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永久 《法制与社会》2010,(27):190-190
本文指出了解公平与效率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正公平与效率的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本文指出作为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公民"基本福利权利"的表现形式,社会保障必然充当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基本社会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追求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建立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作为维护市场市场秩序的法律,通过保护竞争实现其价值。一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是多元化和动态的,而非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其价值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变化。当前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应是效率和公平,并且是个体效率与社会整体效率统一基础上的整体效率和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相统一上的实质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现实中较严重的不公平决定了公平价值应优先于效率。  相似文献   

4.
郜静 《法制与社会》2010,(8):146-147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社会保障。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物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社会公平问题却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加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徐燕平 《犯罪研究》2006,(3):61-63,75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要通过和谐的法律制度来加以实现,依法治理的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法律在价值观上必须符合与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人道就是“在价值观的时代衍变中凸现出来的有别于公正、效率的制度伦理价值”。在刑事程序中提出和强调人道价值,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求社会公平,而良好的教育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伟大武器"。高等教育公平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从原则和政策上研究以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效率和公平往往被人们喻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探索结果证明,效率与公平只要处理方法得当,两者可以兼顾。德国人创造的独特的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既是对传统理论观点的突破,又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公平与效率: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关系和价值矛盾,它乃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价值体现和反映.人类社会从实体上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其不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演进;而从价值形态上看,人类社会则是由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运动及其重新组合推动其递进发展,并使每一社会形态呈现出阶段性发展和演变.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关系和矛盾体现在我国社会有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并亟待进行调整;而在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它就转换和体现为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关系和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对社会公平分配到底是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这个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于人们视野中的问题在当今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增大的现实中显得尤为突出。竞争与效率和社会公平分配的矛盾有诸多原因,但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因无疑是其基础内因。若想建立和谐社会,社会公平的实现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提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现实的不断变化,社会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同时也使人们重新的审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层声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保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维护和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坚持依法治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坚持正面教育、顺气鼓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稳定、自由、和谐的基础,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本文探讨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教育不公现状并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需要经济法担当起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由经济民主和经济法治原则、效率公平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构成。本文将重点研究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经济法基本原则,指出坚持贯彻经济法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徐秀虎 《法制与社会》2010,(31):168-1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的要求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同时也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公平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维护社会成员的自身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来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自由裁量权应是法定的,有一定规范的权力,在我国大力实行依法治国,倡导和谐社会时代,建立起公平与效率、良性互动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控制度,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侧重点和切入点,目前,应从优化三大体系入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体系,达到结构科学、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矛盾调控体系,畅通社会矛盾排解渠道;优化社会价值目标体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体系,达到结构科学、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孙伟 《法制与社会》2011,(4):174-174
自由裁量权应是法定的,有一定规范的权力,在我国大力实行依法治国,倡导和谐社会时代,建立起公平与效率、良性互动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控制度,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关健。  相似文献   

18.
熊侃 《法制与社会》2010,(5):139-139
和谐司法包涵司法公平、司法效率和司法权威的价值理性,是对司法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郑鹏程 《法商研究》2007,24(1):96-103
欧美学者论及反垄断法的价值有自由、公平、民主、效率、应付通货膨胀、保障国家安全、提供社会保障等学说,但为大家所公认的基本价值目标只有自由、公平与民主。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目标所决定,我国反垄断立法应以保障经济自由、促进社会公平为基本价值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将提高经济效率作为其首要价值,这是把美国反垄断法的目标嫁接于我国的反垄断制度之上,实属张冠李戴。如此规定不仅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相悖,而且在执法与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20.
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的职能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所需的法律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平衡协调”的特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精神是一致的。这一特质及其“综合性”的特点,对于解决或缓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并使之形成良性互动的最佳状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亦可由此对经济法的作用、地位、与其他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