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常识》“政体”教学中,内阁制和总统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中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学生往往把内阁制和总统制混淆,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异。当前,在资本主义世界,实行内阁制的典型国家为英国,实行总统制的典型国家为美国。因此,我们主要根据这两个国家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内阁制和总统制的差异。  一、政府产生的方式不同  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其政府首脑一般是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其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出并任命。在英国,首相本人首先是由选民选举成为党的领袖。如果他领导的党在大选中获胜,他…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以“政党内阁制”为旗帜,与袁世凯展开了斗争。黄兴在应袁世凯之邀北上“交欢”之时,邀杨度加入国民党,杨度以“取消政党内阁之议”为条件,拒绝加入。故此,论者皆视杨度为“政党内阁制”的反对派,而不知杨度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政党内阁制”的首倡者。在中国近代宪政史上,杨度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  相似文献   

3.
内阁制由内阁(国家行政机关)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内阁的产生是以议会为基础的,有两种情况,一种通常是由一个在议会中获得半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另一种是由几个政党联合组阁,也称“联合内阁”。内阁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是虚位。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  相似文献   

4.
《高中实验教材选修3》的专题二和专题三涉及英国内阁制与美国总统制的比较。在教学中,我通过查找资料,对二者的比较形成以下几点认识,与各位同行交流。一、混合权力和三权分立:制度间配套运行比较1.内阁制与立宪君主制——总统制与单一  相似文献   

5.
政体 国家的政权构成形式。政体与国体相适应。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一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内阁制或总统制)等不同政体。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其实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君主立宪制 也称“有限君主制”。以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元首,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形式上分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在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象征的地位,国家实权则完全掌握在内阁手中,如现在的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可以说是西方政党理论与制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基本内容。中文中的“执政党”源于英文“governmental party”或“the party in government”。但是,这个概念在西方不同的国家政体之下有不同的内涵。在典型的“分权制”或日“总统制”国家,如美国,人们并不经常使用“执政党”这个概念。即使使用,其含义也与“熔权制”或日“内阁制”国家的用法相去甚远。只有在像英国这样的奉行“熔权制”的国家,人们才普遍使用这个概念或提法。  相似文献   

7.
总统制与议会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统制是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它产生于十八世纪美国,后来发展到其他许多国家。不过,总统制并不是有总统的国家就是总统制国家。因为德国、意大利及法国等都有总统,但并不是总统制国家。总统制国家有自己的特征。美国是当代实行总统制的典型。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都有不少国家实行总统制。如巴基斯坦、埃及等÷据1982年统计,全世界有84个国家实行总统制。欧洲主要实行内阁制,而其他洲的一些国家主要实行总统制,有些欧美国家的制度实际上是军人独裁,总统权力无限,甚至可以解散议会。德国有总统,但不是总统制,总统权力是礼仪象征的,实际权力很小。  相似文献   

8.
有贺氏通过考察民国的成立史,提出所谓"统治权转移说"理论,试图表明这样一个制宪原则:民国与其他共和制国家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民国也可以采取与其他共和制国家不同的政体。同时,他通过比较其他共和制国家所施行的政体,得出这些政体均不适合民国的论断,进而认为民国采取的政体首先要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与国情。他提出建立所谓"超然内阁制"政体的主张,该政体取内阁制之名,行总统制之实,而且总统无须承担政治责任,完全脱离国会和政党的制约,其原型是日本和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在"超然内阁制"政体的构想下,有贺长雄提出关于国会、大总统以及司法诉讼体制等方面的具体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使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外,也就是使大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不受国会、政党和法院的制约。其制宪思想遵循的仍是明治宪法体制的模板与思路,将国家利益视若圭臬,带有威权主义和精英治国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常识》教材里,经常会遇到“内阁”这个词,它是研究各国政治制度,特别是了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时不可缺少的内容。关于内阁一词源出何处和内阁制的形成问题,在国外和国内各有一说: 一、在西方,内阁一词源出于法文,指的是在十七世纪国王单独会见侍从和私人顾问时的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议员内阁制□卜百议员内阁制又称“相容原则”。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种内阁成员必须由议会议员担任的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议会之间保持某种协调、一致的关系原则。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议会制国家实行这一原则。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相容...  相似文献   

11.
英国信奉“议会至上”的原则,它最早建立了议会[1]制度,因此有“议会之母”之称,英国议会对其他国家的代议制度有重大影响。因为英国议会是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加之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有政治责任,所以英国议会有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职能和权力,议会对政府行使监督权主要通过以下制度体现出来。一、英国议会的质询制度质询是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就政府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以及其他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提出质疑或询问并要求答复的活动。这是议会监督政府的一种重要方式,18世纪由英国议会首先设立。19世…  相似文献   

12.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6,(11):23-25
正当施明德发起的“百万人倒扁运动”在台湾岛内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民进党推动的“第二阶段宪改”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民进党在党内成立了“第二阶段宪改研议委员会”,负责党版“新宪法草案”的起草和研究。在党版“新宪法草案”正式出台之前,2006年9月18日、9月20日、9月24日民进党分别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其中9月24日名为“台湾宪政的困境与重生——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抉择”的研讨会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不仅陈水扁和游锡参加,而且陈水扁还发表了讲话,宣称:有关“领土范围”的规定,“这种严肃的宪政议题,同时也是有关民主转型重大的省思,在维…  相似文献   

13.
杨泽军 《两岸关系》2005,(11):21-23
自6月上旬台湾任务型“国民大会”正式通过“修宪案”后,台湾当局随即启动第二阶段“宪改”,积极设法大力加以推动。主要考虑“宪改”内容。关于第二阶段“宪改”的内涵,民进党当局的初步考虑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决定政府体制和政府权力的划分”。主要包括未来是采行“总统制”或是“内阁制”;是继续维持“五权宪法”还是实施“三权分立”,最近又出现有意将“监察院”与“考试院”合并的声音,如此将形成“四权”分立;精减地方政府层级,包括省政府组织的存废以及地方政府层级的缩减;兵役制由征兵制改为募兵制或二者兼之。二是“充实基本…  相似文献   

14.
综观海外台独势力提出的所有理论,当为“台湾自决论”影响最大,曾以其为主导形成了一个系统,囊括了一系列台独论调。80年代以后“台湾自决”主张在岛内流行多年,喧嚣一阵。某些人士强调“台湾自决”原根在本岛,并非由海外移植回来,也许他们的理由是日据时期台湾抗日民族运动就提出“自决”主张,殊不知这一“自决”主张与光复后的“台湾自决”主张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二次大战结束后“台湾自决”主张最初出现于海外,并且是由某些帝国主义分子提出的,海外台独分子的“自决”主张几乎与之同步。至于岛内“自决”主张是自发的,或是移植姑且不予究评,但必须指出的是二者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一个严格遵循“议会至上”宪法原则的国家.它最早建立议会制度.因此有“议会之母”之称.对其他国家的代议制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的英国议会由国王、上议院(简称上院)和下议院(简称下院)共同组成。上院议员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由大主教、主教、世袭贵族、终身贵族、王室贵族、高级法官、总检察长和副检察长等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按小选区多数代表制直接选举产生。上院议长由大法官兼任.下院议长按惯例由多数党议员出任。议会是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加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有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一、政府负责立法规划的组织英国内阁制政府确立于19世纪。从那以来,英国政府花了50多年时间,历经三个阶段,摸索建立其负责制定立法规划的组织。第一阶段(1892年至1922年),内阁亲自安排。1892年执政的自由党政府建立了一套立法规划办法。内阁每年秋季亲自制定指导议会新的年会的立法项目目录,此外,这一时期内阁还直接确定每项法案的原则要点。第二阶段(1922年至1945年),内政委员会制定规划报内阁批准。随着立法任务和政府其他工作的加重,内阁再也无力直接制定立法  相似文献   

17.
宋教仁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著名革命家、社會活動家和宣傳家?衲晁脑聻榧o念他誕生一百零五週年,來自海內外的七十多名?覍W者和各界人士近千人,在他的故鄉湖南桃源縣舉行了宋教仁研究學術討論會,緬懷他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作出的貢獻,並交流了研究成果。聰穎好學宋教仁,字遯初(亦作鈍初),號漁父,出生於一八八二年四月五日。他自幼生活在風景秀麗的桃花源附近,飽受大自然的陶冶。四歲入宋氏家塾,接受“子曰詩云”的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和詞章之學。宋教仁聰穎好學,塾師常稱讚他的詩文有“奇思偉議,能驚長老”,前途未可限量。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腐朽的大清帝國慘遭失敗,宋教仁不僅為之痛苦流涕,並賦詩以抒發自己的悲憤:“要當慷慨煮黄海,手  相似文献   

18.
近日,首届两岸宋教仁学术高层论坛开幕式在常德举行,来自常德和台湾两地的宋教仁宗亲以及两岸各地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本届论坛以“宋教仁与辛亥革命”为主题,对宋教仁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宋教仁的思想和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交流,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会的“混帐”解散事件,发生在第四届吉田内阁时期。 1953年,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对内阁进行质询时,社会党议员对内阁提出尖锐的质问,吉田茂首相在答辩中态度极为傲慢,甚至谩骂社会党议员是“混帐东西”。这激起了在野党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并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当时,执政的自由党内部发生分裂,鸠山  相似文献   

20.
话说国服     
中山服,又称“国服”,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辛亥革命后,孙先生经常要接见外宾或参与一些重大的外事活动,好友宋教仁叫他做一套最好的西服作为礼服,便于应酬。孙先生说,我们这么大个国家,应当有我们自己的服装。说着便让宋教仁拿来一套西服铺在桌面上,用粉笔勾划着,不一会便设计好了。做好后孙先生试穿于身,显得非常精神。宋教仁说:我看就叫中山服吧!此后孙先生就把中山服当礼服,中山服很快流行全国。孙先生去世后,人民尊称他为“国父”,中山服便被称为“国服”。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问他穿什么礼服去参加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