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简称新借款费用准则),新借款费用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与原准则相比,对有关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较大的变动。本文在研究新旧准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变化对企业损益所带来的影响;并将新借款费用准则与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对企业纳税带来的影响,说明企业在进行纳税时应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2.
1.准则涉及范围发生变化、 旧准则不涉及以下内容:(1)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2)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新准则不涉及的内容为: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对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债务重组准则运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正确确认、计量和披露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本文主要从十个方面谈论了其与原存货准则相比在内容上发生的变化,并进一步揭示了该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相似文献   

5.
汤颖虹 《法制与经济》2008,(10):103-104
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执行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必然造成报表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比性。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将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报袁使用者对2006年和2007年的报袁进行有效的对比,进而提高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执行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必然造成报表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比性。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将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报表使用者对2006年和2007年的报表进行有效的对比,进而提高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存货入账价值,发出计价及期末计价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减少了人为操纵企业利润的可能,使得存货的核算更加客观,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违法所得及收益问题在现行刑事法中存在空白状态,考虑到对该问题进行规制的必要性,从完善刑事法制的角度出发,应当对其合理地界定,并进行比较全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损益(或称利润)进行审计并出具报告,司法会计可否对企业的经营损益(或称利润)进行鉴定?有权威观点认为当然可以.本文认为,司法会计在实际操作上几乎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损益(或称利润)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0.
有效反腐必须善于发现、解决反腐中出现的新问题。权力影响非分所得是反腐中遇到的新问题,目前,权力影响非分所得的存在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原因、体制原因、心理原因等。对此,需要在反腐斗争中针对新问题提出新对策。而有效防范权力影响非分所得需要综合运用市场运作手段、法律调整手段、从政伦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李锦阳  刘瑜 《法制与社会》2014,(11):110+114-110,114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或者死亡,由于我国刑事审判中不存在缺席审判的制度,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于在逃的或者死亡的犯罪嫌疑人不可能提起公诉,更不可能进行缺席审判;法律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使得法院也不可能针对在逃者或者失踪者的财产作出没收、返还或者赔偿损失的裁决。我们将无法对涉案财产进行处置,这给赃款赃物的追缴带来了很大困难。鉴于此,此次的新刑诉法中确立了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或者死亡时可以不经定罪而独立提起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相似文献   

13.
郑琳 《财经法学》2022,(3):179-192
违法所得的认定和处置,一直是行政处罚上具有争议性的议题。新《行政处罚法》明确了违法所得的定义,增设了退赔程序,以及允许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做例外规定,是对执法实践的立法回应。然而违法所得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认定,退赔程序所要实现的对受害人权益救济的功能如何与执法效率相平衡,以及无违法所得和违法所得难以计算时,如何与罚款组合适用以防止处罚倒挂,是实践部门面临的难题。没收违法所得,兼具公法上追缴不当得利的功能、行政处罚的制裁功能和处罚权延伸的教育功能。违法所得的认定应当以“总额说”为原则,“差额说”为例外,并遵循五项基本准则。没收违法所得前的退赔,要具有退赔的现实可能性,并且要完善退赔的方式和期限。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时,可以与比例罚的方式组合适用,以实现过罚相当。  相似文献   

14.
王龙 《政法学刊》2013,(2):77-80
"违法所得"是知识产权刑法及司法解释中的常见词语,但理论、实践界对"违法所得"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将其与"销售金额"联系起来,有的认为是扣除一定成本的利润;就是利润本身也存在不同的解释,如销售利润、净利润等。法律上的不确定给侦查办案增添了难度,因此,在法律层面必须明确"违法所得"的真正内涵,在不同案件中的具体核算方法。公安机关办理相关案件,取得"违法所得"证据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现场处置;有价值会计资料信息提取;针对性的讯问及从交易双方获取"违法所得"记录等等。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对车辆无处分权依然接受车辆质押的行为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近期法律实践中的难点,本文拟就一典型案例分析这一情况,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案情介绍原告:中国银行晓兰支行(以下简称晓兰支行)被告:新奇制鞋厂(以下简称制鞋厂)被告:二轻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轻公司)被告(再审追加被告):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业公司)1996年1月5日,晓兰支行与制鞋厂及塑料皮革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塑草公司)签订了一份(199)中银商流字第002号(中国银行某市分行人民币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合同约定由晓兰支行贷款人民币对万元给制鞋厂作购买原材料的款项,期限自1996年1月8日至8月8日,月利率为1206%,塑革公司作制鞋厂借款之担保。当日,塑革公司还出具了一…  相似文献   

17.
《法庭内外》2009,(11):58-58
法官:3个月前,一家公司向我厂购买了价值120万元的化肥,合同明确约定了公司须在1个月内付清货款。因1个月后公司没有依约付款,在我厂派人催款时,方知该公司早已负债累累,为了逃避债务,半个月前就已将经营所得及相关资产全部转移至各位股东,导致公司现已根本无力还债。请问,我厂能否直接要求股东还款?  相似文献   

18.
典当制度发展至今,在我国和国外均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我国关于典当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一些纠纷,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空白,常常导致法院判决上缺乏依据。特别是对典当借款中综合费用预先扣除问题,法院常常参照民间借贷中的预先扣息来进行认定,笔者认为,这种认定是把典当费用和典当利息混淆所导致的,有必要予以澄清。文章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行业交易习惯,来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于宁 《天津检察》2008,(5):24-24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何种选择性罪名。刑法中选择性罪名的选择要素包括犯罪主体、行为方式和犯罪对象三种。根据三种选择要素组合方式的不同,选择性罪名又可分为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只涉及行为方式这一种选择要素,因此属于单一式选择性罪名,又如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涉及行为方式和犯罪对象两种选择要素,故属于复合式选择性罪名。修改前的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是单一式选择性罪名,选择适用不存在问题,修改后的罪名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相似文献   

20.
"犯罪所得投资收益"是行为人将经由犯罪取得的赃款赃物通过置业、理财或者创业等投资手段获取的经济利益,在本质上是一种资产增值。理论上,"犯罪所得投资收益"是否属于我国《刑法》第64条规定的"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存在"违法所得说"与"合法财产说"的学说争议,二者虽各有道理,但却均属"片面的深刻"。事实上,"犯罪所得投资收益"是"非法与合法"耦合的结果,对其法律评价存在复杂的影响因素,需要全面分析并综合把控。司法机关在"犯罪所得投资收益"追缴的问题上,应综合考量以下三个因素:其一,"投资收益"的获取途径,对于纯粹资本主导的"资本投机"收益与"资本+生产要素"共同主导的"组合投资"收益应予以实质区分;其二,行为人先前获利的犯罪行为是否可以评价为"法益可恢复性犯罪",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及其属性的判断以及行为方式是否违背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伦理禁忌;其三,坚持利益衡量原则,综合考量"犯罪所得投资收益"追缴与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的关系,坚持惩罚犯罪与人权(产权)保障以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机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