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个创新,是提高土地绩效和农民土地收益的必由之路.但在农地流转实践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乏力的现象也很突出。如何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地流转改革的顺利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改革的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新思维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尽管在清理"共产风"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却仍然受困于税费过重、农地使用权频繁变动、农地财产征用中补偿偏低、社保等公共产品缺失而严重影响土地财产性收入等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修宪重新确定保护私有财产的大环境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亮点涌现:沉重税费有了根本性解决、农业生产补贴与保护有了新进展、农地征用补偿有了适度提高、农地延长的30年承包权向"长久不变"乃至财产"物权"靠拢、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开始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问题仍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未来深化改革,需要:为"一小二私"的"农户经济"创富正名,为农地农户经营者解除精神枷锁;给农地确权并明确政府与农民间清晰而排他的权益边界;加快社会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完成传统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型,夯实农民自主自由创业创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完善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应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护的立法,完善村民自治,加强土地流转司法和执法,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位阶偏低、土地流转中农民所获收益偏低、土地物权尚不够明晰等问题,导致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必须着力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农地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提高农民的维权素养和监督意识,防止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遭受损害,这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政府职能错位,导致行政行为失偏;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低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完善土地立法,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改进征地补偿工作,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土地换保障"的新机制,形成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正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障碍与制约,迫切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来引领和推动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以政府制度创新引领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正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的障碍与制约,迫切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来引领和推动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在土地流转中,由于土地产权不够明晰、农民的弱势性、政府职能异化等原因,经常造成农民利益受损,阻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文章试图分析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健全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农民土地权益是“三农”问题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土地发展权价格理论,以闽侯县上街镇土地为例,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测算,认为基于土地发展权价格的征地补偿标准的执行,必须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通过搞活农地流转,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延续;创新失地农民安置模式,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国家政策、农民权益、社会稳定等多重因素,推进难度较大,各地成功经验鲜见。慈溪作为土地流转的先行者、实践者,与其它模式相比具有土地流转规模大、流转率高、农民收益多等特点。慈溪土地流转的探索及其经验为其它地区推进土地流转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在政治、经济、社会、人身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还难以保障,必须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加大宣传教育等路径,改善农民工合法权益缺损的现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弊端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科学利用的最大障碍。调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国家所有制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的市场化、商品化;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有效转移;有利于国内外资本向农村的投入;有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国有化不是对农民利益的剥夺,而是农民、国家和集体的共赢。具有实行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加快立法与改革的步伐,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土地发展权是经济法意义上之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二重属性,其所保护的法益为社会公共利益,它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构建生态发展区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时应坚持经济法的理念和原则,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要有法可依,调制行为要符合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制的绩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在推进生态发展区土地发展权转移时必须定位实施主体,明确职责,建立高效、透明的开发区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立招商引资门槛,以保障生态发展区的发展机会与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4.
“一田二主”是由我国古代的永佃权制度演化而来的一种土地所有权制度,具有经营模式的灵活多样性、利益均衡性、土地权属结构调整的市场化等特征。在我国实行“一田二主”制度,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利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实现社会基本公平,有利于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有利于农村民主制度和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消费领域存在的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商业欺诈等不和谐因素,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其根本原因是销售者面临着由功利主义过盛引发的道德危机、诚信缺失问题以及社会责任迷失等问题。为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有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缓解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社会监督作用,细化消费法规与政策,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的不完善和操作的不规范、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欠缺等因素,制约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因此,应完善土地产权关系,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健全农村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以努力推进和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只将土地作为一种生存的工具,称之为生产资料。经过30年的土地制度变迁,土地才由生产资料变成土地资产,又过了20年土地才具有了部分生产要素性质。从实践来看,土地制度变迁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将土地资产变成土地资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基本上反映了公司内部机构之间分权制衡的关系,对公司的外部环境及其机构的制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如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原有的行政管理部门放权不够;董事会运作不规范;内外监督不力等。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使国有股权法人化;完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完善共同治理机制及内外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