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跳槽”这个词,十几年前,在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是略带贬义的。 那时候,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一次分配定了终身。除了组织调动.你想“跳槽”也跳不成。而且,“想”本身,  相似文献   

2.
刘国光指出,当前,国内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广为流传,那就是把“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时下,一些企业的厂长利用手中的权力,将自己的老婆、孩子等直系亲属,安排在企业中掌握人、财、物大权的重要岗位,把国有企业变成了“家族企业”。对此,国家出台了一项规定:国有企业厂长的直系亲属必须立即从企业的要害岗位上调离,否则厂长撤职。工人们对这项举措拍手称赞。一些企业的厂长在用人问题上举亲不举贤,国有企业变成了“家族企业”的同时,他本人也由厂长变成了“大家长”,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专横跋扈,大搞“一言堂”。缺乏民主管理的“家长制”作风,不可能实事求是地进行厂务公开和畅通民主渠道,难以调动身…  相似文献   

4.
粉笔客 《奋斗》2008,(1):61-61
时下,“书生气”这个词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离“知识、儒雅、正直”等褒义渐远,而靠“迂腐、愚钝、死板”等贬义越来越近了。说某个人“书生气”,近于说这个人不识时务,不会做人,不懂灵活处事;说某个干部“书生气”,近于说这个干部不善协调关系,不能随机应变,不堪提拔重用。所以长辈常嘱咐后生:“社会很复杂,  相似文献   

5.
观点搜索     
“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由来 高效在2003年2月12日的《党史信息报》发文指出,“马克思主义”一词的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至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直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一些国家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90年代,家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的企业。但家族企业本身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因此家族企业如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一直困扰着家族企业主和理论界。西方家族企业“委托—代理”制的成功运作,有效地化解了家族企业的管理缺陷,证明了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及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刘斌  刘思辰 《党课》2006,(9):55-55
近日听到一则故事,不禁菀尔。一个人卖豆腐发了财,旁人请教其发财秘诀,该人谈到,豆腐做硬了就卖豆腐干,做稀了就卖豆腐花,太稀了就卖豆浆,豆腐卖不动了就放臭了卖臭豆腐,再卖不动了就放坏了卖腐乳。姑且不论其做豆腐的方法可行与否,但就其经营的理念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而言却不得不令人叹服。常听经济学者提到“微利时代”需要转变经营观念,现在是不是“微利时代”并不重要,但中国的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所有企业都面临转型的问题却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对“老年人发挥余热”之说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报刊上经常出现“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提法。有时一些领导同志在报告中也常用“余热”一词。很多人后来逐渐明白,“余热”一词是名为褒奖实为贬义之词。故近年来已不大用“余热”来形容老年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了。最近,一家报纸上有一篇报导,小标题为“45名离退休党员乐呵呵地发挥着余热”。看了这篇报导,想想这个标题,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为居民做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仅仅是发挥余热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们所称的老年人发挥的“余热”的含义。按照词义,“余热”无非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多余的热量…  相似文献   

9.
正1922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有感于官僚之风渐长,创作了著名的讽刺诗《开会迷》。诗中说他去各机关办事,总是遇到开会,有的会议居然研究"买一小瓶墨水"。多少年来,尽管人们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恶痛绝,但二者却如"臭豆腐",在一些人那里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前不久,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新表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0.
"臭豆腐说起来臭、吃起来香。权钱交易、买官卖官也是如此,有了权和钱,才能追求豪放、刺激的生活方式。"——张晓光  相似文献   

11.
银铁纪 《党风建设》2001,(11):16-16
一、边作案边提拔现象。二、捞足了就走现象。三、“二进宫”现象。受到查处后,屡教不改,一旦时机成熟,又故态复萌。四、“臭豆腐”现象。腐败现象在很多人那里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五、笑廉不笑贪。一些廉洁自律的干部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戴,反而受到奚落、责难、孤立和排挤;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作为东方民族,很重视家族纽带关系。日本的很多企业就是地道的家族企业。许多日本的政客、资本家的子弟也能够子承父业。但是,这些“贵族子弟”在成长的阶段,却往往故意避开父辈的荫庇。其中的奥妙很值得我们思考。 有一位在日本公司里工作的中国人,工作时间长了,逐渐发现周围的同事中,有相当一些人原来正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民营经济”或“民营企业”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可以说,它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都把“所有制”作为反映经济实体或企业的本质属性的首要标志。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明明是私人经济或私人企业,却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一词,正是在“所有制”这个反映经济本质属性标志上采取隐晦、规避的做法,这一用语在理论上是不确切的。为了私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摒弃“民营”这个产权模糊的用语,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正名。  相似文献   

14.
《党风建设》把腐败现象称为“臭豆腐”现象,实在是太逼真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腐败现象之所以像“臭豆腐”,追根溯源,是放松学习、自律意识淡漠、思想道德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关”一词的使用频率恐怕是比较高的。诸如“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有关人员”、“有关政策”、“有关规定”、“有关精神”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顾名思义,“有关”者即有关系有关联也。其词义原本是再明白不过了。但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天天耳闻目睹对“有关”一词的使用却常常让人不  相似文献   

16.
正瑞士大多数传承百年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他们有着一套特别的家族企业传承的方法,这或可给走到传承关键期的中国家族企业带来一些启发。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有很大不同,按照欧共体的定义,由家族成员成立,家族占企业所有权在25%以上,至少有一个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和运作的企业叫家族企业。依据该定义,瑞士2011年注册的三十几万家企业中,88%属于家族企业,大概有27.5万多家,共提供了260万个就业岗位,给瑞士贡献了超60%的GDP。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实际上可以算作准家族企业。瑞士的家族企业与中国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有些类似。因此,瑞士家族企业的创新和传承,或可给中国民营企  相似文献   

17.
司马牛 《实践》2005,(9):47-48
“攀比”一词大多用于贬义,其 实,所谓“攀比”无非是“援引事例比 附”之谓。“援引”什么“事例”攀比, 不仅大有讲究,其结果也往往大相 径庭。 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 1980年16岁时,曾面临“留藏还是返 沪”的人生选择。举棋不定问,祁爱 群“攀比”了自己的父亲——一个 “老西藏”,比比20世纪60年代进藏 的父辈,一切艰难困苦又算得了什 么?最后,祁爱群作出了扎根西藏的 人生抉择。正是这种“攀比”精神,促 使祁爱群扎根高原,献身藏区。 而被判处死缓的原北京市交通 局副局长、大贪官毕玉玺的“攀比”, 则显露出他龌龊的灵魂。他和同事 比,觉得自己资历老却升得慢;和上 级比,他认为自己水平高却屈居人 下;和大款富翁比,他觉得自己贡献 比他们大得多却远不如他们富裕、 阔绰……结果越“攀比”越觉得委 屈,越“攀比”越心理不平衡,于是恶 从胆边生,伸出了罪恶之手。最终, 钱是捞得够惊人的了,受贿多达 1304万余元,几辈子都花不完,但他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企业的成与败、繁荣与衰退、无不与“人”有关。难怪有人说:“办企业就是办人”。但是,如何看待“人”、保护“人”、管理“人”、开发“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却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企业成功了,人们朦胧地觉得,那是因为企业不仅拥有一流的人才,而且有效、科学地管理了人才。一个企业衰败了,却很难反思“人”本身存在什么问题。“人”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唯一因素,但是,“人”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却是确定无疑的。   任何企业决策领导层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  相似文献   

19.
“黄安的赵赐吾、麻城的邱江甫、黄陂的臭豆腐。”这话分别说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三位传奇式的英雄。“黄陂的臭豆腐”说的是徐海东大将。赵赐吾参加过黄麻起义,当过赤卫队长,红军团长,人称“游击大王”,曾以“一两血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遭敌通缉。1932年1月,他率部攻打麻城青山王阁时不幸英勇牺牲。可他的革命故事,至今仍在红安、麻城一带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对某些人来说,官僚主义就像臭豆腐一样,闻起味很臭,吃起来很香。这些人明明官僚主义的痼疾在身,却又感觉良好。因之,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官僚主义愈演愈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实是非治不可。 为治官僚主义,人们曾经用过许多办法。列宁的办法就非常好。一次列宁收到前线发来求援武器和服装的电报。如此十万火急的事情,有关部门却迟迟不予办理,下级便直接向列宁反映。列宁立即派人把电报送到军需部,并在一小时后,打电话询问此事,当部长说没有收到电报待查回话时,列宁却固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