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巴尼亚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小国,人口约320万,面积2.8万平方公里。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也是原东欧地区中最后一个走上经济改革之路的国家。迄今为止,如果说巴尔干地区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经济仍在低谷中徘徊的话,那么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可用“在深渊中挣扎”来形容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后,欧盟就如何与西巴尔干地区这个巴尔干半岛的次级区域国家建立联系一度没有清晰的战略。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后,出于维护欧洲大陆安全和稳定的考虑,欧盟启动了与西巴尔干国家的稳定与联系进程,决心以共同价值理念、经济援助和提供入盟前景等手段,将西巴尔干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阿尔巴尼亚地处西巴尔干地区,自冷战结束以来,阿尔巴尼亚一直以“回归欧洲”、加入欧盟为目标,在民主化转型之路上不断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构建。阿尔巴尼亚从2009年开始申请加入欧盟,但在满足欧盟设定的“条件性”要求上还存在诸多障碍。尽管阿尔巴尼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与以哥本哈根标准为主的一系列欧盟条件性原则仍相距甚远,始终徘徊在欧盟的边缘。阿尔巴尼亚最终何时入盟不仅取决于欧盟自身扩大和吸纳的能力,还在于阿尔巴尼亚自身的“达标”程度。  相似文献   

3.
阿尔巴尼亚,人称“欧洲孤岛“,也有人称之为“欧洲幽谷”,还有人称之为“地堡社会主义”,更有人称之为“孤家寡人”,总之讲的是一个意思,即恩维尔·霍查治下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始终推行“斯大林模式”的不变应万变的社会主义国家。研究这个社会主义的“恐龙”,总结其教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是很有意  相似文献   

4.
(一)阿尔巴尼亚没有失业,无人须交税。所有资产为国家所有。该国没有滚石音乐,无人急匆匆地购买紧身裤,没有电视游戏热、没有吸毒问题。四十年前,阿尔巴尼亚抵制自认为迷恋物质的世界。它的领导人在国内清除反对派,拒绝任何可能有损于破坏其斯巴达式“阿尔巴尼亚生活方式”的外国建议。然而,阿尔巴尼亚发  相似文献   

5.
(摘译自英《苏联问题分析家》1984年6月27日“阿尔巴尼亚的人口突增”一文。作者雷蒙德·哈钦斯。)当霍查于1944年11月在阿尔巴尼亚夺取政权时,阿尔巴尼亚的人口只是1百万出头一点。到2000年,该国人口可能接近4百万人。1971年至1982年这11年中,阿尔巴尼亚的人口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至少比欧洲任何其他国家的人口增长快3倍。尽管人口的突增不会根本改变阿尔巴尼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波黑、白俄罗斯、塞尔维亚、圣马力诺这5个欧洲国家实现了普通护照互免签证。也就是说,原则上,如果想领略5国别样风情,中国游客可以“说走就走,潇潇洒洒”。与英法德意等国人感觉“已经熟悉”的欧洲发达国家相比,阿尔巴尼亚等5国似乎属于一个“不一样的欧洲”。不过,人类终归处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本期《新民周刊》策划的“发现之旅”,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与东亚的经济腾飞陈恩近30年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生的最激动人心变化,是被世人所称誉的“东亚经济奇迹”。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整体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新的增长中心,东亚也已形成与欧美经济模式相比独具特色的“东亚...  相似文献   

8.
1985年4月11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寿终正寝。在霍查长达40年的统治时期中,阿尔巴尼亚政治生活中发生14次大的政治清洗,平均为三年一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84年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开除南斯拉夫共产党后,霍查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9月中央全会和11月召开的“一大”会上,宣布中央组织书记、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内务部长,阿军中将科奇·佐泽等人是“民族主义”、托洛茨基主义的铁托集团的代理人”。望年  相似文献   

9.
宋伟 《俄罗斯研究》2022,(5):95-117
追求承认的斗争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国家的本体性安全、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也是一种人性的基本诉求,即希望获得自由与平等。因此,追求承认的斗争构成了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变迁的一种根本动力。追求承认的斗争会导向更加分散化的社会体系和国际秩序,以及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认同政治的兴起。在世界政治的力量格局层面,追求承认的斗争带来国家和国际制度的变革,以及围绕大国地位的斗争,最终导致力量对比格局的变化;在世界政治的思想格局层面,追求承认的斗争造成了强调个体自由与权利的自由主义的兴起,但民族主义、认同政治等正在挑战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政治认同的地位,导致国家和国际政治中出现日益严重的“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到过罗马尼亚的人,往往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西方国家说罗马尼亚正在与阿尔巴尼亚争夺欧洲第一穷国的桂冠,一位叙利亚留学生却认为罗马尼亚是他所到过的国家中物价最便宜、生活最安定的。甚至在中国人中间,对罗马尼亚的评价也截然不同。有的说:“罗马尼亚穷  相似文献   

11.
中俄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整合中具有制约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历史基础、国力基础和利益基础,是促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制衡“单极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联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普遍现象,针对联盟问题的研究也是国际政治中的热门议题。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在1946-1961年内进行了三次盟友的变换,书写了一段罕见的小国联盟史,也为联盟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案例。根据修正后的沃尔特的"威胁平衡"理论框架,可以认为,阿尔巴尼亚在15年内先后选择同南斯拉夫、苏联和中国结盟的复杂历史,实际上主要是受到制衡威胁、意识形态以及提供援助这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自身的脆弱性使得阿尔巴尼亚需要依赖结盟的方式而生存。结盟关系的转变,实际上是应对不同时期制衡当时最大外部威胁的手段。由于霍查政权的稳固同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阿苏分裂和中阿结盟过程中,意识形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性意义。最后,能否为阿提供适当的援助也会对阿尔巴尼亚选择盟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1983年6月22日登载戴维·布兰德为该报撰写的一篇专稿,题为《斯大林主义者的阿尔巴尼亚向人民灌输对外国人的畏惧感》。现摘译如下: 阿尔巴尼亚这个小小的欧洲国家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之一,它处于偏执狂的控制之中。防弹壕遍布乡村;-在稀疏的小山后而竖立着碉堡;所有的年青人都要接受武装训练。极权主义政权的目标是使所有公民相信,绝大多数外国人都是可怕的,特别是美国人和苏联。  相似文献   

14.
1985年4月11日,恩维尔·霍查去世,拉米兹·阿利雅上台。阿利雅接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以来,一再强调阿尔巴尼亚将坚定地继承霍查的路线。在阿党“九大”(1986年11月)上,阿利雅表示要继续执行霍查的政治原则:决不同超级大国和解,决不纂改中央计划经济的原则和决不接受外国的援助。在1987年庆祝“五一”节时,在群众的游行队伍中仍有这么一条标语:“形形色色的现代修正主义——铁  相似文献   

15.
关于阿尔巴尼亚建国以来的对外政策,有着不少评述,我们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阿尔巴尼亚与西方九个大国如美、英、联邦德国,至今没有外交关系。战后初期,阿尔巴尼亚经过努力。参加了1946年7月的巴黎和会和随后在纽约举行的部长会议的续会。当时美英等国托辞战时阿尔巴尼亚傀儡政府曾与意大利合作,拒绝与阿建交。丘吉尔当时宣称:“作为入侵国的意大利利用阿尔巴尼亚与希腊作战,因此不能把阿尔巴尼亚算作反法西斯联盟  相似文献   

16.
阿尔巴尼亚1992年3月的大选敲响了欧洲最后一个社会主义强硬路线国家的丧钟,选举结果证实了现为政坛领袖的心脏外科专家贝里夏不久前所宣称的“共产主义漫长黑夜”的结束。社会党没有企图掩饰他们的失败。该党发言人说选举结果“令人难以置信”。但阿利雅对这次政治大转变并不感到震惊。他几乎肯定要从政坛上消失。人们要了解当代的阿尔巴尼亚首先要了解霍查及其遗产。阿利雅在人们对社会主义越来越冷淡的气氛中仍保留了霍查的许多遗产。阿利雅所主宰的社会是由个人长期统治所形成的。直到他于1985年去世,霍查一直是这个封闭社会的独裁者。他曾同铁托、赫鲁晓夫和中国争吵过,标榜自己是共产主义信念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亚太地区大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因此美国总是将中国放在其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国际战略格局全局和亚太地区战略态势全局来观察和分析,并据此制定对华政策和确定美中关系走向。中美之间的互动也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制定对苏遏制的国家安全战略,特别是根据中苏关系状态来确定美国对华政策和美中关系。冷战后,美国根据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全球反恐的国家安全战略,对华交替采用“接触”与“制约”政策。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全球反恐取得一定进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越来越多。在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威胁”到其全球主导地位后,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从“大国战略竞争”国家安全战略出发,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存在三大内在矛盾,中美关系正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两极格局瓦解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朗化。目前,主要表现为“一超四强”的基本结构,而“一超四强”之间的大国关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在这“一超四强”之中,俄罗斯的局势是当前国际上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而俄罗斯同最有潜力的中国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必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87年夏走访了阿尔巴尼亚。从地拉那出发北至斯库台,南至发罗拉,西至海港都拉斯,行程达上千公里。初来乍到,新鲜和惊讶之感兼而有之。三日之行,就管见所及,信笔拈来,因不成体,故名之为随笔。阿尔巴尼亚——巴尔于半岛一角的今天,在建设,也在缓慢地前进,但给人以强烈的感觉是,它需要在这“窒息的小屋打开一个窗口”,呼吸到八面来风的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要介绍俄罗斯当代“新权威主义”政治特点的基础上,从和东正教有关的“君权神授”思想和“第三罗马”理论与普京时代政治体制之间的思想联系入手,分析和论述了“新权威主义”产生的来自俄罗斯民族历史及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旨在揭示隐藏在社会发展形态之下的深层民族性格动因;指出俄罗斯目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形态和格局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其今后的态势走向也必定遵循一定的规律,并充分满足和显示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