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寅 《前沿》2003,(9):46-49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已基本上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 ,市场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 ,信用关系相当混乱 ,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 ,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本文就我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政府信用危机 ,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本文着重从政府信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以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等三个方面论述政府信用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说明加强对政府信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还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在我国既要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的进程,健全市场体系,又要加强市场经济的规则体系建设和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元 《前进》2002,(5):31-3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市场和游戏规则的融合。传统低层次的游戏要让位于统一标准的国际规则,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有力推动。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信用缺损,信用体系不健全,这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制约,金融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11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实践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机制与公有制为主体且多种所有制并存,效率优先,讲求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内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突出特征.加快市场化进程,规范政府职能,建立科学的人本假设理论,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  相似文献   

7.
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夯实市场信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小剑 《前沿》2004,(7):82-83
近几年来市场信用缺失问题 ,越来越影响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并且强调了要构建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新信用制度 ,强调了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对于构建新的信用制度将起到基础性作用。本文就是从产权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市场失信的原因 ,产权为什么是市场守信的基础。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产权制度如何更好的成为夯实市场信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①。而建设我国市场信用,必须着力解决当前我国市场领域信用缺失问题,这就需要综合采取经济和政治的手段,标本兼治,既要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失信主体予以制止和惩戒,更要对发生失信的根源予以截断和清除,如此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市场主体失信问题。而不论治标还是治本,各级人民政府作为现代市场主体之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其信用状况不仅直接关联市场整体信用,还影响其他市场主体的信用,必须率先解决自…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制度建设的不健全,我国的信用现状令人堪忧。诚信危机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诚信原则的回归,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关键在于重构诚信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信用:市场经济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特别是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国家,都步入了信用经济,其经济形态和市场信用交易的比例都呈现出明显的信用经济特征。在市场上,信用经济成份的加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大,表现在一国的国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甚至成倍增长,各种信用交易形式和信用支付工具大量地在市场上应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有了一定的时日,公众的信用需求愈显强烈。但  相似文献   

11.
国办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政报》2007,(5):23-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  相似文献   

13.
建设税收信用体系 弘扬诚实守信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推动和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对于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长期努力,目前中国的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建设税收信用体系非常必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衡量公民道德建设情况的重要标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我们在新时期搞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我国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显得更为迫切。近两年,不少有识之士为此而奔走呼吁,有的还提出了设立“信用日”的倡议;我国政府也已把解决信用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制发了关于  相似文献   

15.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工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交易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信用机制将逐步成为维系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我省对信用体系建设非常重视,不仅提出了建设“诚信江苏”的目标,而且许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入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社会”时代,适应我国加入WTO,从根本上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已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本文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探讨了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定位和政府如何发挥“推动”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二00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国办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