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仁山 《人民公安》2008,(12):22-23
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都让我们看见了党和政府的力量,看见人间的友好,看见互助的光辉,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在灾难中怆然复活。  相似文献   

2.
金晓霞 《中国减灾》2010,(10):11-13
近期,随着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热播,片中建筑物轰然倒地,灰尘遮天蔽日的情景不仅勾起人们对那场惨烈地震的痛苦回忆,更有对城市建筑抗震的忧思。9月初,各大门户网站以建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物受力情况复杂,而在结构分析方面,我们的设计计算理论建立在一系列简化前和假定的基础上,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这就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性,因此,工程抗震不但要进行“计算设计”解决,而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和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往往是构造良好结构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概念设计强调。在建筑物设计一开始,就应该处理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就有可能使设计出的房屋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相似文献   

4.
国文 《协商论坛》2013,(5):49-52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测作为专业地震部门社会责任和工作任务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1970年成立中国地震局至今,地震部门有记录的地震预测至少77次,其中强震31次,中强和有感地震46次。除此之外,地震局系统外比较准确预测的震例也达数百次之多。目前,关于地震能否有效预测预报,学术界仍存在重  相似文献   

5.
刘军 《当代建设》2002,(3):37-37
引言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底部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砌体结构组成,抗震性能较差。随着工程抗震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九十年代以来对历次大地震的震害研究,2001版《抗震设计规范》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全面修订。新规范十分强调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措施的重要性。放宽了结构总高和层数限制,增加了底部两层框架结构,提出过渡层概念。1、结构体系的要求1.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不得采用底部内框架、底部半框架等混合结构形式。1.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可谓"群害之首".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如今仍然傲然屹立.  相似文献   

7.
赵志林 《中国减灾》1996,6(2):36-38
河北省抗震防灾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构想赵志林(河北省建委抗震办)河北省位于华北地震区中心地带,以太行山、沧东和燕山三大断裂带为主的20多条断裂带贯穿省内东西南北,对河北省地震活动起着控制作用。河北省97%以上的国土面积,98%以上的人口,除康保和沽源两县...  相似文献   

8.
琼府办[2008]83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建设厅、省教育厅关于《各级各类学校建筑抗震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5.12”,震惊中国和世界的汶川大地震,还未从我们的记忆里淡隐,天崩地裂的灾难又突降四川雅安。坚强勇敢的中国人再次经受考验,在与地震灾难的交锋中,让人无限仰望的“大爱”不期而至,瞬间爆发,雅安抗震处处彰显中国精神的时代光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残疾人》2006,(8):4-13
引言本刊记者欧阳鸣:与王林梅见面必须预约。她并非日理万机,也不是刻意的与世隔绝,她如此执拗的诸多原因中有最为重要的一条:她要为自己留下充分的梳妆打扮的时间,她要以美丽示人——这是一个极其爱美的女人。而实际上,她的美丽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张脸。已经进入六月了,王林梅躺在她的床上,一条厚厚的被单一直蒙到颌下,只露出一张脸——一张美丽的脸。小小的屋中光线柔和,那张脸更沉静如水,有人曾发现那张脸酷似费雯丽,《魂断蓝桥》中的费雯丽,那个优雅又幽怨的女人。王林梅梦断唐山。30年了,王林梅就只能以这样的姿势躺在床上,就只能露出一…  相似文献   

11.
1976年的时候我13岁:唐山大地震之后,我们经常旷课在地震棚里玩一种叫做“51点”的扑克牌游戏,赌注就是香烟,一把牌一根。 1976年的时候,我们抽的烟主要是宝鸡烟厂生产的,最便宜的羊群烟,每包9分钱,宝成每包l毛9分。大雁塔每包2毛6分,红延安每包3毛6分,已经是那个年代的高档烟。  相似文献   

12.
言丰 《中国减灾》2005,(1):58-58
学会与地震共存。这话听起来就像“与狼共舞”一样。但此话决不是危言耸听。一般而言,对于地震多发地区,人类要想免受地震的灾害,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这些不利地带。可是,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条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生活在这些地带的居民就有数亿之  相似文献   

13.
姜大进 《中国减灾》1998,8(1):23-25
抗震设计审查必须纳入建设管理程序姜大进(陕西省渭南市建设委员会)搞新建工程抗震设计审查是一项新工作。必须将其纳入建设管理程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1惨痛的教训换得清醒的认识众所周知,震惊华夏大地的唐山大地震,有24万多人死于瓦砾,16万多人顿成伤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06,(7):F0003-F0003
1976年7月28日,是个不能让忘记的日子。一夜之间,唐山变成了一座末日之城,地震发生在凌晨,人们在酣睡,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无数遇难者没有准备,没有反应,更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永远坠入了死亡的深谷。  相似文献   

15.
张闳 《中国减灾》2011,(22):50-52
西方叙事:以生命激情穿透一切灾难最早的灾难叙事,应该是关于史前大洪水的记忆。远古时代的巨大灾难以神话的方式深深地刻印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经历灾难的痛苦经验穿越时空,在后世的文献里不断地复现。在古代人看来,灾难,主要是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突发性的致死疾病,  相似文献   

16.
魏廷亮 《中国减灾》1992,2(2):23-25,17
对滑坡的预测与预报,目前国内外基本上分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两方面,而且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斜坡或山体的微观变形,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宏观现象的产生,对于研究滑坡的产生与发展,两者均是不可缺少的。在滑坡的机理与形成条件的研究方面,微观研究更为重要。而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做好滑坡发生前的预报工作方面,笔者认为宏观研究更有其  相似文献   

17.
孙燕娜 《中国减灾》2005,(11):48-49
我国古代建筑中有经历多次强烈地震而完好无损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抗震的奇迹。探其究竟,发现他们在建筑上均使用榫卯结构,这种榫卯框架木结构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构架获得了发展的生命力,是我国古建筑称道于世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三位民间商人的不同命运 相比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救灾,汶川大地震的最大变化是民间爱心的喷发,社会上有更多的力量汇入这场救灾中。江苏商人陈光标在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9.
蒋丰 《民主与法制》2011,(12):10-10
3月11日.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发生了该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地震,工作和生活在日本的近百万华侨华人留学生也不同程度地亲历了这样一场大地震。值此之际,探讨在日华侨华人留学生从日本大地震中应该学习什么的问题,不仅有益于增强大家在这个“地震岛国”的抗震防灾能力,也可以把这些知识甚至可以称为“软实力”的东西带回祖籍国,有益于其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时刻: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那个血色的凌晨,那个撼动了整个华北大地的几十秒,那个带走了24万余生命的震颤,铭刻在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仅仅在一秒钟以前,地球的表面似乎还是平静的。只是在此前一二天,整个唐山市及其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