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长征》2007,(10)
我国的四大名湖本别为杭州的西湖、嘉兴的南湖、武汉的东湖、济宁的北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引人入胜之处。也被誉为人间天堂。北宋时期,诗人苏东坡任杭州太守,他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第二次任职杭州时,适逢大旱,葑田已占湖面的一半,令他十分痛心,疾呼:“若再不整治,更二十年无西湖矣!”决心疏浚西湖,保住这一人间瑰宝。但整治西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当时还有人出于私利强烈地反对。出于拯救西湖的一腔热情,苏东坡亲手撰写了《乞开杭州西湖状》,上书朝  相似文献   

3.
文化政绩工程其实是伴随各种政绩工程而出现的,只不过它是以复兴传统文化或振兴地方文化或开发旅游资源作为名目罢了。政绩工程,是官员为了能够显示政绩而兴建的工程。这类工程自古即有,其中也有留名千古的好工程,例如苏东坡在杭州修建的  相似文献   

4.
<正>游过西湖的人,大都会知道白堤、苏堤,进而会感念白居易、苏东坡给后人留下的荫庇——因为"一株杨柳一株桃"的白堤、"何处黄鹂破暝烟"的苏堤,就真真切切横亘在眼前。而要问起范仲淹为杭州做过什么,大部分人恐怕都茫然无闻。殊不知,范仲淹执政杭州时,也曾留下甚多德政。范仲淹执政杭州初年,便遇上大灾,谷价飞涨至"斗钱百二十"。这时候,本应该平抑物价,范仲淹却发布政令:每斗谷增至一百八十钱,且让人到处散播这一消息。大家对此迷惑不解。不久,效果出来了:"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而随  相似文献   

5.
西湖觅秀     
王文山 《奋斗》2001,(12):54-54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北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一首《饮湖上初晴雨后》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将西湖永远定格在美仑美奂的境界中。我是被大师的诗句从松花江边牵引,特来到西子湖畔觅秀的。西子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云山一面城”。以西湖为中心,东面是靠近市区的湖滨公园,环湖远望,西南依次有南高峰、龙井山、大慈山、南屏山、凤凰山等。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前线》2011,(1):55-55
夜读《萍州可谈》,见记:苏东坡曾任杭州通判,相当于“公务接待”办公室主任的职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陪同上级和各地来的官员及眷属吃喝游玩,最多时曾一个月游了二十多次西湖。而且他还不胜酒力,每天疲于应付,痛苦不堪,发牢骚说杭州通判这个差事简直就是“酒食地狱”。  相似文献   

7.
孙国 《湘潮》2005,(1):7-11
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名人来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曾39次到杭州,在宁静秀丽的西子湖畔工作、生活了800多个日日夜夜,他踏遍了西湖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等名篇,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话和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最后一次在杭州所做所思所想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朝以来,杭州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的方面,可谓源远流长,久盛不衰;西湖龙井茶是特殊自然环境、品种资源和炒制工艺的结晶;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心的小岛上,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提起湖心亭,会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杭州西湖及西湖十景,想起整个杭州的园林风景区.杭州园林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西湖则以湖心亭为中心,也许这就是它之所以著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个干部的政绩,既要看可以量化的成绩,还要看难以量化的成绩.不能认为短期内看得见、摸得着的才算政绩,而其他基础建设就不算政绩.留下高楼大厦是政绩,留下好的作风也是政绩.  相似文献   

11.
江海 《广东党史》2008,(5):58-58
惠州西湖 位于惠州市市中心区域,是一个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型湖泊类风景名胜区,形成发展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曾与杭州西湖、颖州西湖齐名,有“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州其也”和“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  相似文献   

12.
杭州这座城市长期受到西湖山水的浸润,由此产生了富有特色的城市精神。这其中,有关西湖的诗词对杭州的城市精神影响尤大,使后者有了诗性的品格。杭州的城市精神包含着诗词的韵律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显露出以人为本的基调,而且西湖诗词还赋予杭州海纳百川的气度。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总结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筹委会和各有关部门、地方统一思想、各司其职、精心组织的结果。谈判协调有力有效,会议安排严谨有序,安全保障严密稳妥,新闻宣传有声有色,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后勤保障全面可靠,使杭州峰会落实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二十国集团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相似文献   

14.
<正>唐穆宗长庆二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初到杭州,白居易经过一番调查,了解到西湖对杭州旱涝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于是,下决心兴修水利,在治理西湖上做文章。其时,正值大旱成灾,水田无水可灌,水稻面临绝产,可处于受灾区域的钱塘县县官却以影响鱼、菱生长为由,不肯放西湖水灌溉农田。白居易当即责问县官:"鱼和百姓的生命相比哪个重要?菱和稻米相比哪个重要?"  相似文献   

15.
蒋元明 《前线》2013,(4):82-82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本来是先帝给太子留下来的宰相人选,开始也一路青云直上,官至副宰相级。可命运终归捉弄了苏东坡:王安石当政变法,苏东坡对变法有不同看法,当然不得烟抽;保守派司马光上台,全盘否定变法,但苏东坡却认为变法也非一无是处,结果又没好果子吃。变法派与保守派轮番上台,苏东坡反复倒霉。苏东坡文人气浓,又好作诗,总被对手抓住小辫子往死里整,一贬再贬,发配杭州、黄州、惠州,一处比一处远。  相似文献   

16.
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是推动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研究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与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互动关系、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目标定位,并提出今后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中,钟爱杭州、眷恋西湖的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外,就数陈云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40年间,陈云来杭州不下数十次。尤其是从1977年起。他每年春季都要来西湖小住,长时数月,短时数十天。  相似文献   

18.
保护好西湖是杭州决策层的第一位职责 ,是每个杭州人应尽的责任。要做好这一点 ,要统一认识 ,明确西湖的地位和作用 ;要认清形势 ,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要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要求和原则 ;要突出重点 ,全面实施五大工程 ;要营造环境 ,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19.
辛福 《廉政瞭望》2006,(12):22-23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因严重违纪,收受贿赂,并干扰纪检部门办案,已涉嫌犯罪。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罢免了王武龙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在转任省人大副主任之前,王武龙曾在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的位置上工作多年,因此,他可以说是继两年前江苏省委原常委、组织部长徐国健之后,又一个因腐败落马的重量级人物。古都两个骂名:“砍树王”和“武龙洞”身为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的王武龙对于南京市的建设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但是,与白居易和苏东坡因为在杭州政绩…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6,(6)
正在距离江西省寻乌县城以南50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西湖的地方。这里说的西湖不是游人如织的杭州西湖,它是一个小乡村,因古柏同志曾在这里组织红军21纵队(又称西湖赤卫队)而得名。这个人口仅为652人的小乡村是我挂职的县文广新局的扶贫挂点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