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陈欣德 《传承》2014,(12):50-50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开始大规模进攻上海闸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入侵日军,涌现出很多英勇战士,其中包括很多在抗日中阵亡的广西籍英烈。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5,(1):19-21
梁天恩,1917年出生,原藉广西南宁。1936年8月,梁天恩从老家邕宁县考入当时在南宁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一分校学兵队时刚满18岁,年轻的他抱着满腔爱国热情投身军旅,踏上了抗战的征程。学兵一年毕业后,1937年8月,他在广西第7军170师517旅1020团第2营机枪连弹药排任班长。1937年10月,他随部队开赴上海淞沪前线任第3营重机枪班班长。以下是梁天恩老人对淞沪抗战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罗森甲 《黄埔》2009,(4):42-43
1932年,我参加了淞沪“一·二八”战役,当时日军装备精良。我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抗战,英勇杀敌,伤亡惨重。军校教育长张治中临危受命成立第五军,辖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军校教导总队连夜奔赴淞沪前线与十九路军并肩战斗。  相似文献   

4.
夏正君 《黄埔》2010,(1):22-25
在70多年前的那场可歌可泣的淞沪抗战中,有一支英勇无比的中国军队——第九十八师,该师在反登陆战、死守宝山、围攻广福中,打得非常勇猛壮烈,威震日寇,名扬海内,其师长就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夏楚中。  相似文献   

5.
樊振 《前进论坛》2015,(3):53-54
<正>1951年,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章伯钧在谈"农工民主党历史情况"时说:"1932年‘一·二八’抗战,与我党幕后策动关系很大。十九路军赣南大战后,调回京沪一带,蔡廷锴有英雄气概,有正义感,与黄琪翔私交甚厚,重要问题非与黄商决。蔡居沪数月,时中日关系紧张,蔡、黄认为只有奋起抗战,才能挽救国家危亡。‘一·二八’前夕,闸北紧张,蔡找黄商议对策,黄力主抗战,和内对外,换言之即抗日倒蒋(蒋不抵抗安内攘  相似文献   

6.
文于一 《黄埔》2008,(1):28-28
淞沪战役一开端,我驻上海部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立即召调部队到淞沪抗日,胡宗南奉命率第一军部队由陇海线驻地乘火车赶赴淞沪参战。当时,我任第一军七十八师四六四团团长,奉命率所部由驻地徐州乘火车抵达南翔,立即进到吴淞当面顾家宅前方构筑阵地。当时,日军白天凭藉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优势兵力轮番对我军进攻,使用飞机侦察、扫射和轰炸,  相似文献   

7.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日军大举进犯中国的工商业中心城市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在纷飞的战火中活跃着一支救护队,它与农工党有着不解之缘,一些队员通过参加抗日救护工作逐步靠近农工党,并成为农工党的骨干力量,曾任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副主委的许士林、市委会机关干部陈焕章都是当年的救护队员。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5,(1):22-23
陆镇华,1916年2月生于广西邑宁县,1935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抗战时期是陆军21集团军16兵团的副营长,1937年10月中旬到淞沪战场。以下是陆镇华讲述的淞沪会战和他的抗战经历。我在1935年(民国24年)进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1937年4月4日分配到21集团军司令部管内务后勤工作,后开赴淞沪战场,在常熟参与战争。当时天不亮吃早饭,晚饭要等到天黑才吃,因为白天不能做饭,做饭烟火会马上引来日寇军机的轰炸。当时战况很激烈,耳边是连续不停的炮火声。头上的飞机,3架、9架、12架的飞过。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受到中国守军沉重打击后,又依靠  相似文献   

9.
何兰生 《黄埔》2007,(3):25-26
路景荣(1902-1937)原名精荣。字静吾,江苏武进人。少将师参谋长。1917年其父母至湖南长沙经商,他随至长沙上中学。经商不利的父亲病故后,中学未能毕业的路景荣只身至广州谋生。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腔热血,壮志满怀,于1925年冬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1926年10月毕业。因成绩优异,曾留校工作。1929年回到常州与张瑞华结婚,时任陆军第五八三团副团长。  相似文献   

10.
明世勋 《黄埔》2007,(1):32-33
我在1936年夏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随即分配至八十八师二六四旅五二八团第三营八连,以见习官身份代理排长,先后驻防在江阴、常熟、无锡一带。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在上海挑起“虹桥机场事件”。8月10日,我营奉命到无锡火车站集中。11日上午,全营登车向东进发,下午到达南翔,下车后即徒步行军至一村庄宿营。12日,全连做各种战斗准备,士兵们仍是嘻笑颜开,说说闹闹,一如平日野外演习那样,对即将来临的惨烈战斗好像满不在乎似的,这是因为大家都有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从而泰然处之了。多数人互相交换通信处,以便在牺牲后,代向家里通信。我在接到许多通信处纸条的同时,也把我的通信地址写给他们。  相似文献   

11.
屈锦娟 《黄埔》2007,(5):12-12
今年是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及八·一三淞沪抗战70周年。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中,广大黄埔师生和全国人民一道前仆后继,奋勇杀敌,无论是在神州大地,还是在异域他疆,每一处战场都留下了黄埔将士的身影,都洒下了黄埔将士的鲜血,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战争奇迹,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  相似文献   

12.
蒋建国  周海滨 《传承》2010,(34):23-25
<正>蒋光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总指挥,打响了中国正规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而年幼的蒋建国在战火中跟随父亲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程元 《黄埔》2007,(5):13-14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暨“八·一三”淞沪会战70周年。我受李运昌会长的委托,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此次黄埔论坛大力支持的上海市有关方面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一)支援一·二八淞沪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黄琪翔亲赴前线协助蔡廷锴指挥作战,并动员87师、88师黄埔出身的军官主动请战。农工党组织义勇军,编入19路军补充团参战,固守太仓城;组织后援队,为19路军提供物资支援;创办《自卫》杂志、《上海闷葫芦报》,揭露日寇罪行,鼓舞军民抗日。因得不到增援,19路军面临弹尽援绝,在交通部邮政储金局工作的农工党党员杨建平,挪用该局巨额资金支援19路军。  相似文献   

15.
张义声 《黄埔》2007,(6):34-35
1937年秋,我在南京的三民中学毕业后到上海投考同济大学。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当天,我正在上海吴淞口附近的江湾参加考试,眼看就要得到考卷,突听“砰”的一声,教室门猛然撞开,一位监考负责人急切地宣布说:“时局紧张,日本人步步进逼,现在宣布考试停止,请大家迅速离开。”从此,我的大学梦被粉碎了,  相似文献   

16.
庾新顺 《传承》2014,(5):22-24
正陈铭枢,广西合浦(原属广东)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德高望重的爱国将领,也是一位颇有名望的集诗人、书法家、出版家、佛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浴血武昌城头,投身辛亥革命。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他挥师北伐,驰骋战场,赢得"铁军名将"称号。他为抗日救国出生入死,指挥笫十九路军发动淞沪抗战和福建起兵反蒋抗日。他积极协助李济深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为民革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赵国荣  李潭桂 《黄埔》2014,(1):75-75
正我叫李潭桂,1912年12月1日出生于广东龙川县,少年时入读佗城学校至高中毕业。为了生计,1931年春节过后,到上海一间洋行打工。我到上海的第二年,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将士伤亡很大,军用卡车一车一车将尸体运走,大街上很多伤兵等待包扎,大量青年加入抢救伤兵的行列中,上海民众与各地民众包括外国友人一起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8.
罗家模 《黄埔》2013,(1):25-26
黄埔后代罗用龙女士给本刊寄来了其父亲罗家模于1934年出版的抗战纪实文学《上第二道防线》文章摘录。1932年,黄埔六期学生罗家模作为十九路军的一名战士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他亲眼目睹了日寇践踏中国领土、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亲历了十九路军拼死抗战壮举,他以此次战斗中的亲见亲闻和经历奋笔疾书了纪实文学《上第二道防线》,记录和歌颂了中国军队、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国家的事迹。本刊特摘录发表,让读者藉此了解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一些悲壮片断。  相似文献   

19.
庾新顺 《传承》2014,(9):4-7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桂系当局顺应历史潮流,由反蒋剿共到抗日反蒋,再到联共拥蒋抗日的转变,使广西成为抗日模范省。在桂南昆仑关,爱国将士浴血鏖战,气壮山河;在桂柳会战中,桂林守军惨烈阻击,血铸忠魂。中共广西党组织秉持民族大义,高举团结抗日旗帜,机智应对顽固派反共逆流,英勇抗击侵桂日军,彰显八桂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