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因为它与干部的升迁荣辱紧密相连。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以有之”,不绝史册。“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这就是讲的政绩。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新长征》2006,(4):64-64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因为它与干部的升迁荣辱紧密相连。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以有之”,不绝史册。“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这就是讲的政绩。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这也是讲的政绩。  相似文献   

3.
涂炳林 《求实》2006,(Z3):22-23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就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引领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名垂千古的政绩无不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创造的政绩,臭名昭著的“政绩”无一例外地都是在错误发展观引领下创造的所谓“政绩”。一名军队干部的发展观如何,朝什么样的目标去努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动力,就会谋取什么样的政绩。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04,(1):4-5
“发展是硬道理”是否等于“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加快发展”是否只是“加快GDP增长”?考核干部的政绩是否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GDP与发展观政绩观》一组文章为你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政绩"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德 《学习论坛》2003,(11):20-22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和对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科学地界定、认知、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应当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应当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好检验者和最高裁决者;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的“政绩观”,科学的“集体政绩观”和自觉奉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2,(3):9-9
要有效遏制有些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急躁症”。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政绩考核标准。有什么样的干部考评指挥棒,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只要真正做到提高政策的宏观持续性、加大民众评分在官员考核中的比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式的“隐性政绩”就会多起来。  相似文献   

7.
漫话假话     
讲假话的表现一是“添油加醋”法。少数领导干部为升官捞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编造政绩,讨得上级领导的欢心与重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最典型的人物是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他敢于炮制虚假的政绩,被人称作“王大胆”,他有一个著名的“政绩观”:“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有本事,就能提拔上去,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看到政绩。”且看他的“政绩”:他担任亳县县委书记时,有一年亳县乡镇企业产值只有几千万,但善于“变魔术”的王怀忠大笔一挥,上报材料中产值就变成了几个亿;在他任阜阳市委书记时,有一年阜阳市上报的…  相似文献   

8.
郑培民在1999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上撰文认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既是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也是各级党委的组织行为。在党组织的要求与领导干部个人的价值取向这对矛盾中,党组织的要求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对领导干部个人的行为起支配和决定性作用。当前,少数领导干部陷入“政绩”误区,就与一些地方的有关部门的误导有关。一是狭隘的“职绩直接挂钩”,误导少数干部不顾经济规律和客观条件,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二是不切实际的“达标”,误导或引发了政绩浮夸的问题。近年来,升级达标活动屡禁不止,有的还严重脱离实际,这是…  相似文献   

9.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改革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新的正确的政绩观 这对我国改革和发展有着重大和深 ,远的意义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 。 ,不仅与发展观紧密相连 而且与政绩考核体系也紧 ,密相连 因此 新旧政绩观的转换将是一场深刻的变 。 ,革 它不仅冲击我们习以为常的旧观念 而且更涉及 , ,到政绩考核体系的全面改革 。 一、现存政绩考核体系的种种弊端 现行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四大弊端 : 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内容 在一 。些地方 把 以经…  相似文献   

11.
为官者,既要讲政绩也要追求“家绩”。这里说的“政绩”,并不是某些人搞的“虚政绩”、“假政绩”,而是指为官者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政绩;这个“家绩”,则是指为官者管家治家的“成果”与“成效”。政绩与“家绩”,如同两面明亮的“镜子”,能映照出一个为官者,是高风亮节还是利欲熏心,是勤政为民还是尸位素餐……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先生病危时,留下一份《家事遗嘱》,其中写到:“余因尽瘁,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如此政绩观当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以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而错误的政绩观则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以下几种较为突出:一是残疾式政绩观。有些领导干部对政绩的看法存在极大的片面性,往往是顾此失彼,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譬如“GDP崇拜症”,“一手硬、一手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都属于残疾式政绩观的表现。有的领导干部某一方面可谓“政绩突出”,而在另一方面政绩残缺,甚至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反而带来了其它方面的危害。有的地方GDP上去了,但社会风气却下来了;经济指标增长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二是注水式政绩观。就…  相似文献   

13.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说,发展观是否科学是政绩观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只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创造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新世纪新阶段,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政绩,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  相似文献   

14.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限内无疑要为党和人民做出一番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事业,留下值得人们称赞的政绩。庸碌无为,显然不是好干部。然而,政绩观不同,追求的政绩也不同。不正确的政绩观,就会指导其干出劳民伤财的“应景政绩”、“面子政绩”、“形象政绩”,使政绩变成“政疾”,损伤一方经济的“元气”,给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包袱”。不久前,媒体曾报道这样两例:一则是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因在九十年代中期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一亿多元“政绩债”,使新上任的书记、镇长天天忙于应付债主和法院传票。另一则是有“中…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  相似文献   

16.
端正政绩观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政绩在领导干部的升迁去留中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因素。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政绩意识不断增强,争创政绩的热情日渐高涨。这本是适应改革、促进发展的可喜现象。但毋庸讳言,喜中也有忧,特别令人忧虑的是某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存在偏差,并由此造成创政绩行为的偏差,个别的甚至因急于创出“政绩”而有碍群众利益,危及社会稳定。政绩本是好东西,以政绩用干部原本也是好主意,然而一旦政绩观出现偏差,就会把好东西变坏,使好主意走样。因此,端正政绩观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亟待引起各级干部的重视。政绩观是人们对政绩的种种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其内容多种多样,择其要者不外三点:一是创政绩  相似文献   

17.
莫把“政疾”当“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除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之外,还必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规范和保证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地衡量政绩,体现在党的干部工作上,就是要完善政绩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如同指挥棒,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干部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政绩。因此,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必须改进政绩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9.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不仅与领导干部的成长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目前在政绩观中主要存在着急功近利、追求形式、避实就虚等不正确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与考评体系不完备;“六观”出现偏差;“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等。要纠治须以强化“六观”教育为突破,促使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考评机制为核心,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引导干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点;以扩大民主为重点,激励干部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以拓宽监督渠道为主要措施,保证干部贯彻正确的政绩观;以加快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入手,确保干部实践正确的政绩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