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园 《理论导刊》2013,(1):105-107
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主要分为联合管理外包模式、企业横向一体化外包模式、员工业务培训外包模式等。在外包的过程中,存在着选择性、操作性、潜在性和制度性等方面的风险,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谨慎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外包模式和服务商,增强外包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力度,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外包市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自身队伍建设,应是防范这些风险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2.
向甬 《理论导刊》2005,(8):33-35
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发包、收回承包地、新增人口、四荒承包和继续承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应在具体操作中设计相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简称承包制)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承包基数、工资奖金挂钩比例等"基数"指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数问题的核心是利益分配关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理出发,我们认为,用目标导向法来妥善处理发包标准规范化与承包基数合理化之间的矛盾,是完善承包制的中心环节. 目标导向法的提出我国的经济改革,是在商品经济基本规律被严重扭曲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前,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价格体系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地区、各行业,甚至是同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7,(2):40-46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正式官僚与非正式官僚共生共存的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行政发包和契约外包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一个不完全行政外包的理论框架,借以揭示地方政府治理的混合模式。这一治理模式跨越政府组织边界,融合行政发包与契约外包的要素,同时在政治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地缓解治理风险与治理效果之间的张力。通过对S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的分析,本文阐述地方政府不完全行政外包的组织运行逻辑,并就其预期与非预期后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具有人力资源供给规模大和劳动成本低的有利因素。其不利因素为:人才适用性差,人才二次培养的任务艰巨;外包人才的流动性大,人员稳定性差;符合外包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服务外包人才结构失衡。进一步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有必要制定人才培养方略,具体包括:制定离岸服务外包低中高端人才差异化培养战略,构建服务外包人才模块化评价标准体系,积极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的推动作用,建立服务外包人才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管理外包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进行分析,讨论外包的几个因素,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现象中提炼出"项目机制-策略-逻辑"的概念框架,运用社会学定性分析方法,对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的政府相关部门、8个非营利组织及服务对象进行了调查,深入探讨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机制、策略和逻辑。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机制是项目外包机制,包括招标发包、委托发包和举办公益创投活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遵循效率和效益的逻辑。非营利组织的项目机制是项目承包机制,包括项目投标和竞标、承接政府部门的委托项目和参加公益创投活动。非营利组织采用多种项目运作策略,遵循多重项目运作逻辑。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存在着风险和挑战,如交易成本增加、服务对象瞄准问题、腐败和寻租现象、机构丧失独立性、目标置换现象等。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把服务对象整合进公共制度的桥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不仅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它还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服务双轨制。受限于研究领域和案例数量,文章结论在更大范围内的适用性仍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8.
高狄 《瞭望》1988,(13)
五年来,吉林省在企业中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完善和发展。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中心环节,是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主要任务是在企业内部实行层层核算、层层承包,一直承包到能够核算的最小单位。 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承包,是完善企业承  相似文献   

9.
董洁 《学理论》2009,(30):124-125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0.
涉承包类案件的法律困境就在于法律关系难以厘清和定性。实践中,酒店的后厨、建设工程、停车场、软件行业的项目部、学校的后勤及图书馆等等的承包,存在着三方关系和多方关系的表现形态。当承包方与提供劳动的具体人员为同一主体时,则与发包方之间成立伪装承包关系。承包方的资质不应影响承包合同关系的效力。外包方式中,劳动关系存在于承包方和劳动者之间;内包方式中,劳动关系存在于发包方与劳动者之间。由此,工伤事故、双倍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等等派生问题,就可以在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得到解决。对于外包型涉承包类案件,以劳务关系排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避方式及"矛盾律"的问题,需要劳动法来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谢君平 《学理论》2013,(11):102-103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对现代企业来说,如何选拔人才,如何把企业的员工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成为其能否在经常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的重要因素。除了要重视招聘、吸引、选拔、绩效考核等环节,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培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寻找适合企业的培训方法和对策,对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董洁 《学理论》2010,(6):125-125,128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的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3.
于吉 《瞭望》1990,(39)
承包制在企业普遍推行已经3年多了,今年底,将有90%多的企业承包到期。如何估价第一轮承包,如何看待当前企业遇到的问题,如何完善、发展第二轮承包,是各方面都在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石化总公司从1985年开始实行全系统投入产出包干以来,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国家与总公司、总公司与企业、企业内部“三个层次”的承包体系。在全系统的大包干中如何深化企业内部的小承包,锦州、抚顺、兰州等石化企业今年进行了一些探索。 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催化剂的生产能力约为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7,(26)
在深化改革中,全国一些大中型企业逐步走上了承包经营的道路。许多企业通过这种经营机制的改革显示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推行承包时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众论纷纭莫衷一是。那么企业家们怎样看待承包?已经承包的大中企业效果如何?承包经营大中型企业的前景怎样?本刊和辽宁经济报记者邀请了辽宁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专门就承包问题对话,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如何实施产业政策,对结构刚性进行调整,巳经日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随着以招标竞争为先导的承包制的拓展,尤其是企业作为法人参与招标竞争的出现:法人承包——企业承包企业,为企业制度改革提供了富有发展前景的初始选择。据我们对成都市法人承包所进行的调查认为:在这方面,成都市已经形成了地区性的“小气候”,并且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法人承包的情况和效果 到1987年11月底,成都市已有七个企业各承包了一至二家企业。从承包形式看,有跨部门、跨行业的承包;有同行业内部,同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前产后相关联企业的承包;也有生产同类产品企业间的承包;等等。成都市的法人承包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资本化是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要素投入经济过程,实现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提出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获得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效益的必然要求。研究人力资源资本化对企业筹资、投资、企业利益分配、财务分析的影响,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3)
图书外包加工是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图书馆与外包图书加工方的合作,在图书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合理的操作流程,确保图书入库的质量和速度,从而实现图书馆高效、优质的图书加工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吴革斌 《学理论》2010,(15):70-71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作为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它是现代企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发、管理和利用,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情和自身特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型企业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主要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素。本文就知识型企业如何构建适合其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概述了知识型企业的基本含义以及其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制度进行创新时应遵循的几点关键原则,最后就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如何创新?提出了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