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近年倡导的和谐理念,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中国在确立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谐地区的目标的同时,也在反复强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中国未能公开、充分地围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一外交方略进行相关研究和宣传工作,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的曲解和误解,加深了周边国家和西方大国对我战略意图的疑虑,造成了构建战略互信的障碍。因此,深入解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内涵,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严肃任务。  相似文献   

2.
李优坤 《国际展望》2012,(3):27-40,139,140
坚持追求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是邓小平韬光养晦战略的核心,而在追求国家利益时坚持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平衡,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是韬光养晦战略的精髓。从这个视角出发,在三种关于韬光养晦战略内涵的解读中,谦虚、低调的外交风格的解读显然要比战略欺骗以及苟且偷安、鸵鸟政策的解读更符合国家利益。而从这个视角也很容易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仍然需要坚持韬光养晦,但需要提高有所作为在我国外交整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葛宁 《当代世界》2011,(2):61-62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的中国与陷于困境的西方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已经不可替代,这些都是当今世界不争的现实。美西方国家除了心理上的不适和焦虑与日俱增之外,  相似文献   

4.
屈维英 《法制博览》2008,(11):49-51
大清王朝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至1911年溥仪逊位,共有12位皇帝,历时296年。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最后的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子女,世称“宫荒”,或谓“国统三绝”。其实,这三位晚清皇帝中,同治又是中国皇宫中出生的最后一位皇帝,光绪和宣统虽为皇帝,但都是从宫外“抱”进来的,光绪甚至是非皇室血统的皇帝。这种罕见的“宫荒”现象,预示着大清王朝气数已尽。  相似文献   

5.
韩志超 《法制博览》2009,(23):42-43
奕重用湘淮军阀,引进西洋长技,使清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同光中兴”。假如道光帝选定为皇太子,那么他将有可能在位五十年,仅次于康熙和乾隆,这样一来,历史上就没有北京政变、垂帘听政、帝后党争之类的变动及由此而给历史带来的影响,中国近代史必将改写!  相似文献   

6.
寇准出生在关中道渭河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他17岁时父亲就死了,自幼跟着母亲饱受人世间的艰辛。19岁那年,寇准赶赴开封参加宋太宗亲自主持的全国会试。在殿试大堂下,年轻的寇准面对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识和刚直的性格,便破格录取了他,那时他还不足20岁。  相似文献   

7.
思祥 《法制博览》2011,(3):38-39
中国的皇帝不少,但有作为的实在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里,汉武帝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汉武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在很大程度上靠了他母亲阴险善断。倘若没有他母亲巧妙地应对宫中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他能在这险恶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就是万幸了,哪里还能奢谈什么当皇帝!  相似文献   

8.
杨文荣 《法制博览》2010,(11):28-30
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孙子秦二世的侄子,秦王子婴。二世末年,秦相赵高见秦朝气数已尽,乃搞了一次政变,杀死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又叫子婴斋戒几天,然后到太庙来领玉玺,再正式立为皇帝。谁知子婴外貌沉厚,心性却机灵。他对两个儿子说:赵高这厮跟我玩的是引蛇出洞的把戏啊,想把我骗到太庙去杀掉啊。我们不如给他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斋戒完了,他竟不去太庙。  相似文献   

9.
清伟 《法制博览》2009,(13):69-69
在中国古代宫廷里,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在众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可是,为什么要称皇帝之妻为“后”呢?  相似文献   

10.
一、皇帝的老师也下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自从进入这一年后,老北京城就风波不断,新闻迭出。这不,4月11日刚死了恭亲王,4月27日,整个北京城就又哄传起了又一个天字号新闻:曾经给皇帝当过老师的军机大臣翁同龢“下岗”了。  相似文献   

11.
李伟 《法制博览》2009,(23):24-24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宫廷戏里大家耳熟能详,那么,是否真的在皇帝的圣旨上皆由这八个字开头呢?  相似文献   

12.
谈到中国古代的帝王史,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脏唐烂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  相似文献   

13.
放眼世界政坛,在位时前呼后拥、风光宜人,退位后亲信纷纷被抓,甚至本人走上审判席,是不少卸任领导人的人生剪影。  相似文献   

14.
张振邦 《法制博览》2009,(17):19-19
“顾命大臣”一般是由先皇亲自挑选的老成持重、才德超卓的大臣,以辅佐继位的小皇帝。他们代替皇帝执掌朝政,在朝中权高势大、说一不二,甚而能决定皇帝的废立。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风光与风险往往是相伴相生的。透过“顾命大臣”的表面风光,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个险活儿,甚至是个玩命的活儿。  相似文献   

15.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托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人们说起“一亩三分地”,却不知这个典故出自北京的先农坛。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3):47-47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日”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可是,“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史书中出现过。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  相似文献   

18.
梁武帝(464-549)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竞长达48年,在南朝诸帝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即位之初,也是个好皇帝,可惜到了晚年,过度沉溺于佛教,无心治国,导致国力日衰,江河日下。  相似文献   

19.
《法制博览》2010,(4):46-47
中国历代的人君,加起来,大概一共有三百多位。有人做过统计,皇帝长寿者并不多。宋代的《容斋随笔》,这是毛主席生前最爱读的一部书籍;在这部书里,洪迈专门写了一篇《人君寿考》,来研究皇帝的寿命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乔司监狱礼堂内,身穿黑衣的犯人们正在演奏管乐合奏《红旗颂》。其中一个生着一张娃娃脸的女犯微垂双睑,手持黑管,忘情地吹着。 这个吹黑管的女犯名叫洪云爱,已经在这里度过10来个年头。 18岁那年,洪云爱和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跟着社会上的一帮无业人员走向歧途。因参与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盗窃案,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