落实,还应借鉴国外"干扰妨碍"、"忍受限度"理论等优秀立法成果,同时配套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及社会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