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3)
青年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社会和志愿者个人两方面对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方式,以激励志愿服务组织的成员,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  相似文献   

2.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内建立共青团的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小舟  李红坦  赵刚 《学理论》2010,(7):172-173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自身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高校志愿者组织内建立共青团组织是一种管理团员青年的新模式和新做法,它可以将共青团组织与志愿者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团员青年服务社会、提高自己,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教育意义。也是新时期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群体的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由其动机支配的,不同志愿者具有不同的行为动机。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山东省高校学生为对象,对影响大学生志愿者行为动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利他主义思想、政治面貌、年龄、学历、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对高校学生成为志愿者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祝京衢 《学理论》2009,(29):208-209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利用青年志愿者一载体,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集中关注的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文着力阐释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7)
由于我国志愿事业发展初级化、不平衡化,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仍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以西安某高校大学为例,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组织情况、资金筹集等方面现状进行实证调查,通过数据资料收集分析归纳出志愿者、志愿者组织机构、志愿管理人员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组织管理的优秀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吴鲁平 《青年研究》2007,16(5):31-40
本文依据对青年志愿者所做的访谈资料,对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的类型及其阶段特征做了分析。研究发现,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可分为三类:即传统性动机(以“责任感”为轴心)、现代性动机(以“发展”为轴心)和后现代性动机(以“快乐”为轴心)。  相似文献   

7.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方面。而从发展型社会政策来看,其在激发志愿者参与动机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政策定位过于单一,忽略了志愿者需要的异质性,未能改变志愿服务的弱势地位,无力回应志愿者自我的职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政策主体、政策内容和政策规划层面着手,合理定位志愿者参与动机,重视政府在促成志愿者参与动机过程中的主导角色,强化人力资本理论在维持志愿者参与动机中的作用,突出持续发展对于激发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志愿者动机的分化与满足视为一个连贯的过程,探究各类情境因素对这一过程的影响。通过对青年支教项目的研究发现,信息效应、价值效应、模范效应在其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具有明确动机的志愿者在参与前获得了相对更多的活动信息,而动机不明确的志愿者若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取更多信息,其动机满足程度也会越高;当所处情境更认可志愿服务能够产生实质价值时,志愿者更容易具有明确且利他的动机,他们若能在参与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其动机满足程度也越高;当所处情境更能建立志愿者的"模范"形象时,志愿者更倾向于形成明确且利己的动机,他们若能在参与中得到更多锻炼机会、保持"模范"形象,其动机满足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调查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对志愿服务内容的选择和期望、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进行分析,力求反映出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概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宇  彭鹏 《学理论》2012,(7):89-90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体部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新载体。在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以临床医学院开展"无烟医院、和谐社会"的志愿者活动为例,探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源,研究"力源"机制、"力度"机制、"合力"机制体系的构成,以期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青年志愿精神高涨之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是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民众尤其是美国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热情不减反涨,志愿者创造的社会价值达到美国历史的最高峰。究其原因包括:美国政府的鼓励、美国企业的支持、大量非营利性组织的存在都为美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此外,美国各高校也为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指导体系提供了切实保障;而有益的职业生涯发展更是美国青年积极投身志愿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12.
陈玉婷 《学理论》2012,(27):63-64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推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逐渐成熟,志愿者服务作为医疗机构中病人服务体系的一个分支,为构建和谐人文环境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因此医院志愿者激励机制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在发展和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瑞  张宏 《学理论》2012,(22):201-203
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于1993年起步至今已有近20年,青年志愿者尚处于非专业阶段。传统意义上的志愿者服务随意性大,专业技能低。这些不足不仅仅造成志愿服务效果差、服务持续性低,更降低了青年志愿者从志愿服务中所获得的就业能力提升的可能。试通过对青年志愿者现状及青年志愿者专业化概念的论述,探讨青年志愿者专业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践与理论思考--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少松 《理论导刊》2004,(11):45-46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由共青团中央发起并动员全国各族青年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事业,被江泽民同志称赞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它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动员和组织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青年工作服务社会的一种新探索。陕西省青年…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4)
入党动机是青年大学生要求入党的思想内需和真实想法,是青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要求入党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最根本原动力。拟在文献整理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浙江高校大学生的"红船精神"正塑效应的影响特色,为高校党建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目标发展、后期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设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志愿者精神作为公民社会的灵魂,通过公众与社会的积极互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但由于在价值取向、公民意识、志愿服务质量、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种种障碍,志愿者精神的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仍困难重重。为此,我们需要深化志愿者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多元培育途径、创新培育方式,完善机制保障,推动志愿者精神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调查的资料 ,分析了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转型的背景 ,包括民间需求强烈、社会资源丰富、政府导向明确、国际影响加大。提出青年志愿服务的结构转型主要是建立协调中管理组织调整、服务团体分化、鼓励自由组合、完善激励机制。预测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是日常化、普遍化、持久化、社区化、法制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浅淡志愿服务的立法郭珞在我国,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服务始于1993年共青团中央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之后,据统计,4年多来,全国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已达5520多万人次,为社会提供了11亿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这种开风气之先,重塑道德规范的社会活动影响是深远...  相似文献   

19.
李萌 《学理论》2013,(9):58-6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学生志愿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此,通过对杭州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探寻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的现实场景出发揭示中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所在.实证研究最终显示中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动机是利他与利己动机的结合产物.因此,如若要实现中国公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幅提升,政策制定者应该从两种动机的共同培养做起,以便最终实现中国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