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想工作实际上是思想信息的运动过程.思想信息在其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着"信息差"的问题.缩小和消除思想信息在其运动过程中的"信息差",这是思想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此再谈点浅见.思想工作中存在"信息差"的表现思想信息在思想工作整个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精神实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于阐释某一思想、理论的"精髓",表达的是贯穿于某一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价值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逻辑严密、结构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深刻把握这一思想,最根本的是把握其精神实质。1.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充满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  相似文献   

3.
人事局新局长接到了前任寄来的一封信.读完后,越思量越觉到非同寻常.因为这是一封全景式地重现过去的信.信中,他看到这位前人事局负责人是怎样戴着有色眼镜,揪住一个大学生只买甲级菜的小节,武断地以"生活奢侈"的荒唐结论去压制和委屈知识分子的;信中,他看到了这位前任在浮夸风盛行的时节是怎样不顾事实、违心地让一个  相似文献   

4.
赵文 《学理论》2013,(32):251-252,355
"知信行"模式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外化等规律具有想通之处的行为干预理论。为了增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可以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借鉴运用"知信行"模式,通过调整充实党史教育内容、改进完善党史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理性认同与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党史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等途径,促使大学生党史学习实现从知到信、由信入行的转化,以此解决当前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脱节、知行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天杭 《学理论》2013,(16):25-28
墨子提倡最多数人的利益,并把逐利看作人的本性使然。"利"是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义"则是判定逐利是否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若人人互助,修睦讲信,那么彼此均可受益。由此看出,墨子义利之下的和谐社会思想不仅与中国的"和文化"一脉相承,更是暗合了现代和谐社会的本质——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因此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需借鉴墨子义利观,调整利益关系,这在改革开放后道德日趋滑坡的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1956年1月21日)亲爱的允若:……你写来这封信,当然又暴露了你的一些思想问题,这很好一既然有了问题,向我,向同志们说出来,总比不说要好。因为不说,不等于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存在;说出来,你的同志,你的亲属,才好帮助你。你说,你在写这封信以前。"仍然犹豫要不要写这些",你"感到写这些没有用"。你写这些,不是没有用,而是很有用。我欢迎你写这样信给我,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5·17重要讲话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在于落实,在具体贯彻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好真懂真信的问题,惟有"信马"才能"姓马",才能避免陷入"姓马"而不"信马"的泥潭,这解决的是理论队伍问题;二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避免"指导"陷入"取代"的误区,这解决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8.
"能动性"思想是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内核,并体现于李大钊早期的思想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的思想之中,这一"能动性"思想的产生归根于他拯教民族危亡的现实动机.以"能动性"思想为基础,李大钊在十月革命的契机中,凭借其兼容中西的学者素养形成了他的革命思想,这也决定了他的革命思想有着独具特色的内客.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开启集团公司创新发展的"总开关",紧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引导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为谱写"不忘初心、牢记  相似文献   

10.
冯丽丽 《学理论》2011,(3):85-86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其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仁人君子"。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的"为仁由己"思想虽然历史悠远,但是这一思想却和儒家文化思想一样,在实践中历久弥新,给后人指出了道德践履的原则和方法,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今,这一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培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彰显了儒家思想文化的时空超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