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族蛙崇拜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黎族女性的文身图案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仿生形象就是蛙纹。不仅如此,“在各支系的黎族筒裙、铜鼓、皮鼓及各种日常用具上,都绘有各种青蛙图案,黎村必有一个以青蛙做形象鼓耳的大皮鼓。黎族人民认为青蛙有很神秘的效能,它能呼风唤雨,保证粮食的丰收,是黎家的崇拜对象,因此,不能捉食青蛙。”在黎族各个文化艺术表现方面,只有蛙形象贯穿了所有的领域,如织锦、文身、刺绣、铜鼓(锣)、甚至水缸、米缸等陶器。  相似文献   

2.
黄友贤 《新东方》2008,(10):60-64
黎族群众认为世间万物诸如日月、山川、江河、树木、风雨、雷电等都有灵魂,因此产生了以“万物有灵”观念为主的原始宗教信仰,衍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宗教信仰意识。黎族社会中蛙崇拜的产生也是源于“万物有灵”观念,主要表现的是对蛙魂、蛙神的崇拜。和广西壮族社会的蛙崇拜相比,黎族的蛙崇拜没有种类繁多的祭祀方式,也没有宏大的祭祀场面,而是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存在于黎族社会中。  相似文献   

3.
魏培 《传承》2011,(8):70-71
广西是中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域之一,且这些铜鼓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其中尤以蛙类纹饰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分析蛙类纹饰在铜鼓上出现的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广西各民族先民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4.
石磊 《传承》2011,(22):70-71
广西是中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域之一,且这些铜鼓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其中尤以蛙类纹饰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分析蛙类纹饰在铜鼓上出现的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广西各民族先民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5.
“鱼在水中游,蛙在岸边蹲”。这蛙和鱼虽然都与水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对水的态度却不尽相同。鱼对水,可谓一时也不能离开。而蛙呢,平常大多时间栖息于岸边,坐享于树荫与草丛。只有感到口渴肚饥或自身受到威胁时,才从树荫、草丛跳入水中。由这鱼水关系、蛙水关系,自然想到干群关系。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党的干部比作“鱼”,把人民群众比作“水”,以“鱼水情深”形容密不可分的干群关系。试想:来自人民、代表人民的各级干部,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和鱼离开水有什么两样呢?然而,时下我们有些干部十分像那具有“两栖”特性的“蛙”。他们把“…  相似文献   

6.
都市听蛙     
临风把盏,聆听蝉鸣的意趣;独倚孤舟,卧听水乡的流韵。有人爱午夜檐前,秋雨声声,空阶滴到明;也有人爱故园蟋蟀,乡愁淡淡,夜夜相伴眼;更有人喜欢听山泉的娓婉,大海的奔放……而我却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独独钟爱那一片亲切而又质朴的蛙声。月上柳梢头,蛙纳黄昏后。...  相似文献   

7.
<正>变形蛙纹彩陶罐(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高33cm,口径9.3cm,底径10.5cm。此罐为泥质黄陶,侈口,短颈,鼓腹,小平底,腹部两侧置对称双系。口沿至上腹部以黑彩绘变形蛙纹,图案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这件蛙纹彩陶罐胎质细腻,器型庄重,纹饰抽象简洁,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代表性器  相似文献   

8.
中共江西省吉安地委党校李小刚来稿指出: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好似鱼水关系。但有的地方却把这种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这已为大家所熟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蛙水关系”,需要引  相似文献   

9.
春蛙如鼓     
天空中淅淅沥沥地飘洒着新千年的第一场春雨。极目窗外的田野,到处是一片氤氲的水气。偶尔透出雾霭的一角角水田里,刚插下没几天的秧苗淡淡地绿着,倒是田埂水渠边的那些水草长得丰茂,信心十足地狠抽着油亮的叶片。那些快乐得像个王子的小雏蛙们,这时节正好可以幸福地垫伏于水草的深处。它们那宏亮的嗓门儿一定早就痒了,只要雨水稍稍一停,它们便会迫不及待地亮开嗓门。那时候,老家门前的那一大片田野阡陌,就将到处是蛙声一片。蛙声果然响了起来,一声,两声,接着便有如点燃了火捻的鞭炮,密密匝匝地鸣响开来。故乡人都习惯把这种有…  相似文献   

10.
莫言用其浩浩荡荡的语言浊流为世界建构了朴实醇厚的高密东北乡,在这个文学王国里,其长篇小说《蛙》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星辰。在《蛙》中,透过独具特色的高密方言,莫言细致地刻画了"姑姑"、"我"以及众多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高密东北乡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蛙》中的方言时,通过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了原作所勾勒的神韵及其文化内涵,再现了原作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9,(22)
<正>垦丁"水蛙窟生态社区",位于于龙磐公园与风吹沙之间。从百年前的农田渐渐开始转殖牧草,大草原夏季时一片翠绿,有如蓝天白云、辽阔无际的纯净草原风景;而到了冬天,便会慢慢变成枯黄的大地色系,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梅花鹿踪迹。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防灾意识薄弱与“温水煮蛙”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我们所处的城市经常发生灾害,我们的防灾意识也就像“沸水之蛙”一样自觉进行防范,时时刻刻如履薄冰,但事实上龙卷风、热带风暴、地震等自然灾害在我国多数地区都不是常常发生,有些地方甚至数十年未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因此公众的防灾意识淡薄,对灾害麻痹大意,面对灾害时很难作出正确的应急反应,就会像“温水之蛙”那样感觉不到灾害的威胁,我行我素。“增强防灾意识”  相似文献   

13.
颜湘茹 《求索》2013,(7):152-154
《蛙》在此之前荣获茅盾文学奖,其独特的文本构成与文中"姑姑"的形象都备受研究者关注。有人认为小说探讨了生育,关注原罪和救赎主题,但也有人认为小说只写了一出庸俗惨剧。本文认为,《蛙》力图描述新中国生育史,讲述了核心人物在不同时代不同生育介入手段下的故事。从女性主义视角细读小说,会发现在计划生育政策前、计划生育政策后和2 1世纪三个时期,生育其实始终没有脱离传统的父权制生育观掌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如果其初创阶段打拼的是制造和销售,那么,当他的企业发展成一定规模后,必须以制造的销售为平台,更多地思考提供和服务。”当记者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荣丽大厦与上海荣臣-博士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政用面对面时,记者发现这位领导中国儿童装新潮流、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童装专业委员会主任出语不凡。  相似文献   

15.
荐书     
《创造》2011,(8):108-108
《蛙》莫言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价:27.00元《蛙》: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而在主题上,当代中国生育史是之前作家们很少涉及的话题。小说因为书信和剧本糅合为一体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被认为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16.
简论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殖崇拜作为世界文化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稻作文化中有着诸多的反映,它往往与人们祈盼谷物丰收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从对鱼、蛙、龙、鸟及一些相关崇拜事象入手,简要论述了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相似文献   

17.
牛蛙原籍北美,我国引进已有数年,但人们对它仍然陌生,如牛蛙是否好养,有无经济价值,牛蛙肉好不好吃?不甚了解。前不久,我们结伴同行,考察了宝应县水泗乡七顷塘村特种水产——牛蛙养殖场,身历其境,大开眼界,漫步池畔,令人神往,排列整齐有序的养蛙池鳞次栉比。蝌蚪、幼蛙、成蛙分池喂养,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种报刊、杂志纷纷刊登大量致富信息和广告,例如:养牛蛙,一年抱个金蛙蛙;特大最新发财项目——收藏钱币,一本万利等等,都是说扎上一两万元的钱培训或引种、或购买资料,一年纯利润在10万元左右,果真如此吗? 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经过大量调查和咨询,我们对这些致富信息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剖析,希望读者能够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盲从。 (一)收藏钱币类 收藏钱币的广告经常登某人购买他们公司的资料后无意发现家中有一枚值多少多少钱的古币。某某一月收多少钱币交给他们公司后赚了多少钱,言之凿凿,不由你不动心。…  相似文献   

19.
罗易祥 《人民公安》2006,(22):52-53
张峰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上网聊天,上机以后仿佛骑上了飞奔的快马,在虚拟世界里任意驰骋,的确有一种别样的快感,他给自己起了个很豁亮的名字:觅食鸟。二是喜欢飙车,每到假日,开上心爱的跑车疾驰,秋风送爽,蛙唱鸟鸣.他和他的座驾奔驰在诗情画意的田园山岗.那是一种一般人体会不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一丁 《中国妇运》2011,(2):45-46,33
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波伏娃(又有译为西蒙娜·德·波伏蛙或西蒙·波娃)是现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经过近4年的思考、总结和撰写,于1949年出版了她普述中代表作《第二性》。这本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是对近代女权主义运动和理论的精辟总结,被誉为西方妇女运动的“圣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