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是关于人以及人性的理论,借助这一理论,有利于启示我们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是中西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管理思想史上,人性假设中国以性善论、性恶论等为代表,而西方则以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为代表。本文对中西的"人性假设"进行比较分析,探析中西管理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都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但各自考察人的本质的立论基础不同 ;都从多侧面揭示人的需要 ,但考察的方式和目的不同 ;都强调个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存在和实现 ,但前提条件不同 ;都强调人的自身发展 ,但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人性观和西方现代“人性假设“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古代的人性观和现代西方"人性假设"有着重大的差别.中国古代人性观产生于农业经济时代,其出发点是为统治阶级加强统治服务的,其结构为平面线性结构,其研究方法为经验感悟法,其人性观的本质是人的道德属性;西方现代"人性假设"产生于经济、文化、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其出发点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其结构为主体螺旋结构,其研究方法为科学的观察、调查、测验和实验等实证法,其人性观的本质是人的心理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5.
6.
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由来已久,争论不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缘于不同的经济人假设.由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到为己利他的三种不同假设和对企业公民的不同理解,各自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企业为什么承担社会责任.在利己人性假设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出于利己目的,为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利他动机论认为在较低层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出于利他动机追求自我实现,即对社会公益的追求.从为己利他的假设出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应是被迫的,而是出自自愿的和主动的互利行为.  相似文献   

7.
NGO作为比肩政府和社会的第三种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对志愿精神和NGO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基于NGO志愿性特征的分析,从"人性假设"入手,以期找到其志愿精神的源泉,继而更好地提供这种诱发动力,激发志愿服务的潜能,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师人性假设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管理精髓是人本化管理,管理终将回笼到对人性的认知、艺术化的处理上。文章对人性假设理论进行了回顾和评析,提出了高职教师的人性假设和学习人的定位,阐述了基于学习人假设的高职教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艺术,探究了高职教师管理和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9.
要探究科层制的弊端及其克服途径,人性假设理论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科层制在微观层面包含了对人性的"经济人"假设,并把这种假设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以为建立在微观"经济人"基础上的科层制在整体(宏观层面)克服了"经济人"的弊端,成为一个无条件的"公共利益"的代表,从而使科层制在人性假设方面存在的理论逻辑上的前后矛盾。这几乎导致了科层制与生俱来的缺陷。要建立理性科层制,就必须从科层制的人性假设入手,解决科层制在人性假设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经了66年的政府管理体制锤炼、转型与升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简单的分级分部管理体制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战略,展示了干部人事制度中标准人性假设与特定时代背景下干部实际人性特征从适应、冲突到不适应的发展脉络,推动着干部人事管理的改革,反映了从非人格化的理性管理提升到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制度转型。未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致力于建立一个以公平公正、灵活有弹性、人性化为价值体系的现代型干部人事制度,它将会使公务员职业化规范越来越严格、人才激励制度越来越灵活,并成为人性自利性和公共精神的制度博弈与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运用于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应该符合阶级的、历史的、实践的和时代的四个原则。人性假设运用于中国公共行政的正确路径就是要按照上述原则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中人性假设的运用情况进行梳理和反思。具体说来,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为指导;对公共行政进行人性的反思;坚持与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管理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管理,其管理理念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并随着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而发展。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还是X理论、Y理论、Z理论,虽然中外这些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名称有异,但他们之间总存在着对应关系。根据人性假设,形成学校管理理念,对指导学校管理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建设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幸福激励本身就是激发人的潜能发展、实现个人幸福的外在机制。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主人假设、创新人假设分别相对应的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体现了个人追求幸福的全过程,也内蕴着一个以人为本的幸福激励模式。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幸福激励体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使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具体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14.
运用福利经济学、人性假设理论,对经济适用房实现资本循环、拉动内需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论述;运用人性假设理论,对住房保障对象的心里需求进行分析。经济适用房能够实现在为保障对象提供社会住房福利的同时,使投资于福利事业的结果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并且充分尊重和保护了保障对象的福利选择权益。因此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激励机制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公安高校教师的激励应建立在对教师人性假设基础之上,不同的人性假设,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应从经济人、知识人、政治人和社会人等人性假设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以期更加适应公安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人性假设的传统视角是“道德人”和“经济人”,它们共同的局限是“单面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人是而且应该是“道德经济人”,其人性基础是利己利他双重人性,其行为表现为既利公又利己的互利型行为。  相似文献   

17.
美国(联邦)政府对公务员的管理从华盛顿建国开始已经历四个时期。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这四个时期的更替是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四个时期是美国联邦政府对人性深层次理解之使然。在"异质性"有限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背景下,美国联邦政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务员管理,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其付诸执行,这些都对我国政府的公务员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德鲁克对人性的洞察及其对社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鲁克对人性的洞察体现了其社会哲学思想的结构功能主义特征,他关注的是人性如何完善和人的本质存在的功能实现。一方面,人是不完美但追求卓越的,因此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实现人性发展和完善最有效的途径,组织管理则要切实为人性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施展的平台。另一方面,人又是矛盾的,个人的社会存在处于悖论之中,因此社会必须赋予人以社会地位和功能。德鲁克的人性理论昭示我们,在一个功能健全的社会里,必须妥善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各类组织的管理必须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社会必须扩大与注重民间组织的(产品)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萧红面对生命价值呈现一种形而上的思索,其作品让我们窥视到人的罪性、人性的局限及人的自我膨胀、人的自我神话,而这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一直忽略的一面.我们缺少“原罪”意识,对我们来说罪是带有一种法律的和道德的含义,而不是灵性的、宗教意义上的原罪意识.萧红形象地展现了人类的罪在现实生存中明显或隐含地显示着自身的存在.对基督教“原罪”思想的探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探察真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休谟的"无赖假设",绝不是对人性的贬低,它只是一种"应然"和"实然"、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以及方法论上描述与分析的不同应用。"人性善"不能作为政治制度设计基础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性善"从未得到过有效的证明,将其视作政治制度的基础也不具有普遍同意和普遍接受的特性。"无赖假设"并不排除政治家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二者是一个可以相互融合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