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孤儿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已经习惯了团购吃,团购喝,团购生活,可你听说过不用花一分钱的团购爱心妈妈吗?  相似文献   

2.
吴戈 《法治纵横》2014,(15):20-22
人性的扭曲往往产生的不仅仅是对别人的报复,更多的是自己近乎疯狂的对自己的毁灭。当面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出现偏差的时候,没有更多地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自己到底该怎样扭转人生,而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去仇视整个社会、敌视所有爱自己的人,当别人用焐化一块冰的温度来感化你的时候,得到的是你无尽的伤害,还有人会继续带着你在爱的路上前行吗?本文的主人公正是在这样的温度中愈行愈远,直至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将自己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3.
绿叶遐思     
也许,你曾赞美过花朵的明艳,也许,你曾颂扬过果实的丰硕,但我的朋友,你是否曾注意到了那一片片绿叶的存在,是否曾倾心欣赏它们蕴蓄着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庄言 《公民与法治》2008,(5):28-28,29,30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付出你的真情,献上善款送上爱心,捐助慈善公益事业,慷慨回馈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然而,当你在慷慨解囊、奉献善举的时候可曾想过,虽然捐赠是好事,但纠纷也要防。  相似文献   

5.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8,(17):45-46
当我们还沉浸在八月的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欢乐之中时,你可曾想过“平安奥运”的背后也有百万安防人的一份功劳? 仅仅北京市就有26万个高科技的摄像头监控着大街小巷、奥运场馆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这就是市场的魅力带来了安防行业繁荣的一个缩影,难道你不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6.
美国曾有人做过一项小调查,咖啡(茶)爱好者的饮用偏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人喜欢把饮品冲得滚烫(或者是保持在特定的温度),另一类人则更偏爱微凉的口感。如果你属于第一类,当你读这篇文章时,也许手边正摆着一杯浓香的咖啡,却有可能因为太专注于文字而忘记品尝,等你想起来要品尝咖啡的时候,却发现已经不是最爱的那个温度了。是不是有些遗憾又有些恼人呢?于是一款称之为Nano Heated Mug的智能纳米加热杯应运而生,让喜欢随时能品尝到热饮品的人们不再烦恼。  相似文献   

7.
领略人生的真谛郭学奎孔繁森同志有两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正是以此为座右铭,孔繁森同志向人民奉献出了满腔热情和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以为,像孔繁森同志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领略了人生的真谛,无愧于“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5,(2):69-69
当你走进塞北米脂县城时,就会被那清洁干净的大街所吸引,这是一座曾获得省级文化县臧称号的城市。这里环卫所的清洁工默默无闻的奉献,“辛苦我一人,干净全县城”的服务宗旨,—代传—代保持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当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玫瑰的甜美,抑或是情人的微笑?在卡佛笔下,爱是绝望的,为窘迫生活所困的人们手提烈酒变卖曾有的人生.爱情早已在酒精的浸渍中发酵变酸。与卡佛一样,法国作家布里吉特·吉罗是透彻的,在她眼里,爱同样孱弱、无力,这终究是一场幻觉,蒙蔽住恋人们的双眼。  相似文献   

10.
李华斌 《中国审判》2011,(11):34-36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轻易浪费它,不能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不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有时候,你的内心和直觉已经知道了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10月5日,  相似文献   

11.
与他擦肩而过,也许你丝毫不会留意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置身于人海之中,也许你很难发现他的存在,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工作,为人民检察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就是黔江区人民检察院民行科副科长谭彪。  相似文献   

12.
噪声干扰,这是人人厌人人烦的事。当你劳作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家门需要休息时,当夜晚来临你困倦袭来需要入睡时,档你的孩子为迎接考试集中精力复习时……屋外阵阵高分贝的电锯声、搅拌机声、翻砂声以及种种搞不清的噪声涌入门窗,直撞耳膜,顿时间你脑袋发大,手脚发麻,干什么也没了情绪。此时,你在心烦意乱之余想到了什么?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国家要发展,居民要住楼,就要搞建设,搞建设就会有噪声,有噪声就要付出受干扰的代价,这是一串矛盾,我们是在这样一种无法逃避的矛盾中生活和工作的,无非对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13.
游小挺 《检察风云》2012,(16):74-75
批评,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轻则流泪,重则伤骨,每次批评都像父母和孩子之间微妙的博弈。批评的本意是指正,是矫枉,是爱之深、痛之切,而后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或置若罔闻,或叛逆之心更盛,考验着你的信心、耐心和爱心。你知道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吗?也许,你该好好了解下批评孩子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山石 《公民与法治》2011,(14):46-47
最近,周内对个税的讨论多多。读者也许想知道美国的个税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有什么需要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和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 一个从小从未体验过被尊重感觉的人,怎么会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成年人给了孩子什么,孩子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相似文献   

16.
你的亲人犯过罪吗?违过法吗?被司法机关羁押过吗?如果你的亲人犯过罪,违过法,被司法机关羁押过,当时,你一定会象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找亲戚、找朋友‘找同乡、找熟人帮忙说情,了解情况,使自己的心里有一个底。你犯过罪吗?违过法吗?被司法机关羁押过吗?如果你犯过罪、违过法、蹲在监狱里,你一定会忧心忡忡,竭力想得到帮助,那怕是杀入越货罪该判处极刑的犯罪嫌疑人都会想有一个寄托依靠的希望。接蚁尚且贪生,掉进水里的人遇到一根稻草都会感到欣慰。这是具有思维生命的正常现象。你是公安警察吗?你是检…  相似文献   

17.
刘英 《政府法制》2011,(3):38-38
那天,我扛着摄像机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采访过往的行人。题目只有一个:你经历过的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读书需要端正态度,态度比方法更重要。你认为读书是快乐和幸福,还是痛苦与无奈,这决定你读书是内在动力还是外在动力。读书为什么?为工作需要,为获取知识,为充实自己,还是兼而有之?如果你回答“是”,那你读书的动机和态度也许就是对的,至少你是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看待、去认识。读书可以应时之需,  相似文献   

19.
万莲姣  远征 《政府法制》2012,(20):29-29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克雷斯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男子骑着马正巧经过。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当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此后,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多人。并且每次都转述了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20.
当你持有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证明时,也许并不感到兴奋和激动。然而,当有人渴望能够获得这一证明而采取了非法手段时,将会受到毫不留情的制裁。因为,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